一、利率政策效应在欠发达地区弱化表现形式
二、利率政策效应弱化原因分析
三、建议
内 容 摘 要
2007年,中国人民银行先后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使用利率杠杆的幅度和频度是近年来最大的一次,在经济发达地区,也产生了预期效应,但是反映在欠发达地区,利率政策产生的效应却明显弱化。本文通过对省级贫困县—山西省陵川县2007年金融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对利率政策效应在欠发达地区弱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提出了相关建议。
利率政策效应在欠发达地区弱化原因分析
2007年,在国内价格水平存在上涨压力、投资增长过快、市场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中国人民银行统筹考虑总量及结构因素,灵活运用利率杠杆,先后六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利率调整的幅度和频度为近年来最大的一次。利率政策调整,反映在经济发达地区,效应比较明显,有效引导了货币信贷的合理增长、调节和稳定了通胀预期,提高了经济主体应对价格上涨的能力。但反映在欠发达地区,存款增幅逐步放缓,贷款大幅增长,利率政策产生的效应明显弱化。为此,我们结合省级贫困县山西省陵川县2007年金融运行情况,对利率政策效应在欠发达地区弱化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利率政策效应在欠发达地区弱化表现形式
(一)存款利率上调对储蓄存款回流影响较弱,存款增幅明显趋缓。2007年,为减轻物价上涨压力,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人民银行先后六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从年初的2.52%上调至年末的4.14%,累计上调1.62个百分点,其调整的幅度和频度为近年来少有。但在资本市场火爆的影响下,“羊群效应”开始出现,更多的人选择了股票、基金等回报率较高的理财方式,由于资本市场分流了储蓄,使得存款利率连续上调对居民储蓄回流的影响较弱,存款增幅明显趋缓。据统计,2007年,陵川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74957万元,较年初增加48178万元,增长21.24%,增速回落0.8个百分点;其中,储蓄存款余额为203389万元,较年初增加30050万元,增长17.3%,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
(二)贷款利率上调对控制贷款投放不明显,贷款投放同比大幅上升。2007年,为防止经济增长由过快转向过热,人民银行先后六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从年初的6.12%上调至年末的7.47%,累计上调1.35个百分点,上调的目的主要是防止贷款盲目扩张,但据对陵川县的调查,贷款利率上调的效应很不明显,据统计,2007年,陵川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56255万元,较年初增加73386万元,增长88.6%,同比多增加64215万元,剔除农业银行12月份增加的转贴现57010万元,实际增加16376万元,同比多增7205万元。
(三)利率政策效应在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效应弱化,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水平同比大幅上扬。存贷款利率的上调, 降低了消费预期,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的成本,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但反映在欠发达地区,效果恰恰相反。据统计,陵川县2007年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6.68亿元,同比增长21.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9个百分点;2007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500万元,同比增长58.7%,比2006年加快8.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3.9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2.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加,也带动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的快速增长,2007年底,陵川县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余额21930万元,较上年增加4237万元,增长23.9%,较去年同期多增加6054万元。
二、利率政策效应弱化原因分析
(一)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的“财富效应”替代了存款利率上调增加的利息收益,抑制了居民的储蓄意愿。2007年,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处于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阶段,股市的持续火爆使得更多的投资者把大量储蓄“搬家”投入股市,一度出现了抢购股票、基金的热潮。此间,中国人民银行银行六次调整存贷款基准利率,虽然增加了存款的相对回报率,但是相对于股票、基金带来的高额收益,使得居民投资资本市场倾向仍大于储蓄倾向,所以,连续六次加息并没有有效抑制储蓄下降的势头。陵川县作为一个欠发达县域,居民投资渠道狭窄,同时由于缺乏投资理论经验和风险控制意识,在银行利率水平较低,难以吸引居民把钱存入银行的情况下,居民只顾考虑资本市场的高额回报而忽视了潜在风险,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向股市。据统计,2007年,陵川县金融机构代理基金业务高达3.5 亿元,使得存款增幅明显趋缓,尤其是4月份、7月份、8月份在沪、深指数快速上涨的三个月份,全县金融机构甚至整体出现各项存款负增长的局面。进入四季度以后,随着股市的逐步回调,虽然资金的“自然趋利性”又使得一定资金从股市回流到银行,但是由于缺乏投资技巧和理财经验的居民盲目投资,仍然有很大一部分资金被套,为降低成本,不得不继续从储蓄中抽出资金投入股市,造成虽然人民银行在不断加息,但金融机构的存款增幅却在下降,利率政策效应明显弱化。
(二)物价快速上涨侵蚀了利率上调带来的收益,降低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增强了居民的消费意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好转和居民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物价指数也呈现不断上涨趋势,2007年,全国物价指数CPI同比上涨6.9%。在全国物价指数大幅上涨的带动下,陵川县居民消费品价格水平也不断上升,2007年综合价格水平较上年度上涨了4.8%,肉类、奶类等涨幅更是达30%—50%。为降低通胀压力,2007年人民银行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利率,但调整后的一年期定期储蓄存款利率即使不扣除5%的利息税也才4.14%,低于CPI涨幅2.76个百分点,仍然处于负利率时代,由于物价快速上涨侵蚀了利率上调带来的收益,降低了居民的实际购买力,一方面抑制了居民的储蓄意愿,另一方面增强了居民的消费意愿,从陵川县来看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2007年陵川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68亿元,同比上涨21.5%,较2006年增幅上升了5.1个百分点,而金融机构同期储蓄存款增长17.3%,增速回落0.4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加速造成资金需求旺盛,信贷规模扩张势头强劲。陵川县作为一个省级贫困县份,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抓住全省加快晋西北、太行山革命老区开发的良好时机,适时提出了“工业强县”的战略,新上和改扩建了一批省、市、县重点工业项目,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再加上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和关闭“五小”企业的不断加大,造成企业经营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上规模、环保达标成为其当务之急。为控制信贷规模盲目扩张,2007年人民银行六次上调了贷款基准利率,虽然资金成本在不断加大,但是由于一方面资金需求十分旺盛,另一方面欠发达地区融资渠道单一,造成信贷规模扩张的势头却有增无减。据对陵川县调查,2007年全县新上、改扩建项目共33个,投资概算13.8亿元,在投资总概算中银行贷款6.6亿元,占到投资总概算的47.8%。从调查情况看,虽然县域企业规模较小,离商业银行的信贷准入条件存在一定差距,但是金融机构尤其是农村信用社等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还是想方设法为企业上项目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不足等问题,2007年,全县金融机构共为企业新增贷款16376万元,同比多增加7205万元, 是历年来投放最多的一年。
(四)利率调整频度过大,储户频繁倒约换据,使得居民实际收益并未增加,造成储蓄存款活期化趋势明显。为应对通胀压力,2007年人民银行连续六次上调存款基准利率,由于利率调整的频度过大,使得储户因担心存款享受不到国家调高利率带来的收益,便频繁倒换储蓄存款凭条。2007年平均每两个月调整一次存款利率,最后两次上调储蓄存款利率的时间间隔仅为一个月,造成许多储户认为存款利率上调时,如果不倒换储蓄存单,自己的定期储蓄存款就会吃亏,因此每上调一次储蓄存款利率,就要倒换储蓄存单,而按照《储蓄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储户每倒换储蓄存单后,银行对换单前的储蓄存款按当日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因此储户的实际收益并未增加。同时,由于频繁调整储蓄存款利率,造成许多储户不愿存一年以上的定期储蓄存款,担心国家再调整利率时自己的存款收益会受到影响。据对陵川县金融机构调查,2007年陵川县金融机构定期储蓄存款余额为167586万元,当年新增25264万元,其中:一年期(包括1年以下)定期储蓄存款净增19500万元,占其定期储蓄存款新增额的77.2 %,一年期以上定期储蓄存款净增额仅为5764 万元,仅占22.8%。
三、建议
(一)各金融机构在执行利率政策时要和区域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相结合,确保利率政策效应有效发挥。目前欠发达地区信贷规模扩张势头迅猛与利率政策效应相悖,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是欠发达地区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与国家利率政策不协调,目前,中央银行频繁运用利率政策工具主要目的是防止结构性通胀转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防止经济由过快转向过热,有效抑制信贷规模扩张,而欠发达地区由于拿不出足够的财力来支持本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只有主要依靠金融工具来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所以要确保利率政策效应充分发挥,必须从利率政策和区域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入手,首先,中央银行在制定利率政策时要充分考虑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未来发展走向,合理确定利率区间,充分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其次,基层中央银行应加强对利率政策的窗口指导,加强日常利率的管理工作,及时对金融机构执行人民币利率情况进行调查,准确掌握各类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实际执行水平及变化情况,及时进行信息反馈,为中央银行制定和调整利率政策提供真实的参考依据;第三,各金融机构要建立高效的现代利率风险管理机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拟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利率标准,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合理运用利率杠杆,既最大限度满足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又能够调节不同领域的信贷需求,使利率政策的调节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建议进一步缩小存贷款利差,抑制过度放贷,吸引资金回流。从2007年六次加息情况看,虽然有两次贷款利率上调低于存款利率上调,累计差额0.18个百分点,表面上看维持了存款人、借款人和银行之间的利益均衡,而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经济金融发展的走向来看,筹资成本的增加并没有达到有效控制信贷规模的目的,因此,进一步缩小存贷利差,不仅可以使金融机构减小对发放贷款产生效益的依赖,在一定程度抑制其过度的放贷冲动,促使其采取多元化的资金运用渠道,另一方面也可吸引资金回流,避免区域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
(三)金融机构应根据利率调整的实际情况进行核算告知,以便给储户带来更多的收益。2007年以来,我国处于利率调整频繁的特殊阶段,也是物价上涨最快、物价指数最高的时期,老百姓既要承担通货膨胀的经济压力,又要承担存款利率实际为负利率的压力,因此,为保证利率政策效应的有效发挥,金融机构应根据利率调整的实际情况进行核算告知,尽量避免居民因为储蓄收益率低而盲目选择收益更高的股票、基金等高风险投资渠道,从而进一步加剧经济热度,加大经济泡沫,助长通货膨胀。同时,针对当前储蓄存款活期趋势化较为明显的情况,建议金融机构可否采取定期储蓄存款自动转存、分段计息的方法,使加息政策能够真正给储户带来更多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