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制度是农信社为保证其资产的完整性,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各类风险对内部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经营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定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我们农村信用社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始终是最重要的工作,而内部控制又是控制风险的关键。加强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对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走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之路起着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近年来,对构筑风险防范的防护墙,农村信用社结合实际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内控措施,总体来说,深化内控防范风险意识得到了不断提高,内控机制得到了加强。 一、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二、加强和完善内控制度的思路 力求内控制度体系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并努力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建立联社和信用社主任年审和离任审计制度,年终由稽核部门对信用社年度经营治理、权力使用、制度执行、工作绩效等情况进行全面审计。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这个特殊的行业中,需要制度化,企业化,要建立健全的经营体制。将没一项都落到实处。摒弃阻碍发展的旧额体制。总之,要有适合行业发展的内部体制。
目录
论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2
一、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2
二、对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制度的几点建议3
论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
内控制度是农信社为保证其资产的完整性,完成既定的工作目标和防范各类风险对内部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业务经营活动进行风险控制,制定管理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我们农村信用社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防范和控制风险始终是最重要的工作,而内部控制又是控制风险的关键。加强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对促进农村信用社稳健经营,走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之路起着十分重要的保证作用。近年来,对构筑风险防范的防护墙,农村信用社结合实际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内控措施,总体来说,深化内控防范风险意识得到了不断提高,内控机制得到了加强。
为防范农村信用社经营风险,规范信用社治理和经营,内控制度的建立十分必要。由于内控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然会受到各种相关因素和客观情况制约,使得现行的内控制度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内控制度是信用社规范自身经营行为,以科学化、法制化为基本理念实行自我约束的制度性建设。建立和完善信用社内控体系,促进信用社治理科学化、制度规范化、经营法制化,是信用社当前和今后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务。当前,我省农村信用社正面临新一轮的改革,改革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正在密锣紧鼓地进行,改革号角的吹响,预示着农村信用社为“三农”服务的任务更加艰巨,作用更加凸显。毫无疑问,农村信用社在行社脱钩后的几年,无论是业务发展还是内部管理,都普遍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然而,面对入世后激烈的竞争和现阶段复杂的社会形势,以及农信社肩负“三农”服务的重任,加强内控管理、防范风险,保安全、保稳定是当前农村信用社最关键的工作,更是今后农信社可持续稳健发展的前提。现就如何加强内部管理,厉行节支方面谈几点初浅的看法及建议。
一、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缺乏权威性。保证信用社的内控制度有效执行,必须建立有权威、有独立性的内控机构,这是建立信用社科学经营管理机制的需要。现实情况是,信用社虽然制订了一些基本规章制度,但尚需进一步完善和不断健全细化。如有些制度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市场经济的要求,没有随业务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及时进行修订补充,制订制度不能结合实际,制度没有细化、不具体,缺乏可操作性和必要的程序控制,这些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导致内部管理上的漏洞和操作上的失误,产生内部管理混乱。没有独立性的内控机构,由于内部稽核人员是在联社的领导下,缺乏独立性,在对实施项目的检查中,面对查出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只能在具体规范上作一些调整和纠正,很难对责任人作相应处理。制度建立的多,真正执行的少。由于内部稽核人员是在联社的领导下,缺乏独立性,在对实施项目的检查中,面对查出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只能在具体规范上作一些调整和纠正,很难对责任人作相应处理。
(二)、法人治理结构尚未真正建立。信用社虽然按照规定成立了“三会”。制定了相关制度和具体规定,但就“三会”制度本身来说大多形同虚设,许多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决策权、监督权、执行权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有效分离,由此也就很难对信用社法人代表实施有效的监督制约。而当前对农村信用社内控检查主要集中在操作的合规合法性,而对风险性、效益性的检查少,对事前、事中预警的检查少。信用社现行许多制度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演变而来的,有些制度虽经不断修订,但尚未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一些新业务的治理制度跟不上,无法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而有的制度不完善,与信用社的治理实际脱节。制度制定不系统,信用社在内控制度建设中缺乏统一考虑,影响内控制度整体作用的发挥。 内控检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不能发现深层次的内控问题。导致各信用社执行内控制度追求形式上的一致,内控制度执行呆板、片面,大大降低了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财务辅导员、检查员现在大都是兼职,监督力度大打折扣,工作职责不明确,流于形势,即使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有时因怕影响该信用社考核就不了了之。另外一些主办会计人员,不能严格履行监督职能,明知有些事情没有按制度和操作规程办理,存在违规违纪现象,却视而不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存在。
(三)、制度不落实。从目前信用社发生的各类案件来看,很重要的原因是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违规违章操作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一部制度的出台关键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没人去认真执行那也不过于一张白纸。在业务经营上,偏重于规模发展,对于内控制度的建立与落实重视不够。农村信用社目前并不是缺乏制度,而是有制度没人去认真执行,有的职能部门老好人思想严重,怕得罪人、好人主义、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甚至有的职能部门看领导眼色行事,权力大于制度,随意、随心、随愿办事的情况时有发生,因而造成制度虚设,漏洞大。
(四)、制度建设不规范。一些新业务的管理制度跟不上,无法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而有的制度不完善,与信用社的管理实际脱节。制度制定不系统,信用社在内控制度建设中缺乏统一考虑,影响内控制度整体作用的发挥。
(五)、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职工对内控的认识不足,普遍缺少责任心,不能有效监督相关岗位的工作;二是内控执行缺乏对人情、社会压力的抵御,看情面不追究或从轻处罚现象屡禁不止;三是由于缺少正确的思想指导及合理的意见建议,导致内控制度存在不准确、不合理因素,内控制度可信度和可行性降低;四是加强内部管理、厉行增效节支在很多人认为这是领导和职能部门的事情,与已无关,只要每月工资到位就万事大吉,信用社兴衰却不顾,甚至有很大一部份人攀比思想严重。如:来人来客接待标准上攀比、座车上攀比、办公设备上攀比,福利待遇上攀比等等。
(六) 监督检查不到位。当前对农村信用社内控检查主要集中在操作的合规合法性,而对风险性、效益性的检查少,对事前、事中预警的检查少。信用社现行许多制度是从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演变而来的,有些制度虽经不断修订,但尚未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一些新业务的治理制度跟不上,无法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而有的制度不完善,与信用社的治理实际脱节。制度制定不系统,信用社在内控制度建设中缺乏统一考虑,影响内控制度整体作用的发挥。 内控检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不能发现深层次的内控问题。导致各信用社执行内控制度追求形式上的一致,内控制度执行呆板、片面,大大降低了内控制度的有效性。财务辅导员、检查员现在大都是兼职,监督力度大打折扣,工作职责不明确,流于形势,即使在检查过程中发现问题,有时因怕影响该信用社考核就不了了之。另外一些主办会计人员,不能严格履行监督职能,明知有些事情没有按制度和操作规程办理,存在违规违纪现象,却视而不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存在。
二、对农村信用社内部管理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理顺关系,完善机制,树立内控机构权威。稽核部门具有独立性、超脱性、权威性和统一性,联社不但要从工作部署上予以明确,而且要从体制、职权、人员配备和管理机制上予以保证,从而树立稽核工作的权威,减少各方面的行政干预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二)、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约束和制约机制。按照合作制原则,建立起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在股权设置上,积极改善股权结构,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在内部管理上,完善和健全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三会”制度,建立决策、执行和监督三种职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法人治理结构,从组织形式上形成对法人代表的有效控制;健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防止权力的滥用和决策失误。
(三)、制度要坚决落实到位,堵塞管理漏洞。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就必须把落实各项内控制度作为强化内部管理、防范风险的头等大事来抓。一是要落实责任,真正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以制度落实责任,用制度说话。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一个信用社的领导对内控机制的认识程度往往决定了该社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有效性,所以首先必须加强基层信用社领导的内控意识和依法合规经营意识。端正领导者的思想认识,解决重视建立规章制度,轻视落实规章制度的问题。二是要加强内部管理制度,严格业务工作环节和工作程序的监督检查,查出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和道德修养。任何内部控制制度最终是需要人来实施的,如果只重视对内控制度的建立,认为制度越多越不会出问题,而轻视提高职工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制度建立得再多也没有用,达不到建立和执行制度的目的。因此,员工素质的高低是保证内控制度是否得到有效实施的关键。在实际工作中,应按照员工的素质高低、能力大小、性格特点等将其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使之与内部控制的要求相适应。要达到这一目标,除了必要的业务培训外,还必须加强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制度观念,模范地遵守和自觉地维护内控制度,做到有章必依,执章必严,坚决反对 “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 的错误倾向。三是要加强考核评价。每一项工作结束后,都要组织相关人员按照预先规定和要求进行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向有关方面通情况。
(四)、加强会计工作控制和管理,严格核算制度和具体操作。要规范会计操作规程,实行岗位分工,严禁一人兼岗或独立操作业务全过程。会计核算严格执行权责发生制原则,真实反映经营情况,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
(五)、构建完善的管理监控制度体系。强化内部稽核手段,完善内部稽核监督机制,是农村信用社强化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促进信用社依法稳健经营,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环节。因此,强化内部稽核,提高内部控制能力应从改革稽核机制入手,树立起稽核部门的权威性赋予稽核部门相对的独立地位,并将对辖内机构的监督检查情况作为对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完善稽核工作程序,加大电脑在现场稽核工作中的应用。内部制度不健全的信用社应加大稽核频率和稽核范围。稽核人员除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必要的内部审计原理知识和查帐技巧,熟悉信用社的各项业务知识外,还应掌握一定信用社的经营管理知识。另外, 在信用社中营造 “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 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种途径尽快建立一支政治、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复合性”稽核队伍。一是对现行的某些内控制度进行调整和修订。二是要制定和完善内部责任体系。三是要按照从严治社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对于违规行为和失职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体系。要制定统一的内控制度,力求内控制度体系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并努力使其规范化、科学化。
(六)、建立联社和信用社主任年审和离任审计制度,年终由稽核部门对信用社年度经营管理、权力使用、制度执行、工作绩效等情况进行全面审计。
(七)强化内部稽核手段。完善内部稽核监督机制,是农村信用社强化内部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促进信用社依法稳健经营,有效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环节。因此,强化内部稽核,提高内部控制能力应从改革稽核机制入手,树立起稽核部门的权威性赋予稽核部门相对的独立地位,并将对辖内机构的监督检查情况作为对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完善稽核工作程序,加大电脑在现场稽核工作中的应用。内部制度不健全的信用社应加大稽核频率和稽核范围。稽核人员除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必要的内部审计原理知识和查帐技巧,熟悉信用社的各项业务知识外,还应掌握一定信用社的经营管理知识。另外, 在信用社中营造 “ 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 ” 的良好氛围。通过各种途径尽快建立一支政治、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复合性”稽核队伍。
力求内控制度体系具有完整性、统一性,并努力使其规范化、科学化。建立联社和信用社主任年审和离任审计制度,年终由稽核部门对信用社年度经营治理、权力使用、制度执行、工作绩效等情况进行全面审计。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这个特殊的行业中,需要制度化,企业化,要建立健全的经营体制。将没一项都落到实处。摒弃阻碍发展的旧额体制。总之,要有适合行业发展的内部体制。
参 考 文 献
[1] 李成根著.农村信用社管理探索与实践/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10
[2] 杨俊、吴传华著.农村信用社稽核理论与实务/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
[3] 吴传华著.农村信用社会计理论与实务/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8
[4] 丁丽著.国际金融概论/。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