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银行业当前的困局 (一)、大强小弱、内部竞争力失衡。
(二)、外资银行进入、国内银行业压力剧增。
(三)、国内银行业经营管理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资产质量、产品创新与国外差距明显。
(四)、产品创新缺乏独特性。
(五)、金融管制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难以匹配。
(六)、“炒”字当头,股市剧增,国民只顾一种眼前利益,给国家宏观调控带来很多不利。
二、对策
(一)、抓紧完善好公司治理结构
(二)、开发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具有独特性的产品
(三)、切实搞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稳定农村基础。
(四)、大胆创新
(五)、留住人才
(六)、稳定人心
(七)、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八)、业务创新要国际化
(九)、业务发展要有战略意识
(十)、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
内 容 摘 要
我国银行业一直在我们国家的经济中起到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在过去几年里,我国放宽了金融管制、货币政策,进行了汇改,银行业维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但是服务品质、产品种类、经营管理、尤其是风险控制等方面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加之外资银行全面抢滩中国市场之后,中国银行业受到了更大的冲击。
论中国银行业当前的困局及其对策
我国银行业一直在我们国家的经济中起到至关重要的金融中介作用。在过去几年里,我国放宽了金融管制、货币政策,进行了汇改,银行业维持着高速发展的势头。但是服务品质、产品种类、经营管理、尤其是风险控制等方面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加之外资银行全面抢滩中国市场之后,中国银行业受到了更大的冲击。 一、中国银行业当前的困局 (一)、大强小弱、内部竞争力失衡。
目前中国银行业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众多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随着中国加入WTO以来,外资银行正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在我国银行中,由于长期以来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规模和品牌影响力方面占有显著优势,一直处于“老大哥”的地位,在银行业的金融资产中占了大半份额。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另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所有权为国家所有,有国家政府为其担保,为其分忧解难,因此银行的资信水平相比其他银行而言本就胜出几筹。而小的金融机构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虽然现在结算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但必境水落三秋。一下想扭转乾坤,难度如此之大。
(二)、外资银行进入、国内银行业压力剧增。
外资银行进入中国金融市场,一方面为国内银行业市场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同时也打破了国内银行业对国内市场的垄断,给现有的市场布局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压力,并且随着外资银行业务量的不断扩张,其对我国传统银行业的冲击程度也会与日俱增。外资银行现在已经拥有了和中资银行一样的法人地位,可以向中国居民提供人民币存、贷款业务。目前,外资银行正虎视眈眈,大踏步地抢占人民币业务市场,不少银行在开业后,正逐步向市场推出带有创新性的金融产品。随着外资银行的快速发展,他们拿走的市场份额将逐渐增加,反之,国内银行业市场份额将逐渐减少,所以,中国银行业的压力将越来越大。
(三)、国内银行业经营管理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资产质量、产品创新与国外差距明显。
在金融政策放宽和汇改之后,我国银行业有了很快的发展,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有了显著的提高。根据中国银监会公布的2006年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06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4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3%。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达22.5万亿元,同比增长14.7%;股份制商业终行资产总额为7.14万亿元,同比增长22.9%;城市商业银行资产总额为2.59万亿元,同比增长27.4;其他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1.68万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仍然占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半壁江山,占比为51.3%;包括交通银行在内的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比为16.2%,城市商业银行占比5.9%,其他类金融机构占比26.6。据统计,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内本外币负债总额为41.71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负债总额21.27万亿元,增长13.3%;股份制商业银行负债总额6.87万亿元,增长22.5%;城市商业银行负债总额2.47万亿元,增长26.5%;其他类金融机构负债总额Il.1万亿元,增长17.2%。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和业务产品创新的步伐始终无法跟上国外先进水平。虽然我国银行业的资产质量2006年获得了较大提升。据统计,2006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25万亿元,不良率已下降至7.09%,较2005年末下降了1.52%。其中,次级类贷款2674.6亿元,可疑类贷款余额5189.3亿元,损失类贷款余额4685.3亿元。但这些只是报表上的数据,实际不良资产率纠境如何,据笔者就实践中所知,实为有些不可置信,银行工作必须是脚踏实地,不要唱赞歌。
(四)、产品创新缺乏独特性。
就银行业金融产品来看,当前国内银行业的创新意识不够,几乎所有产品都如出一辙,没有独特性。每个银行的产品的业务流程、优缺点几乎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银行根据自己和企业的不同关系程度,所给出不同的报价而已。而且现在银行的模仿能力很强,只要哪家推出的产品大受欢迎,其他银行就会马上进行效仿,这就使得绝大多数的银行产品雷同,本身毫无竞争优势。因此,在产品本身的特性上,银行根本没有什么绝对的优势,唯一能留住客户的就是产品的报价和服务的质量。同时随着汇改两年来,银行业现有的与外汇相关的产品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现有需求,新型外汇产品开发势在必行。银行业应当顺应市场所需,为市场提供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形成吸引客户的竞争理念。
其次,银行产品定位的出发点错误,银行产品与企业资金管理脱轨现象严重。绝大多数银行在开发一种新的产品的时候,一般是从银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严重缺乏与企业之间的沟通,根本无法了解终端客户的真正需求。银行的产品经理们更多考虑到的是银行产品开发出来之后能否带来收益,而往往忽视与企业资金管理者的相互沟通,使得开发出来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完全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如何能够真正做到与企业资金管理需求相结合,银行的IT系统如何能够与企业的财务软件相适应,这些都是银行产品开发人员所应必须注意的问题。 再次,银行业需要提高自身合理的、科学的定价能力。银行出于对自身的风险防范的考虑,如果在产品定价上过于保守,那就很有可能卖不出去。现在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国内市场,银行间的竞争空前激烈,如何科学制定一个合理的产品价格这是银行生存的关键所在。而且企业也有权选择自己的银行,如果一家银行在某些方面无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很可能会导致企业客户的流失。
(五)、金融管制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难以匹配。
例如国内人民币存、贷款的利率仍受到控制。虽然央行规定金融机构可以根据企业用户的存贷款数额的大小自行在10%的浮动范围内自主决定利率,但是其余各项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均由央行统一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银行人民币存贷款的利差收入幅度。由于利率管制,使得银行也无法根据客户的资信水平充分调整利率,这一问题目前尤显突出。
(六)、“炒”字当头,股市剧增,国民只顾一种眼前利益,给国家宏观调控带来很多不利。
一是有的地方居民储蓄存款不断下降,变相抽走银行信贷资金,导致银行业带来支付风险;二是由于银行存款增量下降,贷款规模受到制约,给国内大、中、小企业、个体经营户和支农资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尽管央行采取对策,再次实行存、贷款加息,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购买外汇等等,目前仍无济于事;三是由于房地产过热,导致部分信贷资金被企业挪用;四是由于贷款规模受到控制,一方面企业担心难以获得贷款,以各种理由拖延还款,致使流动资金不能按期回笼,从而产生新的不良贷款,另一方面刺激民间借贷更加活跃,利率不断攀升。 二、对策 我国银行业要顺应市场发展,有效提高经营效益,合理科学控制金融风险,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国有商业银行当务之急就是要抓紧完善好公司治理结构,切实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真正地降低不良贷款比率。 (二)、按照外汇政策和利率政策的要求,及时开发出符合企业需求的具有独特性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更多的客户,在竞争的浪潮中站稳脚跟。 (三)、切实搞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稳定农村基础。农村金融体改革要紧紧围绕服务“三农”这个重点,既不要搞“五花八门”,更不要搞“花拳秀腿”,要切合农村实际。目前有的农村金融机构在改革中疏于管理,为了怕出案子,砍掉了长期以来扎根“三农”最前沿,为服务“三农”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村级信用站,这是农村金融改革的的最大败笔。就我国大部分地区来看,一个农村的乡(镇)少则几千户,上万人,多则上万户,几万人,面积方圆上百里,特别是那些边远山区路途崎岖遥远,农户要想办理业务非常困难,一个农村的乡(镇)信用社多者就是十五、六个人,除去内勤人员,外勤就是那么几个人,服务工作根本无法到位,农村信用社改革实际上还是办成了官办,党中央、国务院的支持“三农”政策也根本难以落实。 (四)、大胆创新,这是本文要提的关键。要从头到尾创新,思想要创新,行为要创新,管理要创新,产品要创新,营销要创新,技术要创新,而且要加大步伐,尽快缩小与外资银行的差距。 (五)、留住人才。市场经济本来就是残酷的,银行业要想在这种无情的环境中生存发展,靠什么?关键是靠人才。市场竞争也就是人才的竞争,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银行业是服务业,百分之百靠人才。一流的管理必须要一流的人才。从宏观上讲,要重点培养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人才、高素质人才。细讲,要招聘培训人才,要独当一面人才。什么叫独当一面,第一个不要请示,这样的人才,才叫独当一面人才。最好的人才,到任何国家都赚钱,拿任何产品都赚钱,到任何市场都赚钱,去任何公司都赚钱,要的就应该是这样的人才。第二是合理使用人才,所谓合理使用人才,就是必须坚持我党一贯的用人宗旨,要用好那些德才兼备的人才,能够办事、办事实的人才,有创新能力和拓展市场的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没有好的人才,讲得再多都是空话。 (六)、稳定人心。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稳定人心要解决好两个问题,首先要解决好职工福利待遇问题。月前从我国各地(除开放地区外)银行、信用社系统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来看,正如社会上流言所传:“搞长期工作的比不上一个打短工的”、“搞银行工作的,不如一个洗脚的”、“管票子的不如搞行政的,更不如卖小菜的”,的确如此,笔者了解到,一个生活在一个地级城市的四口之家,妻子没有工作,仅仅靠夫不足千元的月薪维持生计,其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他们的思想又是怎样想的呢?说句实话,一个整天与票子打交道的人,连养家糊口都困难,自然难以安心本职工作。其次是用人的问题,用人必须任人唯贤,决不能搞任人唯亲,大胆合理使用人才,能者上,庸者下。如果说,一个人再有本事,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条件,业务工作上不去,讲上天都是假的。 (七)、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是银行业规范管理、科学经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做常青企业,做卓越企业靠的就是制度。谈到制度,换言之,就是怎样让员工全力以赴,激情四射,把他的潜能全部用出来,并且愉快地工作,“鞭策员工”不是上上策,“监视员工”更是下下策,所以激励才是上上策。激励制度的原则,第一,要用一个一个理论,养一群人,其一让他们做三件事情:第一个是跳的高,观众拼命的鼓掌;第二个是让海豚最好翻三个筋斗,把所有潜能都用出来,这个叫特殊表现;第三个是让员工每天都有表现,分分秒秒都有表现,激励员工的跳高表现、特殊表现、经常表现。银行一定要重视激励制度。要舍得为员工办事实,做老板就千万不能小器。 (八)、业务创新要国际化。因为今年可能法国最赚钱,明年也许德国最赚钱,后年也许日本最赚钱,所以你创新的产品能否符合国际化,必须要有一定的预见性。一家什么样的银行,所处什么样的位置,应以什么产品为重点,就要有一定的侧重性,要目光长远。 (九)、业务发展要有战略意识。比如说:A产品也许前五年最吃香,B产品也许后五年最吃香,C产品可以长期使用,我们既要有超前意思,又要做出准确判断。 (十)、进一步规范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第一,国家从法规制度上要不断完善;第二,国有企业股改要规范;第三,上市公司财务状况要真实。国家要建立严格的上市准入制度,财务报表、利润分配审计制度,信息公开制度,违纪违规处罚制度;第四,严禁企业挪用信贷资金进入股市,对企业挪用信贷资金进入股市的要严肃处理;第五,严格禁止银行信贷资金进入或变相进入股市,金融是国家的一条主动脉,任何时候都不得乱方寸。
参 考 文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