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
二、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
三、国际金融市场的现状
四、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五、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
内 容 摘 要
现行全球不景气和不确定性,也使各国应对与协调面临艰难时期,经济增长的降缓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金融发展趋势与前景。从经济依托角度看,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已经降低为1%左右的水平,国际机构已经定义为全球经济进入衰退,进而将会直接冲击和打压金融信心。同时国际贸易环境也有所恶化,2001年的增长预期仅为2%的较低水平,对金融负面影响较大。因此,目前预期未来国际金融的前景与趋势最重要的因素是美国经济衰退与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较为悲观的经济氛围以及新兴市场国家较为动荡的金融环境等等,都使预测具有较大的不可预料性。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的主要体现和发展趋势
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自从有了国际间的经济往来,就产生了国际金融市场业务。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从面产生了国际金融市场理论。特别是本世纪30年代国际金本位崩溃以来,国际金融市场领域发生了急剧变化,这种变化在70年代后尤为明显。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发展很快,尤其1980年以来,国际金融问题的分析更多地融入微观基础。随着1995年著名的范文“再论汇率动态变化”发表以来,开辟了“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时代,成为国际金融市场新的发展方向。国际金融市场,研究的对象是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包括国际货币市场流通与国际资金融通两个方面,其目标是阐述国际金融市场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揭示国际货币市场流通与国际资金融通的基本规律。现代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由国际间商品和资金信来所产生的国际收支问题,包括国际收支的平衡和调节问题;第二,由国际间收支结算所产生的汇率和外汇储备问题,其中汇率是核心问题;第三,由国际收支不平衡所产生的国际储备问题。第四,为国际金融业务提供交易场所的国际金融市场问题。第五,国际间资本流动所产生的问题。第六,为规范各国间货币金融交往而产生的国际货币制度问题。
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
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我国金融市场逐步恢复其金融职能也是近二十几年的事情,近几年来的金融创新多呈现出这样自身独有的特点,金融创新以制度创新为主。金融市场管理制度的变迁落实在以创新为主,造成这种现象有其深层的体制因素。原创型的创新较少,吸纳性的较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形式是从人民银行以下行文的方式到各商业银行再到各支行或从总行到下级行,很少由下至上的,这一特征与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落后、金融机构独立性较小及相对严格的金融管制是相吻合的。在金融市场创新的生成机理上,与西方有很大的区别,金融创新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体制改革的外部力量的推动,金融机构的内在创新冲动不够。应该说在初期阶段,这种由外部发起的金融创新效果非常明显,金融制度、金融市场、金融工具等方面的创新使金融体系在最短的时间里完善起来,有利地配合和支持了经济体制改革。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作用的深度和广度都将进一步提高,对金融服务的范围、质量都会有新的要求,金融创新的需求就会增加,原有的金融创新效率不高、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的弊端逐步显现出来,以至于金融体系发展的滞后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了。
国际金融市场的现状
国际关系中美国地位的上升加大国际经济金融风险系数,世界经济明显受到美国经济的牵制已经表明这一点。美国经济目前已经进入衰退的事实,使得政治格局和经济政策都面临变化与调整,经济政策与理念处于更新改革阶段,但经济结构中依然具有较大的矛盾与不均衡状况,巨额的外资流入和负数的储蓄率状况、强势美元的汇率水平与居高不下的贸易逆差状况、社会消费的景气与与日俱增的债务状况等将是潜在的巨大风险点,经济已经衰退,其潜在的冲击与伤害依然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经历了10年经济增长之后的美国经济面临新的结构性磨合与调整,但与80年代和90年代初的结构矛盾和调整具有极大的不同,无论经济基础、经济质量、经济内涵、市场规模、政策效益以及国际地位都已经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但目前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美国经济结构调整中政府意念、政策理念、投资取向以及国际关系的变化与调整。为此,值得思考的是国际经济环境中宏观经济政策的驾驭问题,尤其是传统经济理论对经济调整影响的有所弱化,使经济环境与信心具有较大的变化与调整。
从全球金融格局和趋势角度看,美元作为主导货币的趋势依然强劲,尤其是目前国际货币体系中以美元相挂钩的汇率机制依然明显,美元汇率的任何波动与调整都将直接影响全球经济、金融和贸易状况的变化;在整体国际经济形势十分不稳定的状况下,这种调整或转变,势必加大金融市场的动荡,其中包括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与危机,美国作为全球最大和最重要的外汇和股票市场,资金的集中性和灵活性都将使美国以及全球受到冲击。金融的杠杆作用失效与滞后已经危及经济稳定,而经济不景气也使得金融杠杆的调节受阻明显。因此,在目前的形势与状况下,尽管美元存在高估现象,但是在此时调整美元强势将会不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金融的稳定,调整时机不适宜,无论美国自身或国际环境目前需要相对稳定的政策调整和技术驾驭;如果此时美国经济遭受实质性的打击,那么全球经济也难逃厄运。
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趋势
经济增长的降缓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金融发展趋势与前景。从经济依托角度看,全球经济增长预期已经降低为1%左右的水平,国际机构已经定义为全球经济进入衰退,进而将会直接冲击和打压金融信心。同时国际贸易环境也有所恶化,2001年的增长预期仅为2%的较低水平,对金融负面影响较大。因此,目前预期未来国际金融的前景与趋势最重要的因素是美国经济衰退与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世界经济较为悲观的经济氛围以及新兴市场国家较为动荡的金融环境等等,都使预测具有较大的不可预料性。尤其是潜在可能的再度突发事件将是国际金融市场波动与动荡的最大诱因,潜在的风险预期难以预测,竞争大于协作、风险大于挑战、恐慌大于稳定将是主要特征。因此,美元汇率将会随同美国战略与政策取向的明朗而有所调整,强势美元短期可能有所转变,一方面可以刺激拉动经济复苏,另一方面可以转移经济金融风险,但将明显加大国际环境调整的艰难,有利于美国国内经济调整与发展机会增多;但从中期看,美元强势将会继续显现,美元汇率依托的经济基本面将会有所转变,对汇率的影响将逐渐较为有利,美元货币政策的取向将愈加引起关注,兑欧元的疲软和兑日元的相对稳定将可能出现。欧元汇率将会呈现较为稳定状态,短期向上空间与依托明显,但中期的波动在所难免,欧元全面流动后的经济、金融以及社会氛围,尤其是国际环境的变化都将直接影响欧元的稳定,长期看欧元潜力较大,与美元竞争优势逐渐增加。日元汇率自身将难有支撑与扶持,政策效益、经济前景、金融作用都无法使汇率自主性显现,受制于美元汇率和美国经济的趋势依然明显,疲软取向拉动经济策略愈加明显。其他国家和区域货币汇率将随同主要货币,尤其是跟随美元汇率的波动而调整,加之经济环境的有所恶化,汇率下跌趋势可能较为严重,金融市场动荡在所难免。美国经济基本面并没有完全恶化,但经济衰退已经显现,企业信心和心理以及结构将会出现新的契机与调整,股市将会具有依托稳定的保障。因此,美股近期以及未来将可能出现上涨的趋势,重上万点以及再创新高的空间依然存在,而高科技股也将具有较大的涨势。但是企业效益和收益是股市最为重要和直接的支撑,而美国企业状况且出于较为艰难时期,加之全球经济和效益的打压较为明显,再加上美国经济衰退的出现,未来美股道琼斯指数也可能继续下挫。而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股市将会随之下降,跌幅将会低于美股,欧元效益将会有利于股市的信心稳定;亚洲主要股市则可能出现较大的波动;拉美股市下跌将会愈加明显。重要问题是投机因素不可忽视。尤其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国际投机基金处于调整中,亏损较为严重,而目前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政策效益的弱化和市场价格的急剧跳动都将加大投机空间,加大金融风险预期。同时全球不景气和不确定性,也使各国应对与协调面临艰难时期,从而加大投机可能的炒作,且存有机会。而投机可炒作的空间则突出于汇率水平的较大变动与调整,美元与欧元和日元为主,同时英镑、瑞郎也具有较大的投机空间。同时资金流动中债市、股市和汇市差异与获利效益的影响,使得投机炒作具有机会,价格跳动中的投机氛围加重,对金融稳定潜在的冲击不可预期,也难以防范。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方向
我国金融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到底该如何走?应该遵循一个什么样的思路,既能够适应国情又能应对加入WTO后的新形势?通过对西方金融创新的分析,在这里可以确定一个这样的基本思路。我们国家现在还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微观经济个体的职能还尚未健全。随着竞争的有序化和金融监管制度的完善,要激活微观金融机构的创新动力,恢复金融机构为创新的主体,放弃使金融机构陷入僵化的严格管制,待银行的经营水平提高到真正能自负盈亏、自我约束时,逐步打破分业经营,实现混业经营,以增强加入世贸后我国金融机构的竞争力。提高金融创新的技术含量,在管制逐步放松和监管日趋完善的前提下,金融创新最好能由下至上,面向市场需求,有利于提高金融创新的效率;由于直接融资市场的迅猛发展因此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的创新都要注重与资本市场的对接,开拓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展望未来,可以预见我国的金融创新是有极大的发展空间的,即将出现的金融创新有:一是推出各种形式的债券,如浮动利率债券、保底利率债券、可赎回债券、可转换债券等;二是成立各种形式的基金。如开放式基金、各类投资基金等等;三是开展各类期货、期权、掉期业务,如股票期权、利率掉期、股票指数期货、外汇期货等等;四是银行要推出新的服务形式,如设计与股票市场、保险市场对接的金融工具,并要着手参与投资银行业务,这是大势所趋;五是类似风险投资机构这样的新型金融机构将会层出不穷。相信我们在充分吸收发达国家金融创新经验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谨慎监管,我国的金融创新将会得到迅速的发展
总之,纵观金融发展史,思考在金融创新背后的深层原因,我们可以看到我国还处在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要素的逐步活跃,规模效益明显而突出,并且更加重了资金流动的数量与规模、机构的实力与效益以及市场的联动与影响联系的紧密性。这个思路的确定对于我国的金融创新是极有启发意义的。
参 考 文 献
钱荣堃〈〈国际金融〉〉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4年
〈〈对当前国际金融问题的思考与判断〉〉2003年
〈〈对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启示 〉〉2001年
何璋〈〈国际金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年4月
王继祖 〈〈国际金融市场〉〉南开大学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