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中间业务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开展中间业务的现状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有误区。
(二)业务品种上存在有空间缺开发的现象。
(三)缺乏专业人才。
(四)措施不完备。
三、拓展中间业务的对策和建议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自觉发展中间业务。
(二)加强内部管理,促进规范经营。
(三)突出品种开发,明确主攻方向。
(四)强化基础建设,完善功能配套。
(五)强化宣传营销,拓展发展空间。
内 容 摘 要
中间业务已被各大商业银行作为最具潜力的利润增长点和最具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业务,中间业务的拓展是社会经济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日益临近,银行业今后的竞争除了传统业务的竞争外,中间业务将是各家银行竞争的重要领域。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受客观的、历史条件等因素限制,特别是受传统体制和观念的束缚,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起步较晚,与国内其它商业银行相比已比较落后,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的存贷业务当中,广东农村信用社为适应竞争和发展。为此,加快拓展中间业务,必须在拓展中间业务的市场潜力、人才培养、规范管理、发展策略等方面要切实加快步伐,努力有所作为。
浅淡广东农信社中间业务的拓展
中间业务已被各大商业银行作为最具潜力的利润增长点和最具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业务,中间业务的拓展是社会经济金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日益临近,银行业今后的竞争除了传统业务的竞争外,中间业务将是各家银行竞争的重要领域。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由于受客观的、历史条件等因素限制,特别是受传统体制和观念的束缚,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起步较晚,与国内其它商业银行相比已比较落后,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的存贷业务当中,广东农村信用社为适应竞争和发展。为此,加快拓展中间业务,必须在拓展中间业务的市场潜力、人才培养、规范管理、发展策略等方面要切实加快步伐,努力有所作为。
开拓中间业务的现实意义
首先,拓展中间业务可以增加农村信用社的收入。中间业务以其风险小、收益稳定,可实现资产多元化经营,并分散、化解和规避风险,提高资产质量等独特的优势备受青睐。
其次,拓展中间业务可以提升农村信用社的社会形象,树立农村信用社信誉。中间业务具有常大的创新潜力,新的中间业务品种可以作为农村信用社独具特色的竞争法宝,增强信用社的综合竞争力。
再次,拓展中间业务可以加强农村信用社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让农村信用社了解到客户的需求,收集更多的客户资料和信息从而达到挖掘客户潜力的目的,促进信用社贷款等传统业务的发展。
二、当前农村信用社开展中间业务的现状问题
(一)思想认识上有误区。受经营理念和考核方法等因素制约,农信社中间业务在重视的程度上远远低于传统业务。人们普遍认为中间业务的发展与否、业务范围扩大与否与信用社的生存与发展关系不大。有些人只会埋怨经营理念落后的状况,缺少改革发展的信心;还有的人认为信用社不具备中间业务的发展的土壤,中间业务只会使信用社误入歧途;有些地方甚至只是把中间业务作为拉拢客户,应付竞争的服务手段,使得部分中间业务成为一项无偿提供的服务,未能形成经营意识。另有一些人把自己错误的认识和信息传递给客户,参差不齐的业务水平使中间业务内部运行环境较差,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造成人们一提到信用社就联想到“存贷汇”的传统,降低了信用社的整体品牌形象。
(二)业务品种上存在有空间缺开发的现象。受自身资金、机构、人才和技术手段的限制,农村信用社在业务品种上呈以下特点,一是种类单一,仅停留在代理、结算等残缺不全的简单性业务上,只能为客户提供中介性质服务,而各种贷款成诺、评估担保、信用卡等新兴业务尚未开展,不能实现品种的多样化和服务的多元化需要,使大量的黄金客户流失;二是档次不高,一般性居多,中高档很少,且环节多、手续繁、操作性不强,如在代理业务方面,局限于为个别单位代发工资、代收个别机关行政事业性收费。在结算业务方面,只能为客户提供现金、汇款、转帐结算服务,同时,在途时间较长,与广大农民的期望相差远,有的业务只有名目,却无实际内容。
(三)缺乏专业人才。目前人才匮乏、队伍素质低已成为乡镇信用社发展中间业务的主要障碍。中间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要求从业人员既要精通传统基本业务,又要懂得金融非银行业务等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金融政策水平,并兼备操作性和理论性。从从业人员队伍的现状看,信用社十分缺少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预测、决策和公关开拓能力的复合型、开拓型人才,现有的人才资源仅能维持发展。且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先进理念与手段,尽管经济金融形势发展变化 ,而目前的发展方式 仍保留在简单、粗放、传统的层次上,未能根据形势变化推陈出新,优秀人才的极度缺乏使中间业务收效甚微。
(四)措施不完备。一是管理不规范,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自上而下统一有效的管理和协调,没有专职的机构和人员,使基层信用社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自发性、随机性和盲目性;二是未制定一套完整统一的中间业务操作和管理办法,使得实际经营中无章可循,无制度可依,分工不清、责任不明。三是激励机制落后,目标不明确,有的社把吸收存款的多少作为衡量中间业务开展好坏的唯一标准;有的社把忽视中间业务带来的效益功能,为了业务联系竞争,采取中间业务收费少或不收费的方法;有的社中间业务考核办法弹性较大或流于形式,在分配上不能体现多劳多得,难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拓展中间业务的对策和建议
(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自觉发展中间业务。
一方面,我们要对中间业务进行重新定位。信用社要想实现中间业务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把中间业务置于资产、负债业务的同一水平线,要认清中间业务对信用社发展的重要性,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
另一方面,积极踊跃地开拓中间业务市场。信用社发展中间业务起步较晚,虽有其他商业银行的经验作为参考,但是具体工作中仍然有许多无法预测到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没有足够的胆识和勇气,就会出现原地踏步甚至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所淹没的危险。因此,我们应当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规律、资金运动规律、社会生产经营情况进行彻底的调查摸底,按照不同地区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积极开发适应市场需求,开展具有自农信特色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比如,现代农民渴求不出家门,就能享受便捷的金融资讯、余额查询、转帐结算等服务,信用社发展“电话银行”、“网上银行”就很有前途;例如,随着农民经纪人的崛起,他们带着农产品走南闯北,对信息的需求十分强烈,信用社适应要求,发挥信息交汇点作用,开办信息咨询、资信评估业务十分必要;另外目前商业银行普遍上收机构,必然留下市场空白,信用社抓住机遇,大力发展团体单位批发性代理业务肯定会受到欢迎。总之,我们应当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在加强自我管理的基础上,放开胆量去开拓市场,争夺优质客户源。
(二)加强内部管理,促进规范经营。
建议各联社抓好机构设置,设置中间业务的专门机构,协调上下左右关系,负责组组,指导和规划中间业务的发展,并实施检查,监督和考核的职能。对内,要制定具体的的操作和管理办法,研究解决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对外,要开展市场需求调查研究,扩大宣传,争取客户。
(三)突出品种开发,明确主攻方向。
信用社发展中间业务不可能没有必要全面出击,而应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有选择地发展具有自身优势的业务。当前要着重于清理评估现有产品,对业务量小,收益差,无发展的前途的产品要停办,对有一定市场前景的产品进行补充、重组和挖掘使用,并且要规范手续费的收取标准,应该收取的手续费必须收取。同时更要积极依托传统优势拓展中间业务。
首先是利用网点、主体业务优势开展各类代理业务。代理代付款项,可接受单位和个人委托,代为办理指定的收付事宜,可争取更多的低成本资金,发展存款业务,当前应重点抓好财政性经费、水电气等费用的收付;代理理财,随着农村社会财富的日益增加,农民理财意识的不断增加,对财富的保值增值,投资风险的控制等方面有较大需求,乡镇信用社开办开办投资理财服务大有空间,可遵循客户自愿、比例分散、量身定做的原则有偿提供理财服务;代理保管业务,利用信用社库房、保险柜等安全可靠的有利条件,接受客户委托,代办保管贵重物品或有价单证。
其次是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开拓咨询业务。利用农信社联系面广、信息反映灵敏、有较完备的农户信用档案、已经初步充当过农村金融顾问的角色等优势,对农副产品的销售引导、价格、技术指导、信息处理等,改变无偿提供信息为一种有偿转让的行为,可以县级(或以上)联社为单位成立区域信息资料库,将平时较为零散简单的情况调查反映情况汇集整理、分类加工、储存成专门的咨询报告给农户。包括为农户提供有关的财务核算评估和对方资信资料;为农户进行各地市场供求方面的信息,便于农户进行准确的经济决策;为农户提供金融市场方面的动态信息与分析,有利于农户进行正确的生产投资;为农户的经营管理与发展提供咨询服务等。
(四)强化基础建设,完善功能配套。
首先提高人员素质。培养一批金融技师、咨询专家、电脑骨干和懂业务、会管理、懂法律的经营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要更新员工的思想认识和经营观念,配备一批具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人才,适应中间业务品种多、业务跨度大、涉及范围广、知识密集的要求。
其次加强电子化建设。要改变目前信用社技不如人的现状,积极创造条件,加快现代化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推广,网络的开通、普及、应用步伐,推进同业往来、转帐交易、数据处理、信息传递和经营管理的全面电子化进程。
(五)强化宣传营销,拓展发展空间。
为了唤醒农民的意识,刺激农户需求,使中间业务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必须注重业务形象的设计与塑造。要利用柜台、广告、上门等渠道和方式,以现实和潜在客户为对象,以业务品种为内容,对中间业务的功能、种类、使用方法和好处进行广泛宣传,普及基础知识。同时要注重收集业务发展的好建议,不断总结经验,补充完善更新决策思路。
参 考 文 献
唐文 戴小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张江华,《〈浅淡广东农信社中间业务的拓展〉》现代信合2006年5月
宋文宣,《〈金融创新〉》中国信合 2006年11月号总第2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