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前 言……………………………………………………………(VI)
一、会计职业诚信理论缺失的理论研究……………………………(VI)
(一)会计职业道德诚信是当前我国会计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 (VI)
(二) “诚信”的理论价值在我们古代受到高度的重视并给赋予的极其丰富的内涵。……………………………………………………………………(VI)
二、会计职业道德诚信缺失的原因……………………………… (VII)
(一)会计职业道德诚信评价体系尚未建立…………………………………(VII)
(二)博弈信息………………………………………………………(VII)
(三)博弈的程序…………………………………………………(VIII)
三、治疗会计诚信道德缺失的基本对策…………………………(VIII)
(一)优化会计工作环境…………………………………………(VIII)
(二)加大会计信息监管方对信息提供及信息使用的监管力度…………………………………………………………………………… (IX)
(三)充分发挥博弈中“隐规则”的正面影响力……………………………(IX)
结 束 语…………………………………………………(IX)
致 谢…………………………………………………(IX)
参考文献…………………………………………………( X)
内 容 摘 要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根本,但在目前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会计的诚信度明显下降,给国家的统计及税收等造成了许多困难,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然而当前,会计职业道德诚信严重滑坡,会计信息失真,做假账、不记账、重复记账等比较普遍,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秩序。本文从会计职业道德的涵义及内容出发,结合会计职业道德诚信缺失的现状,分析了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诚信缺失的原因,面对新时代、新变化的要求,就如何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诚信设提出了具体对策。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诚信;缺失;原因;对策
一、会计职业诚信理论缺失的理论研究
(一) 会计职业道德诚信是当前我国会计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然而,关于“什么是会计职业道德诚信”、“当前会计诚信缺失的会计职业诚信理论缺失的理论研究原因”以及“如何提高会计诚信”等却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会计学界也对此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本文通过对会计行业现状多角度的分析,指出了会计诚信对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了其内在的基本要求,剖析其原因,并提出了重塑会计诚信的方案。
(二)“诚信”的理论价值在我们古代受到高度的重视并给赋予的极其丰富的内涵。在《论语》中诚信被称为“立人之本”、“立政之本”、“进德修业之本”。李银平、李焕英从企业角度看,认为根据经济效率与经济公平两大伦理原则,会计活动的一条根本理论准则就是,真实准确的记录企业收支平衡状况,尤其不得造假文件和账目,参与欺诈和其他不道德的活动。郭立田、裴源远认为,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和“信”已内在的统一起来,诚信理论的内外两个方面的道德要求缺一不可,守信以诚信为基础,离开诚信就无信可守。随着市场经济的从低级到高级发展,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在会计活动中,会计职业诚信和道德显得越来越重要,发挥着越来越重的作用。否则市场经济运行就极不规范,竞争不公平,迷失方向,可能演变官商权利经济,虚假欺骗经济,贿赂垄断经济。
二、会计职业道德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会计职业道德诚信评价体系尚未建立。(1)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诚信评价体系还处在起步阶段,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会计职业道德诚信评价机构的选择上,还没有建立起独立统一的评价机构评价方法上,主要采用定性评价方法,没有实现会计职业道德诚信从一般化向量化规范化科学化转化会计人员信息数据比较分散,没有具体的统计信息,与会计职业道德诚信评价配套的制度建设还未完善这些都导致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诚信评价体(2)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诚信评价方法体系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做到自我评价内部评价社会评价外部评价相结合,以自我评价与内部评价为基础,结合社会评价外部评价的作用,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诚信状况始终处于社会单位和个人的监督之下,有利于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博弈方,又称局中人,是指博弈中独立决策、独立承担后果的个人和组织。会计信息供求中的博弈方有多个,主要包括企业的管理当局、会计人员及其它职员,政府有关部门,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供应商、代理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机构,以及咨询管理公司等。
(三)策略集,即指博弈方可选择的全部行为或策略的集合。会计信息提供方的策略可分为如实反映和不如实反映这两类;会计信息需求方的策略也有两类,即相信会计信息提供者所提供的信息以及不相信他们提供的信息;会计信息监管者的策略可分为四类,即制定或修订会计信息提供及使用规范,奖励诚实守信的信息提供者及信息使用者,处罚弄虚作假的信息提供者及违规的信息使用者,以及奖惩结合的策略。
(四)博弈信息。即指博弈者所掌握的对选择策略有帮助的情报资料。博弈可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参与者对所有参与者的策略空间及策略组合下的收益有充分了解的博弈,称为完全信息博弈;反之,则称为不完全信息博弈。显然,现实中的会计信息供求是一个不完全信息博弈。
(五)。
(六)博弈方的收益,又称为效用。是指博弈方做出策略选择后的所得所失,是可以定义或量化的参与人的利益。会计信息提供者的收益是指通过提供会计信息所能获得的经济收益或其它收益。会计信息需求者的收益是指通过获取和使用会计信息而得到的经济收益或其它收益。会计信息监管者的收益是指通过对会计信息提供及使用(尤其是信息提供)的监管所得到的经济收益或其它收益。
(七)博弈规则本身存在问题正是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之一。会计信息供求博弈中的博弈规则有两类:一类是体现信息需求者与信息提供者的利益关系的“会计规范”,包括《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另一类是体现会计信息监管者的立场与要求,及其与信息提供者和需求者之间的利益关系的“会计监管规范与措施”,包括《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审计法》等。除了这些“显规则”之外,在博弈过程中起作用的还有一些“隐规则”,导致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各种会计舞弊行为。
三、治疗会计诚信道德缺失的基本对策
(一)优化会计工作环境
(1).完善证券监管法规我国目前已形成了一个以《公司法》《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会计法》为核心的证券监管法规体系,以这些核心法规为基础,最近两年出台了一系列监管规章,但还不完善,应针对当前经济实际情况出台更多的专项法规,如非财务信息的提供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等 (2).强化社会会计监督首先,要坚持国家的统一领导,协调国家各职能部门的监督,避免重复监督而又监督不力其次,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作用,尤其是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作用事实证明,加强社会监督能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如“银广夏”造假案正是媒体的曝光才被揭穿要设立奖励和保护机制,鼓励媒体参与对公司的会计信息舞弊行为的关注最后,要充分发挥独立审计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建立规范完善的会计中介市场,强化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意识同时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诚信教育和执业监督查处力度,建立职业风险机制、提高会计信息提供者及会计信息需求者对博弈规则,即“会计规范”和“会计监管规范与措施”制订的参与程度。这是使规则受到信息提供者及需求者支持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规则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的重要途径。
(二)提高博弈信息透明度是保证博弈规则真正贯彻实施的前提。
(三)加大会计信息监管方对信息提供及信息使用的监管力度。监管方要加强贯彻博弈规则,尤其是“会计监管规范与措施”的力度,首先是要在了解会计信息提供方及需求方的策略选择及实施的实际情况方面下大功夫,要突破种种信息透明度不够的约束,认清规则实施的真实情况;其次是要真正做到奖罚分明且有力度,让采取不同策略的信息提供方及需求方得到其应有的效用,无论收益或处罚,都要有足够的分量。
(四)充分发挥博弈中“隐规则”的正面影响力。社会文化背景、行业风气与惯例、企业文化等隐规则虽然对博弈的过程起不到硬性制约的作用,但其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加强诚信建设,加强会计行业的职业道德,提高信息的供求双方遵守规则的自觉性。这是杜绝信息提供者舞弊、甚至与信息监管者共谋现象,以及信息使用者违规使用会计信息(导致部分信息提供者不愿提供真实信息以免泄露商业机密)的根本途径,是根治会计诚信缺失的必由之路。
结束语
2001年5月17日,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来到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视察,一向惜墨如金的朱总理亲笔题写校训:“不做假账”。朱总理题辞的背景不言自明,做假账已成为中国会计行业的流行病,而不做假账,则是对会计职业诚信要求的最根本的体现。
防止会计职业道德缺失是保证国家统计真实和税收准确合理的迫切要求,需要我们对此高度重视和努力探索。
致谢:
这次文档范文能够得以顺利完成,并非我一人之功劳,是所有指导过我的老师,帮助过我的同学和一直关心支持着我的家人对我的教诲、帮助和鼓励的结果。我要在这里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 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没有您的悉心指导就没有这篇范文的顺利完成. 感谢培训老师们,却从您身上学到了太多,必将终身受益。感谢所有教授过我课程的四川警安职业学院的老师们,是你们诲人不倦才有了现在的我。 感谢我的父母,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你们的支持与鼓励,永远是支撑我前进的最大动力。 感谢和我住在一起同学们们,感谢我们一起欢笑一起惆怅的日子,最黑暗的日子我们一起走过,为了梦想,我们永不放弃,总有一天,我们会在梦想的天堂再次相遇。 感谢身边所有的朋友与同学,谢谢对我的的关照与宽容,与你们一起走过的缤纷时代,将会是我一生最珍贵的回忆。
参 考 文 献
[1]李银平,李焕英 会计不道德行为的理论透视,财会天地,2004.14.
[2] 郭立田、裴源远 会计诚信、失信及相关理论预设.河北经济大学,2004.25
[3]王晓翔《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7年第6期
[4]杨春平.《会计法律与职业道德规范论》.法律出版社.2005
[5]波尼蒙.《会计职业道德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6]张明瑾.《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7]傅锡原.《会计法规与职业道德》.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8]中国会计学会编写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科学出版社会.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