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摘 要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余年的成长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在中国的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世纪,中国的投资基金业特别是证券投资基金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培养机构投资者、培养理性投资理念、丰富投资品种,还是为了增强中国证券市场在开放背景下的国际竞争力,都要求中国投资基金把握世纪机遇,将加速发展、规范发展有机结合,开创一个中国基金业发展的新时代。本文结合国际基金业发展趋势,对未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方向作一展望。
关键词: 基金 面临问题 发展思路
浅议中国基金业的现状与发展
我国基金行业是个新兴的行业。证券投资基金是适应市场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对专业化理财服务需求的产物。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超过100只,总规模达到近2000亿份,超过A股流通市值的12%。其中开放式基金试点两年以来,首发规模累计超过1000亿份。基金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重要投资力量,同时也成为广大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工具,已经发展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稳定、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文将结合国际基金业发展的趋势,对未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发展方向作一展望。
一、国际基金业的发展特点。
1、基金规模大型化。
美国投资信托公会资料显示,美国共同基金资产规模截至1997年底,已达4.49万亿美元。基金管理公司之间的兼并、收购活动成为基金规模化的主要途径。1997年11月,美国美林公司出价53亿美元,购并英国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水星产经营公司,使其管理的资产超过45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基金管理公司。
2、基金组织形式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过渡。
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封闭式投资公司资产总额降至开放式投资公司资产总额的10%。到2000年7月,投资于台湾的投资基金共有173只,其中开放型为166只,封闭型仅有7只,投资人口超过了193万人。在日本,基金被称为证券投资信托,多属于契约型开放型。香港的投资基金被称为单位信托,绝大部分是开放式基金,而且多数是海外基金,投资对象遍布全球。
3、基金出现明显的专门化倾向。
美国共同基金的销售赎回、管理运作,托管监督、内外审计、研究培训等方面,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责任。如惠灵顿资产管理公司是一家具有60年投资经验的纯粹的投资管理公司,拥有116位投资专家,经营1475亿美元的资产。还有专门从事投资经理培训和资格考试的机构,有类似自律性组织的投资公司研究所。
二、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面临的问题。
1、投资者的“基金定位”比较模糊。
投资者与市场本身对基金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对基金的认识不同会导致对基金不同的期望值与行为误区。在我国这些年的短暂的基金发展历史中,产生过几个主要的认识误区:(1)收益期望误区。即把基金当成股票,导致对基金的暴利期望值与二级市场的疯狂“炒作,”(2)基金责任误区。即认为基金要承担股票二级市场的稳定大任,导致对基金投资行为的一些不应有的指责。在这种情况下,对基金的各种误解当然会导致对基金的热情的不很正常的起落。目前亟待解决的是“基金到底是什么”这样一个基本问题。应该让市场认识到基金是一种商业化的金融工具,只是风险与收益的匹配和储蓄存款、股票投资、债券投资等不同的金融投资工具或产品,它本身应有其应有的收益与风险配比以及一定的客户群体,不可能兼顾其他金融投资工具的优点于一身,认识清楚了,才能以平常心对待这么一个金融产品。
2、需要寻找推动基金大发展的“契机”。
基金的大发展需要契机。从美国来看,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金融环境造就了货币市场基金的崛起,这也是美国共同基金爆发性发展的起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海外发达基金市场的形成不仅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也有一个历史契机的问题。所以,目前国内基金市场不仅时间积累不够,而且受制于外部环境,只是还没有到大发展的最完美的时候,因为虽然政策推动是有利的,但中国基金市场发展的“路径”延伸不可能仅仅是政策推动的原因,必然还有市场自身的力量。
整个经济的发展与国民财富积累有一个过程。应该说,基金是金融品种的新门类,这本身就说明基金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了现代后才产生的东西,发达基金市场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国民经济发展状况与国民财富与发展中国也有差别。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壮大许多,老百姓也富裕许多,但显然还很不够,也只有民众财富积累更多时对专业与代理现时才能有更多需求,对微利才能更加接受,国内的基金业才能赢得更厚实的基础。
只要基金管理公司珍惜我国基金市场得来的起步机会,诚信为本,努力改善业绩,加强品种创新,真正客户至上,随着国内经济的高速成长与投资者的成熟,中国基金市场一定会寻找到大发展的“契机”,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
三、推动中国投资基金业的发展战略
1.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建立比较完善的基金法律监管体系
根据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完善的法制监管体系能推动基金业的迅速而健康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有了一个《证券投资基金暂行管理办法》,但这还远远不够。从长远看,除了应有一部《投资基金法》外,还应有一些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应当包括证券法、证券交易法、投资公司法、投资顾问法、投资者保护法、信托法等。除此之外,还要解决好基金行业的自律问题。世界各国或地区和发展情况表明,投资基金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其行业组织一般也比较健全,活动比较活跃。1999年年底,我国的10家基金管理公司和5家商业银行基金托管部共同达成了《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公约》。这是在行业自律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笔者建议应考虑建立一个投资基金行业协会,以监督行业公约的执行,仲裁基金方面的纠纷,并培训基金管理人才,以树立和维护基金的良好声誉。该协会宜实行会员制,会员由各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基金托管部及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成。
其次,还应建立完善的投资基金社会监督机制。国外经验表明,完善的投资基金社会监督机制是投资基金业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因此,首先要实施保护投资者权益的法规,使得投资者随时查阅经理人、投资顾问以及信托人有关基金的最新帐目,有权适时阅读基金管理公司向投资者提供的基金经营状况的详细报告。这样才能强化投资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形成有效的基金外部监督机制。此外,可以考虑参照国外成功经验,建立我国的基金考核评级体系,通过社会力量对基金管理绩效的客观评价,促进基金经理更好地提高管理水平,改善经验业绩。
2.立足国情实际,推动基金品种创新
目前,我国投资基金的品种单一,综合型基金多,专项基金少,使专家经营的特色不复存在,令许多投资者觉得基金投资和个人投资并无区别。但基金品种的创新与本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金融市场发展程度相适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结合国际经验和国际基金业的发展现状,我国开展适应新世纪的基金品种创新 ,首先要在品种创新中要尊重市场 规律,强化市场机制,激发市场自发创新的 活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创新品种的功能,要在完善 现有基金品种的基础上,根据保险、养老、社会保障、居民储蓄等社会资金的期限、结构、预期收益等特点,适时推出适宜的基金品种,引导社会资金通过基金投资于证券市场,优化金融资产结构增加证券市场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其次,大力推进金融工具创新。投资对象的多元化是基金产品多元化的重要前提,各类金融工具及其衍生产品的种类越多,基金产品创新的空间就越大。根据市场情况,适时推出股票指数期货等交易品种,为不同种类的基金提供投资对象和避险手段。
3.培育规范、高效的投资基金专业队伍
规范、高效的基金管理公司和托管银行队伍和高素质、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基金从业者队伍,是增强基金投资吸引力的重要保证。政府对此要有一个长远发展规划,作为基金业积极、稳妥发展的政策指引。如可针对我国基金业的现状,制定总的行业资格标准,从业人员操守准则和行为规范,专业人员达标比例,专业培训的普及程度等。基金管理公司则必须把投资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严格按照基金的承诺进行投资,提高透明度,让投资者了解管理公司的投资策略、投资组合和经营风格。同时,基金管理人应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形成先进的投资哲学、投资战略和投资技术,尽量减少风险和提高业绩,为投资者带来满意的回报。此外,还要努力做好宣传普及,使大众了解基金投资,并成立基金管理公司的市场营销队伍,尝试个性化的服务,以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
四.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发展展望。
1、中国基金市场的发展将分两条主线进行。
根据有关披露,加入WTO后,我国将允许外商持有基金管理公司33%股权,三年后持股比例扩大至49%。这就意味着,我国的投资基金业将面临海外成熟者的同行的挑战与竞争,我国投资基金市场的份额将遭遇到海外同行“瓜分”。
未来中国基金市场的发展分两条主线进行,一条是“好人举手”制度将使越来越多的国内机构进入基金管理市场,这一条已经随着银河证券获准筹备基金管理公司而正式启动;而另一条以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为主线展开。
对于海外基金管理势力的介入,虽然有其瓜分国内基金市场份额、分吃“蛋糕”一角的一面,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正是海外基金管理势力的介入,我们可以预期中国基金市场这块“蛋糕”可以做得更大,这主要来自海外基金的管理技术、海外基金管理的投资理念、海外基金的营销技术甚至还有对待基金的文化认知等。
这样,中国基金市场的“蛋糕”将在这么几个竞争下做大,一个竞争是国内基金管理人之间,国内基金管理人与合资基金管理人之间,合资基金管理人之间,三种竞争交叉在一起,这个时候,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刚刚出现,还不足以成为国内基金市场的主角;第三阶段,还是上述三个竞争,但这个时候,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已经壮大,并且外资可能实际上控制,而纯粹的内资基金管理公司也有在市场中做大的,这两者的竞争可能成为主旋律。但不管怎样,在这种竞争中,中国的基金市场仿佛不经意间就做大了“蛋糕”,当然,这块“蛋糕”不象现在由我们全吃,但那个时候,我们一定比现在吃得更多。在自己也多吃的前提下,也证新的加入者有得吃(姑且不管它是否吃得更多),这就是“双赢”。在WTO体制及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背景下,这是大势所趋。
2、未来中国基金市场的竞争格局。
现在已经明朗的是,中国基金市场上的基金管理公司将越来越多,基金数量与规模也将越来越大。竞争性的基金市场既是政策推动的方向,应该也是解决“寡占”型市场问题的历史的逻辑的选择。所以,一个竞争性的基金市场的即将到来是解决中国基金市场现有问题及其本身进步的重要手段。
未来中国基金市场的竞争格局主要应该是:
(1)基金管理公司数量众多,一般认为应该在最近的两年左右达到总数50家以上,并且基金管理公司的生存不是靠优惠政策扶持,而是靠市场“吃饭”。这个时候,基金管理公司除了业绩取胜外,基金的营销将处于重要地位,而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基金产品是关键。
(2)职业基金管理(经理)市场的形成。这个时候,应该能涌现一批有一定个人品牌的职业基金经理,他们对投资者初具极强的号召力。不一定是谁出钱组建基金管理公司谁就派出相应的基金管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一大批熟悉基金运作、投资的专业、管理人才将任凭自己的专业知识、智力从海内外加入到中国基金行业中,基金管理的专业性会得到大大加强。事实上目前个别基金管理公司已经出现了总经理层不代表任何股东单位的职业经理的迹象,这是一个好兆头。
(3)基金品种与产品数量足够多。而目前我们也就是几十只基金,面对庞大的保险资金的投资都不够,保险资金随便一买就成了基金的大持有人,开放式基金才刚刚起步,封闭式基金中所谓成长型、平衡型等并没有体现足够大的差异。经过两年左右,我国的投资基金数量应该会有200只以上,规模在2000亿元以上,并且不是比较平均地颁布在各个 基金经理人手上,一定会拉开管理规模的差距。
(4)基金费用价格总体下降,但个别有些基金经理人管理的产品或特殊基金品种费用可以超过市场平均水平,一分钱一分货,价格差拉开,而其背后是不同的基金经理人信誉、规模、水平,及推出新产品的能力,新出市的产品在暂时缺乏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在没有价格参照的情况下,当然可以价格高一些,这也是对创新的一种市场激励。
(5)基金之间以及基金与其他投资主体之间的平等的市场地位。在市场上进行投资的机构,不管是证券投资基金,还是运用国有资金、自有资金、企业资金的投资机构,都没有区别于其他投资者的任何特权。笔者认为这正是竞争性基金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并且认为,各个基金经理人之间就是一种平等关系,比如大家都是靠“好人举手”等市场机制产生,一个基金管理公司只有靠市场本身做大老师坚实可靠的,也才能诞生中国自己的“基金管理企业家”。
(6)海外基金经理人初步介入。海外基金经理人在我国加入WTO背景下,会加深对中国基金市场的介入,对整个中国基金市场将起到一个活跃与带动的作用。
经过市场的洗礼,中国的基金市场一定会为一个更加市场化、更具竞争性、更加国际化的新阶段,道路虽然曲折,但一定会迎来在光明与平坦的大道飞奔的未来。
资 料 来 源
1.孙习祥《基金顾问》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3年
2.刘传葵《投资基金经济效益论》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年
3.刘传葵《搏击开发式基金》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3年
4. 和讯基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