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的现状
二、制约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的原因
三、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的方向
内 容 摘 要
金融创新是金融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从金融创新的方式划分,可将其分为业务创新与制度创新。在金融企业的演进过程中,其演进路径由初始条件决定,而受到制度创新和业务创新的共同约束。一直以来,由于管理水平和服务对象的制约,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业务都是以传统的存、贷款、结算业务为主,业务创新和制度创新动力不强,成效不大。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和金融业的深化改革,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要想巩固市场地位,加快发展,就必须在提高业务服务质量的同时积极创新金融业务,完善业务体系,提高综合竞争力,保证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从金融业务创新角度促进农信社综合竞争力提高
金融创新是金融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从金融创新的方式划分,可将其分为业务创新与制度创新。在金融企业的演进过程中,其演进路径由初始条件决定,而受到制度创新和业务创新的共同约束。一直以来,由于管理水平和服务对象的制约,农村信用社开办的业务都是以传统的存、贷款、结算业务为主,业务创新和制度创新动力不强,成效不大。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和金融业的深化改革,农村信用社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要想巩固市场地位,加快发展,就必须在提高业务服务质量的同时积极创新金融业务,完善业务体系,提高综合竞争力,保证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一、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的现状
自深化改革以来,农村信用社开始由过去传统、单一的存贷款业务逐渐向资产、负债、中间业务等多种业务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转变,但在业务的创新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缺乏战略规划、经营观念落后。业务创新与经营管理战略脱节,未能将创新纳入到战略格局中通盘考虑,而是将创新简单地视为拉客户、扩大规模。忽视不同金融机构间在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的差异,一味地奉行“跟随”战略,对其他机构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实行“拿来主义”,未能结合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农村信用社近年来虽然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干部职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但与当前的市场竞争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总体上讲,在发展战略意图上还缺乏明确的构想,在营销观念方面还缺乏创新的主动性,效率观念没有完全确立。
二是业务创新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落后,激励机制不完善。大部分农村信用社的组织结构基本是以职能或产品为中心进行划分,强调各专业本身的特点和作用。以部门为单位进行业务考核,划分条块进行考评,部门间缺乏沟通,资源不能共享,协同创新无法实现。 而且,考核机制不科学,不能精确考核与评价员工在创新中的贡献,或者没有建立针对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的考核评价机制。无法利用灵活薪酬制度、股权等先进的激励资源和激励手段,影响了员工参与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创新物质条件不足,业务创新能力弱。农信社内生创新能力不足,资产负债规模小、不良资产包袱重、信贷资产风险高、业务范围狭窄。农村信用社由于经济地域、服务对象条件限制,经营规模小,服务区域有限,长期以来分散经营,使农信社总体实力相对较弱,可供利用资源有限,缺乏业务创新的意识和能力,由此削弱了农村信用社开展个性化服务的基础。
四是电子化水平低,业务品种单一,服务手段落后。目前,农村信用联社初步实现了服务网络化和社会化,但农信社由于自身技术、人才、体制方面的原因,在人才、资金、技术投入明显不足,科技发展水平参差水平,综合业务不统一,业务数据不规范,还不能为个性化服务开展提高有力的科技支撑。业务品种比较单一,创新步伐缓慢,未能适应市场的需要。
五是人员素质偏低,网点结构不合理。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信用社对计算机、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投资理财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缺乏吸引力,现有员工结构已不适应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单纯依靠膨胀网点规模与市场竞争,在网点设置和布局上缺乏统一规划和前瞻性。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网点布局的不合理性日益突出,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对网点改造投入不足,设施陈旧、门面狭小,缺乏统一形象设计,使农信社的社会形象落后于其他商业银行。
二、制约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的原因。
制约农村信用社创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即包括自身创新观念的制约,也包括当前监管体制和历史包袱因素制约,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农村信用社自身金融创新观念制约着业务创新。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的市场定位为面向“三农”服务,农民对农村金融创新的需求不足,农村信用社也缺乏创新的动力。而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的主要金融机构,农村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了农村信用社规模的大小。但大多数农村信用社由于自身规模小、技术水平低,即使有心创新,但也往往由于受政策因素和自身技术水平限制,难以开展金融创新。即使开展了相关业务的金融创新,但也往往由于农村金融市场狭小,而不能产生规模效益。投入与收益不成比例。导致农村信用社缺乏创新的动机。
二是农村信用社监管体制重复制约了业务创新能力。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处于多重管理的复杂监管体制,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农村信用社创新能力的提高。追溯农村信用社监管体制的变迁,就会发现,农村信用社自设立以来,一直缺乏独立运行的市场环境。即使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信用社先隶属于农业银行,后又归人民银行代管,再交由地方银监分局监管,直到现在农村信用社归省政府管理。长期缺乏专一而明确、有力的管理体制,导致了农村信用社普遍存在资产质量低、经营效益差、管理手段落后、职工文化和业务素质低、电子化水平低、清算渠道不畅、服务功能不健全、信贷资产结构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的积累,导致了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制约使农村信用社的创新能力的持续性增强,造成农村信用社无法进行持续性的创新。
三是农村信用社的累积风险进一步加大制约着业务创新可能。主要是由于历史的因素,造成了信用社普遍存在着经营风险大、资产质量低、不良贷款多、亏损严重等问题。特别是在改革以前,很多地方的农村信用社资不抵债现象严重,经营亏损,系统调剂资金的能力不高,导致农村信用社支付风险增加。其次是信贷资产质量差。过去由于农村信用社机构分散,整体上缺乏必要的系统管理和对信用社权力的制约,特别是当地方行政干预加大时,信用社面对来自地方的压力,使得贷款投向按照地方政府的要求投放,往往是贷款效益低,抵押物价值高估,最终形成农村信用社的债务包袱。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重点往往注重于贷款的回收与不良贷款的处理,很难有足够的精力与良好的资产去开展金融创新,由此也制约了农村信用社创新能力的提高。
三、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的方向
制约农村信用社创新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这里面既有过去历史因素的制约,又有现实客观条件的制约。如何利用当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良好机会,加大农村信用社创新力度,提高农村信用社综合竞争能力,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零售银行方向创新。在当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商业银行中,零售银行业务的比重通常都在50%以上,零售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增长点。因为零售银行业务涉及到居民的生活、消费、投资等方方面面,与证券、保险、基金等多个金融市场有着非常强的交叉性和互补性,业务创新的空间广阔。同时,零售业务具有服务对象分散、单笔业务金额有限、业务规模庞大的特点。在同样的经营规模下,零售业务可以更好地分散风险,实现质量、效益和规模的协调发展。此外,由于零售业务的客户众多,在宏观经济发生变化时,业务的收益与经济波动关联度较低,收益比较稳定。伴随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快速成长,中国的富裕群体已形成并呈现稳步上升势头。据国家统计局调查,预计到2010年,中国将有25%的城市家庭步入中产阶层。这些将是零售银行业务的主要客户。因此,在商业银行的战略转型改革发展中,零售银行业务的重要性将会与日俱增,零售银行业务将成为最具活力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
(二)客户经理制方向创新。实行客户经理制体现了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管理体制与组织结构的大变革,这使农村信用社与市场更贴近,经营运作也更具准确性,减少了失误和损失。高素质的客户经理本身就是开拓和竞争同业市场的前提和保证;农村信用社大胆实行客户经理制,从社内或从社会上招收一些素质高、爱岗敬业、具备营销能力的同志成立客户经理部,从事营销工作,每个客户经理着力培育属于自己的客户群,并对实行客户经理聘任制,制订具体的管理考核办法,以激励其工作积极性,以此来拓展信用社的业务领域,扩大市场份额。
(三)电子商务方向创新。建立电子银行,实现多种网络支付。 电子商务是世纪之交信息产业的增长点,电子银行业务代表了金融服务业中一种崭新的强有力的生产力。这种在网络上以数据电文这一非纸质的比特流方式所进行的金融业务往来,正强烈的冲击着传统的金融业,金融机构非中介化、网络化、全球化、电子化之趋势越来越强。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竞争大潮中的一支新秀,应该着手建立自己的电子银行系统,设立网上金融机构,开展网上金融业务,实现多种网络支付。
(四)银行卡业务方向创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卡通”。目前,农村信用社的银行卡的使用范围还是局限在很小的传统业务范围内。银行卡业务发展的关键在于银行卡的使用范围、使用频率及便利性。农村信用社应该把有限的精力放在一卡多用上,农村信用社应该继续扩大银行卡的使用范围,加强与银联(ATM、POS)、电信公司、保险公司、公交部门等公司部门的业务合作,实现真正的“一卡通”。
(五)银行理财方向创新。尽快开办理财业务,精心打造农村信用社的理财金融品牌不同的市场需要不同的个人理财理念,农村信用社也应该因地制宜地推出自己的个人理财品牌,开创自己的个人理财理念。针对目前四大国有银行有向中小城镇竞争金融市场的趋势和外资银行竞争的参与,农村信用社应该精心打造个人理财金融品牌,开发农村信用社中间业务与理财服务的双赢模式,并使理财业务步入品牌化、标准化、个性化、系列化服务的新阶段。
(六)个人消费信贷方向创新。开设个人消费信贷,加快发展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农村信用社虽有短期农户贷款等一系列服务品牌,但也应该与时俱进针对自己的市场客户需要,加快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不少农民在农忙时期都会使用信用社贷款购机农用物资。农村信用社应加大个人消费信贷的投入力度,让农民能得到便利的资金服务。由于农村信用社大多身处中小城市,个体工商业户的业务经营及自己流通在急需资金运转的特殊时期,农村信用社应及时的给与贷款服务,这样不仅扶持了个体业户,更重要的是加强了他们对农村信用社的忠诚度,理所应当的提高了农村信用社在金融市场的竞争力。
参 考 文 献
1、罗继东,《广东省农村信用社业务创新的实践与思考》,《中国地方金融网》2009年2月27日
2、杨盼群,《农村信用社金融创新的现状和存在问题》,《369信合网》2008年12月22日
3、平光新、张营周,《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面临的十大矛盾》,《农村经济》2006年第5期
4、朱光成,《农信社中间业务发展现状调查滞后成因及对策建议》,《369信合网》2008年12月16日
5、斯天军,《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信社金融支持研究》,《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02期
6、丛聪 孙尉钧,《农村信用社的科技现状与金融创新》,《中国金融界网》2008年0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