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货币政策的框架。
总结玉树在执行货币政策中存在五方面的问题:
辖内金融机构数量少,为农牧民服务的金融体系不健
全,使信贷政策无法传导到位,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果。
2、相关配套政策缺位,金融机构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功能发挥乏力。
3、偏远地区部分货币政策工具权力的的弱化,削减了基层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
4、信用环境欠佳,制约货币政策的传导时效。
5、金融市场不发达,业务开展缓慢。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及建议:
1、创新金融环境。
2、创新管理体制。
3、重塑新型银政、银企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4、通过加强和改进窗口指导,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5、创新调控手段。
6、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内 容 摘 要
一般认为,中央货币政策的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终结目标、操作目标,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以及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其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信号变化而产生的脉冲所引起的经济过程中各中介变量的连锁反应,并最终引起实际经济变量变化的途径。而人民银行基层支行是本地区货币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货币政策体系的“神经末梢”,处在上传基层经济金融信息,下达总行货币政策意图的关键部位,但由于近年来的一些改革措施不配套,使人民银行基层支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效能受到一定制约,给辖区内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金融稳定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 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得出在执行货币政策中玉树地区出现的问题,提出弱化或消除这些问题的应该采取的措施及建议。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般认为,中央货币政策的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终结目标、操作目标,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以及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其中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信号变化而产生的脉冲所引起的经济过程中各中介变量的连锁反应,并最终引起实际经济变量变化的途径。可以说,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连接操作工具直至最终实体经济的路径,包含了很多环节,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不畅。由于货币政策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人民银行基层支行是本地区货币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货币政策体系的“神经末梢”,处在上传基层经济金融信息,下达总行货币政策意图的关键部位,但由于近年来的一些改革措施不配套,使人民银行基层支行的货币政策传导效能受到一定制约,给辖区内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金融稳定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辖内金融机构数量少,为农牧民服务的金融体系不健全,使信贷政策无法传导到位,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普遍调整经营策略,撤销机构,收缩营业网点,贷款权限上收,贷款主要集中到大中城市关注大企业大项目,尽管农村信用社加大对“三农”的服务和投入,终因其自身资产质量差,资金实力弱,想放贷愿放贷苦于资金不足,因而出现了对农牧民服务的“真空地带”。不仅限制了金融机构对辖内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还增加了本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解决牧民贷款等问题的难度,从而使信贷政策无法传导到位。
二、相关配套政策缺位,金融机构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功能发挥乏力。在基层央行贯彻实施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基于央行与地方政府对发展经济存在着认识上的差别,政府相关配套政策通过其他途径影响金融的行为仍然存在。特别是近年来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 , 导致逃避金融债务的现象经常发生,尤其是部分行业在改制中的失范行为直接造成银行不良资产的不断增加,加之金融维权的司法和执法环境欠佳、缺乏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信心。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金融机构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功能发挥受到了严重制约。
三、偏远地区部分货币政策工具权力的的弱化,削减了基层央行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是基层央行调控的主要手段,对解决金融机构短期头寸不足、发展票据市场、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央行的“窗口指导”职能作用发挥有限,客观上只是一种道义劝说,缺乏量化和硬性限制,约束力不强,进而削弱了基层央行传导货币政策的调控能力。
四、信用环境欠佳,制约货币政策的传导时效。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是建立在良好的社会经济信用制度基础之上的,只有健全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才能为货币政策的有效畅通传导提供“优良的沃土”。然而目前的社会信用状况不容乐观,借款法人不讲信用,大量拖欠金融机构的贷款本息,加之借改制之际悬空、逃避金融债务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了金融机构的惧贷心理,使银行心有余悸,严重挫伤了金融机构放贷的积极性。
五、金融市场不发达,业务开展缓慢。发展金融市场,是中央银行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操作平台,是实现资金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玉树州金融市场发展较慢,金融机构、企业及个人的资金融通主要通过银行信贷资金解决。商业银行债券市场的准入一般由商业银行总行将准入资格下放到分行一级,州地支行没有准入资格。商业银行上级行对下级行的资金管理比较严格,州地支行的闲置资金主要通过系统内上存。而真正急需资金的农村信用社不能通过有关的渠道获得资金,非全国银行间市场成员货币市场业务开展情况为零。从我州情况看,目前网上拆借业务、债券交易业务、商业银行柜台记账式国债交易、债券结算代理等业务至今尚未开展。
基于以上的种种存在原因,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达到预期效果。
一、创新金融环境。地方政府要积极创造经济发展的环境,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一是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本着有利于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的战略原则,坚持提升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新兴主导产业并重,坚决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扶优扶强,积极培育、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实施资产重组联合,以优势产业、优势产品为龙头,发展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带动辖区经济整体上较快发展。二是政府要充分认识到整顿和规范社会信用,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是促进金融业稳健运行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同银行、企业一起共同努力,尽快提升区域信用状况,营造良好的金融外部环境。要在全社会加强信用宣传教育、倡导诚实信用观念,营造一种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舆论环境,促进全社会信用观念的提高;要积极支持和配合金融部门坚决制止、制裁各种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切实维护金融债权,确保金融资产的安全运行;要开展区域内企业信用评价活动,使企业真正认识到只有良好的信用度才能取得银行的信任和支持,重塑平等互利,恪守信用的银企关系;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区域性信用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担保,降低银行放贷风险,有效解决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人民银行要继续加强银行征信系统管理,确保信息录入的及时、准确和完整;整合、挖掘系统数据资源,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贷款情况的分析,进一步提高系统应用水平;积极推进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扩大个人信用信息采集范围,补充和完善信用中介机构的档案,探索信用中介机构管理制度,对社会征信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和规划,积极推进社会信用环境建设。
二、创新管理体制。商业银行要改进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建立政策统一、区别对待、效益优先、确保安全、责权一致的信贷资金管理方式。商业银行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和特点,制定和运用区域性信贷政策,促进信贷结构和经济结构升级,避免政策上的“一刀切”所形成的区域之间政策效应的不平衡。按照有效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调整授权制度,既要强化总行一级法人的经营体制,又要使下属分支机构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在授权的前提下作出灵活的应变,增强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在强化信贷风险防范和约束机制的同时,更要建立和完善信贷投放的激励机制,实行贷款责任、权利与利益相一致,调动基层行和信贷人员的放贷积极性。人民银行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紧紧围绕加强和改善金融调控,一是强化窗口指导。根据上级行的货币政策要求,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辖区经济发展的地方特色,制定货币信贷指导意见,明确贷款的重点支持对象,利用自己在金融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威望,通过扩充金融机构的营业网点数量及规模,适当下放贷款权限,使支持“三农”真正落到实处;二是用足、用好手中掌握的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金融机构特别是要借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东风,重点支持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并以此为杠杆,激发金融机构贷款的积极性;三是搭建平台,通过举办玉树地区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贷款供需洽谈会、项目推进会等多种形式,促进政、银、企的沟通,促进项目与资金的衔接,实现经济金融的同发展共繁荣。要改进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方法,突出对企业的信用评价和所处的经济、信用环境的评价,即充分考虑中小企业的成长性、效益性,又注意评估其资本实力和贷款方式的风险性,使信用等级评定能够动态客观地反映中小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要引导商业银行适当下放信贷审批权,对A级以上或能够提供有效担保的中小企业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授信额度。除项目贷款外,对提供低风险担保的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保函等各类信贷业务审批权可一直下放到基层行。要简化信贷审批环节,提高放贷效率,建立贷款“绿色通道”,大力推行贷款限时服务,对无故延期放贷者实行处罚。要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强化基层行营销贷款的职能,调动基层行对中小企业营销服务力度,着力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并建立相关组织、制度保证和约束激励机制。
三、重塑新型银政、银企关系,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地方政府要积极支持金融部门维护金融债权,规范企业改制、破产等行为,依法严厉打击逃废债行为,要牵头建立担保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抵押、担保等问题。基层央行要正确处理与当地政府的关系 , 要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向地方党政及有关部门反映金融债权保全等方面情况、宣传货币政策,加强沟通和联系,争取政府对金融工作的重视和支持;金融机构要正确处理好“维权”与“发展”的关系,要在保全信贷资产和防范风险的前提下 ,增强服务和发展意识,积极参与和支持企业依法改制 , 加大对地方政府有关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各个领域的企业,不分所有制均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以发展的眼光去解决金融业存在的问题,形成一种相互理解和相互支持的局面。
四、通过加强和改进窗口指导,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根据辖区金融生态环境状况,确定窗口指导的具体实施方式,加大货币政策的宣传和对金融机构的指导力度,及时向金融机构传达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引导辖区金融机构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不断改进和完善金融服务,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信贷支持。按照“放得出、收得回、有效益”的思路,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不断完善扶贫贴息贷款奖补机制 , 进一步扩大扶贫贷款到户的规模,提高扶贫贷款的使用效率。
五、创新调控手段。州地人民银行要根据上级行的货币政策要求,指导商业银行按照择优扶持、营销和管理并重的原则,根据中小企业所处地域的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经济结构和投资环境,制定引导性较强的贷币信贷政策,包括中小企业的行业政策、地区政策、客户政策、利率政策、分类指导政策和风险控制政策,同时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当好金融机构的“代言人”,不断为金融机构排忧解难,为其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人民银行再贴现与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贷款比例挂钩,实行多贷多贴,其利率也可适当优惠。要着力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构建信贷集中投放风险预警机制,调控和引导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向投量。继续发挥信贷政策结构调节功能,切实落实有保有压。在企业经营机制尚不健全、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尚不发达的情况下,通过鼓励和限制性的窗口指导和信贷措施来贯彻落实有保有压是必要的。
六、建设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政府部门要树立保护金融债权, 就是保护地方经济、金融发展的意识,利用行政、法律的力量 , 严格保护金融债权,支持商业银行继续对以各种形式逃废银行债务的企业实施金融制裁。企业则要从自身抓起,强化内部管理,认真选择投资项目, 及时准确的公布各项重要信息,积极参与评级,通过多方努力,共同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参 考 文 献
1、《央行县支行实施货币政策的调研报告》
2、《当前货币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