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农村信用改革的进—步深化,专业银行商业化进程中集约化经营程的提高,信用社业务空间得到拓展,支农的资金实力得到加强,显示了主力军的作用。
2,农村信用社发挥主力军作用进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3,农村经济新形式下,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关键在于转变经营理念。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村信用社营造宽松的经营外部环境,促进主力军作用的发挥。
内 容 摘 要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力度进—步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也进入了崭新的时期,农村信用社在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有—些制约的因素,影响主力军作用的发挥。
浅谈农村信用社在农村经济中的
金融主力军作用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也进入了崭新的时期,农村信用社在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优势,同时也有一些制约的因素,本文就此谈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专业银行商业化进程中集约化经营程度的提高,信用社业务空间得到拓展,支农的资金实力得到加强,显示了支持“三农”的主力军作用。
1、以昌宁县为例,截至2006年6月底,农村信用社各项存款45164万元,占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的45%,位居全县各家金融机构存款之首;各项贷款45160万元,占全县各项贷款的43%,位居全县各家金融机构贷款之首,其中农业贷款26477万元,占全县农业贷款的83%;全县57%以上的农户在农村信用社得到了贷款支持,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基本解决了绝大多数农户的生产、生活、看病、子女上学等方面的资金困难,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等农村经济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
2、随着我国金融改革进一步深化,专业银行商业化进程中集约化经营程度的提高,必然要以盈利为中心,对风险较大,比较效益较低的农业贷款的投放势必减少,原来在农村设立的一些成本较高效益低下的营业网点已大幅度收缩,以昌宁县为例,建设银行收缩只剩一个营业网点;农业银行在农村的营业网点大部分已经撤并;向城区集中原工商银业整体撤并入农村信用社,状大了农村信用社的的资金实力,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步伐的加快,信用社电子网络化进程的推进,实现全省的通存通兑,结算渠道得到了疏通,拓展了信用社的业务空间,提高了服务“三农”的资金实力,使信用社牢牢地雄居于广阔的农村金融市场,真正的成为广大农民自己的银行,在农村经济中充分发挥了金融主力军作用。
3、农村信用社的历史使命,经营业网点设置的特点是农村信用社发挥主力军作用的优势条件。农村信用社是广大农民参股建立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用社的发展状大离不开“三农”经济发展和广大入股社员的支持,扎根于农村的信用社的服务对象离不开“三农”和入股社员;农村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信用社的支持和帮助;信用社网点众多,以昌宁县为例,全县有金融机构营业网点38个,信用社有27个,其中有24个网点扎根农村,占全县金融网点的63%,全县每个乡镇都有信用社1个营业网点或多个营业网点来为广大农户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这是其它金融机构无法做到的。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办社宗旨和大多数营业网点分布在农村的优势条件,促进了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的发挥。
4、内控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提高农村信用社抗风险的能力,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地位得到巩固和提高。
自从国务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的推进,把信用社交给省级地方政府成立省级信用联社直接管理农村信用社以后,各种内控制度逐渐健全和完善,以法合规经营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促进了各项业务以法合规经营,最大限度避免了主观人为因素带来的经营风险。省联社的成立和统一成县级核算管理模式有效地整合了农村信用社的资源优势,人民银行发行专项央行票据置换信用社历史上的不良资产等有效地提高了信用社抗风险能力和支付能力,使信用社的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地位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二、农村信用社发挥主力军作用进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在现行农村经济体制下,风险补偿机制单一,影响信用社主力军作用的发挥。
信用社服务对象绝大多数从事种植、养殖,导致信用社的信贷资金几乎全部投放在这些产业上,现在农户的生产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和趋同性,使得农业生产和农户贷款风险很大,而且农业生产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从而影响主力军作用的发挥。
2、信用社经营环境的恶化,制约主力军作用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行政干预贷款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禁止,部份地方政府领导为了突出“政绩”不根据市场需求,盲目调整产业结构,并且利用各种手段向信用社施压为在调整产业结构缺乏资金的农户提供贷款,这些不顾市场规律,盲目上马的产业,在遭受毁灭性打击以后,农民的损失又无法获得补偿,从而造成这些产业背后的贷款也无法收回。(2)信用社在前几年违规经营留下来沉重包袱,特别是违规向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发放的贷款造成的风险没有得到消化,使信用社不良资产高居不下,导致信誉下降,制约了主力军作用的发挥。(3)许多国有和集体所有制企业在转制过程中大量逃废信用社债务,使得信用社无法实现债权,造成债权悬空影响了主力军作用的发挥。(4)经营成本的增加。在信用社贷款利率没有上调的前提下,调剂资金和支农再贷款的利率大幅度提高,其次由于对信用社一些歧视政策没有消除,行政事业部门不在信用社开立存款户,导致信用社对公存款减少,资金成本加大,这种高成本资金和比较效益相对较差的农业,以及相对较低的农贷利率所形成的利率倒挂,增大了信用社的经营成本,导致信用社经营环境恶化,严重制约了主力军作用的发挥;(5)专业银行和邮政储在农村的营业网点吸收了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并没有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是抽逃出农村经济体外,从而使得信用社支农资金难以得到补充。造成了“一农”支持“三农”的局面,从而影响了主力军作用的发挥。
3、业务操作规范程度较差,影响主力军作用的发挥。虽然近几年以来,各项内控制度逐渐健全玫完善但是由于信用社多年粗放式经营管理遗留下的恶习一时难以在短时间内纠正和员工素质普遍偏低,对各项制度及最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学习领悟不到位,造成业务操作规范程度较差,特别是一些有关信贷业务方面的规章制度得不到有效的贯彻落实,经营管理行为随意性大,在具体操作上不够规范带来经营风险,影响了主力军作用的发挥。
4、用人机制的僵化,影响主力军作用的发挥
在市场机制下,农村信用社传统的用人模式已逐渐呈现出老化,单调、乏力,不再适应新的历史时期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的需要。通过近几年的控索,最基层的管理,人员基本做到能上能下,但是其它层次的高级管理人员任用基本还是延习着传统模式,在劳动用工方面,没有结合工作实际的需要实行灵活机动的用工制度。未位淘汰制和员工竞聘上网制流于形式。员工没有危机感,没有竞争意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没有很好的调动起来。没有出台相应配套的政策来合理妥善的处置那些工作思路僵化,业务素质较差,综合能力低下的员工;在分配机制方面,虽然实现了不同岗位不同的工薪分配机制,但是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在相同的岗位上还是吃大锅饭,在相同地岗位上没有实现按劳分配。没有按照个人贡献的大小,拉开同工同岗的工薪待遇级差,导致同工同岗的员工相互间没有竞争意识,没有形成你追我赶的工作态势,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影响了主力军作用的发挥。
三、农村经济新形势下,发挥主力军作用的关键在于转变经营理念。
目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带来了农业生产发展的新特点和新变化,以集约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高度市场化为特征的农业呼之欲出,传统的松散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农业,逐步向质量效益型,科技投入型农业转变。随着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个体,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情况引起的农村资金供求情况的变化,同时对农村信用社的业务运行与支农服务提供了新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农村贷款尤其是中长期贷款需求日益增加,重点户、专业户和个体户,私营企业生产性贷款的需求问题突出,农村消费,教育等贷款需求也逐渐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时效性,协调性、灵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贷款期限、主体、区域等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金融服务品种单一等现状,使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与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加剧,因此,改革创新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转变经营理念势在必行。
1、调整经营策略。以前,农村信用社在对农村贷款需求的分层次研究方面,做得不到位,因而导致了似乎农村金融支农都是农村信用社的责任的认识,给农村信用社支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加强对农村资金需求的研究分析和科学判断,是农村信用社准确市场定位和充分发挥支农作用的重要前提。农村信用社按照合作制原则规范之后,成为我国唯一合作制金融组织,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决定其必然要担负起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历史重任,坚持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宗旨。农村信用社要坚持这一市场定位,充分发挥自己体制上的优势,利用法人地位进行灵活经营固定大批社员客户,形成自己的核心客户群,并以此为依托,扩大非社员客户群,充分发挥网点众多的优势依托农村,拓展城市,从而形成业务上质的飞跃。
2、调整经营网点的布局。信用社由于历史原因,以前在发展过程,结合的行政区划,把营业网点设置到了所有的乡(镇压)村、行政区,这给经营和管理带来不便,增加了经营成本,同时也蕴藏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在新形势下,重先整合农村信用社的资源势在必行,要把那些比较效益较差的经营网点撤并向经济相对活跃的中心集镇,实现集约化经营降低经营成本,促进主力军作用的发挥。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更好地支持“三农”经济的发展。
3、改变信贷理念,加大信贷资金的营销,积极开拓创新业务经营品种,促进主力军作用的发挥。
面对新的形势,农村信用社应破除陈旧的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在实践中不断更新服务手段,创新服务内容,通过不断的创新,有效地改善经营方式,扩大服务领域,拓宽增收渠道,从而获得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1)是找准确性市场定位,多元化的做好服务“三农”工作,把支农村作由数量型支农向质量效益型支农转变,立足“三农”,向农业产业化倾斜,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和信用社贷款的合理调整,大力推行资产多元化经营策略,重新筛选贷款对象,有的放矢地培育黄金客户,巩固和管理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和其它传统形式的贷款,积极主动向黄金客户去营销贷款。(2)积极开拓创新业务经营品种,寻找新的效益增长点,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的创新和发展,将改变传统的业务结构,在增强农村信用社竞争力的同时,为其发展找到新利润增长点。积极开发多品种的科技含量高的信用卡业务,增强对客户的服务功能;大力开办票据贴现,转贴现业务;开发新的代理业务,如代收代付业务,方便客户,增加手续费收入。农村信用社的业务创新必须以满足社会公众不同层次的需要出发,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建立全方位,系统化的服务机制,大力开发有潜力,有吸引力的业务和工具种类,以多样化的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样化的金融需求,并且还要以不断创新的金融服务适应多变的需求,金融创新不能片面追求新业务,新领域,而放弃或削弱传统业务,应将传统业务方式同新的金融服务领域的开括相结合,在搞好统业务的前提下,同时致力于技术更新,空间拓展,方式多样化,在不断创新中发挥信用社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的优势促进主力军作用的发挥。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农村信用社营造宽松的经营外境环境,促进主力军作用的发挥。
首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帮助农村信用社消化历史包袱;其次,在发放支农再贷款上应适当调低支农再贷款利率,并根据农业生产周期较长的特点,延长支农再仙款使用期限;第三,适当提高农村信用社存款准备金利率,减少利率倒挂造成的损失;第四,农村信用社发放农业贷款,应免征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以增加信用社经积累;第五,各级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帮助农村信用社改善经营,增强实力,要重视和支持信用社做好评定信用户,创建信用村(镇)工作,借助政府权威推动树立城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社环境,增加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主动偿还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拖欠信用社的贷款本息,同时帮助信用社清收不良贷款,组织盘活信贷存量,增强支农资金实力;在企业改制过程中;注重保全信用社资产,切实维护信用社合法权益,严历打击各种逃废债行为;建立农业贷款保险制度或风险补偿机制,降低农业贷款风险,同时政府要督促有关部门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将单位存款及个人结算账户在所在地农村信用社开设,把涉农资金逐步向农村信用社集中和回统,增强服务“三农”的资金实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理顺农村信用社的支农服务机制,特别是农村信用社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尽快确立市场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经营机制的作用,使农村信用社尽快摆脱经营困境,走上快速发展轨道,增强支农服务功能以改革促发展,确保有效发挥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主力军作用。
学员:辉成华
参 考 文 献
1、《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第2004.7期,卷首语《潜心研究“三农”竭力改善服务》
2、《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工作研讨会综述》 作者:刘翔玲
3、《信贷支农需要配套的政策扶持》 作者:罗晓明,蒋伟,梁新斌
4、《点面结合论创新》 作者:高新强,梁晓宁
5、《改善农村信用社经营环境的建议》 作者:王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