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农村资金供给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认真贯彻落实“三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
三、积极采取措施制止资金“农转非”现象,使有限的农村资金回流到农村
四、大力组织和盘活资金,壮大支农信贷资金实力
五、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农民抵押担保难的现状
六、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支农贷款营销工作
七、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社环境,增强贷户信用意识
八、发挥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作用
内容摘要
当前,国有银行向城市收缩,在农村的机构网点大大减少,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正在改革和调整,邮政储蓄又吸收了部分农村资金,农业生产保险和农村商业性保险短缺,农村直接融资渠道不足,加上农业担保体系和信用环境建设滞后,使得农村金融体系比较脆弱,农村资金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已经迫在眉睫。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不仅可以巩固和加强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和主力军作用,而且可以带动农村金融体系的全面改革,促进农村金融健康发展,改善农村信用环境,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金融服务之路,为农村经济繁荣和城乡协调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浅谈当前农村信用社如何改进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难点和重点在农村、农民。中央多次强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推进农业局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经济体制,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金融是现代化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作为农村金融的中坚力量,农村信用社必须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新要求,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增强为“三农”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近年来,在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督指导和各级地方政府 的关心支持下,各地农村信用社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方针政策,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不断改进信贷服务,增加支农投入,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目前,农村信用社存款和贷款,分别占金融机构总额的11.5%和10%,其中农业贷款占全部机构的83.8%。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整个现代化建设中,农村信用社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农村在资金供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农民贷款难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据调查分析,农民贷款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也反映出农村信用社服务工作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有些农村信用社“官办”作风仍然存在,支农服务质量差,门难进,脸难看,使一些符合条件的农户望而却步;有些地方资金存在“农转非”的现象,致使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总量供给不足,与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日益发展的资金需求矛盾突出;有些地方农村信用社贷款方式单一,手续繁琐,一些地方小额信用贷款和联户担保贷款的面狭小。
一、当前农村资金供给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与农村资金大量流失之间的矛盾。当前农村资金“农转非”问题突出,严重削弱了农村自身的“造血”功能,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市场多家金融机构资金组织难度大,农业银行、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吸收的款基本流到城市,支农战场只有农村信用社孤军奋战,农村资金供求矛盾加剧。
2、支农工作的政策性与农村信用社业务经营之间的矛盾。农村信用社作为法人机构,是按“四自”原则开展经营活动的企业,追求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是其本质的要求。而到目前为止,农业仍然是一个投资周期长、产出少、回报低、风险高的弱质行业,农村信用社承担绝大部分的支农贷款,相继带来的风险出比较大,而政府在赋予信用社支农任务的同时,并没有配套相关的政策扶持,这种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称,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农村信用社支农的积极性。
3、支农对象点多面广与农村信用社信贷队伍力量有限之间的矛盾。目前,基层信用社支农一线人员基本是主任和信贷员各一名,主任还兼顾日常管理工作,而农户遍及乡镇的各个角落,交通不便,人数众多,其贷款具有点多面广,零星分散,工作量大的特点,信贷人员每人一般要管理五六个村数百笔贷款,支农工作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4、农户贷款抵押担保与信用社日益加强的信贷风险责任制之间的矛盾。制约农村信贷投入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抵押担保难。《担保法》实施以来,企业经营者和农户自己的法律意识增强,目前企业和个人一般都不会轻易向外提供担保,导致部分农户担保无门;二是抵押手续难办,一方面抵押贷款输手续繁,费用高,而农户贷款大多为临时贷款,一般期限较短,这样办理贷款农户认为不合算;另一方面,地处农村的房屋简陋不值钱,变现能力差,且基本无《房产证》、《土地证》。而随着信用社贷款风险意识的增强,其制定了严格的贷款程序和严厉的责任追究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惧贷”的行为,目前没有抵押或担保的农户基本难得到贷款扶持。
5、农业自身的脆弱性和高风险性与农村信用社追求资金安全性、效益性之间的矛盾。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化水平低,缺少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业,相当部分仍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严重,在这种环境下,农村信用社出于对资金安全性、效益性的考虑,对农业相关的资金支持,会导致“双损”的结局,一方面导致资金的大量沉淀;另一方面也在某种程度上“害”了农户,加速其“破产”进度。
6、农村信用社环境的欠缺和以“信”为本农村信用社之间的矛盾。当前少数农户信用意识淡薄,把信用社支农善意行为当作是骗取贷款的好机会,总以为贷款是国家的钱,不贷白不贷,多多益善,却从不想过去偿还,偿还债务意识不强,信用社收贷时,便四处躲藏或赖债不还,逃避债务现象逐渐增加;再加上现行法律对债权人保护力度欠缺,对债务人约束软化,执行难问题突出,使一些贷款户的失信行为得不到有效的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债务人赖债有利,赖帐有理的心理,导致社会上还贷信用意识淡薄。农村信用社放款容易收贷难,严重挫伤了农村信用社支农的积极性。
7、农户对贷款的需求与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不到位之产的矛盾。在调查过程中,部分农户表示自己很想贷款,但不了解信用社贷款业务情况,如:如何申请办理贷款,如何与信用社信贷员进行联系,要求贷款及贷款发放的形式和操作程序具体怎样?都存在一定的疑问,存在着对农户金融服务不到体位的现象。
我国的13亿人口,9亿多在农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村经济离不开农村信用社的强有力支持。那么,当前农村信用社如何改进支农服务,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呢?笔者粗浅的认为,农村信用社要站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强国富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支农服务的重要性和解决农民贷款难的必要性。通过进一步转变作风,改进服务,把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二、认真贯彻落实“三代表”重要思想要求,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
农村信用社作为主要服务“三农”的社区性地主金融机构,多年来,尽管在改革体制、改善管理、改进服务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支持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相比,在管理方式、经营模式、服务方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适应,在管理体制、产权制度、风险防范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影响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作用的发挥,需要通过不断地深化改革,在发展中逐步予以解决。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改进农村金融服务,关系到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健康发展,事关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大局。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最终目的还是要加强和改善对“三农”的金融服务。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农村信用社的金融服务又提高了新的要求。农村信用社必须通过改革,进一步明确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式,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认真总结在支农服务中好的做法和经验,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服务方式;进一步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合理确定贷款投向,支持农民发展生产,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拓宽支农服务领域,创新服务品种,增加服务手段。一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则,明晰产权关系,促进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和经营机制转换,使信用社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担风险的市场主体;二是按照为“三农”服务的经营方向,改进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积极探索和分别实施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等各种产权制度,建立与各地经济发展,管理水平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四是按照权、责、利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明确信用社监督管理体制,落实对信用社的风险防范和处置责任。
三、积极采取措施制止资金“农转非”现象,使有限的农村资金回流到农村
首先,农村信用社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竞争能力,加强资金组织工作,促进农村信用社进行存款方式创新,增加支农资金来源;其次,将县级以下邮政储蓄吸收的储蓄存款以支农再贷款的形式回流致农村信用社,使邮政储蓄资金取之于农民,用之于农民。由农村信用社将部分资金发放给农民,支持“三农”资金需要;再次,通过县联社对资金需求的调剂和存款比例总控制,缓和社与社之间资金供求不平衡的矛盾,最终解决当前农村资金供给存在的问题。
四、大力组织和盘活资金,壮大支农信贷资金实力
要创新组织存款方式,增加服务品种,吸收更多黄金客户到信用社存款;采取多种手段盘活存量贷款,活化信贷资金,在资金总量上保证供应。
五、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农民抵押担保难的现状
首先,地方的土地和房产部门要加快乡镇农村“土地证”和“房产证”的办理进程,改变农村无“两证”的现状;其次,要简化农户抵押手续,降低相关的收费标准;第三可建立农户贷款但保基金,以降低信用社的农户贷款风险。
六、加大宣传力度,做好支农贷款营销工作
要采取走千家万户,吃千辛万苦,说千言万语,交千万农民朋友,切实转变工作作风,通过各种形式把农村信用社的性质、地位、作用、办社宗旨、服务对象、任务、贷款方式、程序、种类、利率等宣传出去,做到家喻户晓,增加农村信用社贷款工作的透明度。
七、努力营造良好的农村信用社环境,增强贷户信用意识
大力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评选活动,培养贷户信用意识,努力营造一个“讲信用光荣,不讲信用可耻”的良好信用环境。进一步加大打击逃债力度,保障债权人的利益,促进欠款户自觉培养自身作用行为,尽快建立农户个人信用咨询系统,进一步完善个人信用档案记录。
八、发挥金融监管机构的职能作用
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方面、服务方式,支持重点,进行督促检查,使支农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对信贷违规违法行为及时纠正和查处。
参考文献
1、《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文件汇编》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合用金融机构监管部编,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
2、《农村信用社改革知识问答》,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全用金融机构监管部编,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