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摘 要2
一、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3
(一)高校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认知3
(二)高校尚未发挥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的积极作用3
(三)保障制度存在缺陷3
1. 各地的医疗保险制度缺乏统一性和公平性4
2. 异地产生的医疗费必须要回学校所在地报销4
3. 文档之后到就业期间缺乏医疗保障过渡机制4
4. 医疗保险封顶线以上的费用缺乏保障性4
二、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问题4
(一) 缴费、报销和执行问题4
(二) 自愿性问题4
(三) 高校大学生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评价5
三、当前国内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特点5
(一)医疗保险制度功能弱化5
(二)商业医疗保险功能发挥有限5
四、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的解决措施5
(一)国外经验的借鉴5
1. 美国的医疗保险背景与高校学生医疗保障现状5
2. 德国的医疗保障背景与高校学生医疗保障现状5
(二)加强政府与高校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的作用6
(三)借鉴商业保险,补充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6
五、结束语6
内 容 摘 要
近几年,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不断推陈出新,已经改变原有的与经济水平、医疗水平、社会环境不相适应的医疗保险制度。现行的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缴费标准与补助标准、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制度制定的比较明确,比过去的医疗保险阶段好得多。在对高校大学生的大病保障上也更加完善,在保费设计上也更加合理,符合我国实际的社会生活状况。但是,这一制度也存在着诸多的缺点,如制度宣传不到位,大学生对这项新的制度还不了解以及缺少基础医疗保障和资金保障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现状研究,并进行对策分析,提出了对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使这一制度成为有益高校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完善保障。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解决措施
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研究及对策分析
一、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
大学生医疗保险是体现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是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重要部分,但是由于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在医疗保险施行过程中应该区别对待,吸收国外的有益经验,认真宣传医保政策,让他们能有深入的了解,并且积极参保。同时要注重医疗保险的效率和公平,确保此项制度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但是,很多高校由于没有政策的强行参与和高校不了解医疗保险行业,所以从认知、体制、政策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很多不足。
(一)高校大学生对医疗保险的认知
先来看某高校的一个案例,根据某高校所属医疗保险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2009年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实施时大学生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不足20%,由于没有政策的强行参与和高校学生不了解医疗保险行业,并且高校的重视程度不高和宣传力度不够,导致许多大学生没有能够及时的了解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但是从2010年开始大学生医疗保险参保人数明显增多,这与高校开始实施强制的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在参保原因中,学校统一组织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占70% ,其余有少数是自己购买的商业保险和学校购买的商业保险,分别占15%和10%,没有参加的人数占5%。在未参保原因中,有95%的同学从没考虑过这个问题,5%的同学不知如何参加,进一步调查显示,有55%的同学对大学生医疗保险不了解,40%的同学对此为一般了解,只有5%的同学对此非常了解,这一方面说明大部分学生对目前的参保情况不甚了解,缺乏自主性。
在对医疗保险作出评价时,有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医疗保险是有意义的,其他的大学生认为这是没有意义的,这可能是由于青年人自认为身体健康,患病率低的缘故;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医疗保险可以减轻经济负担,还有大学生认为“花的钱不多,为了就是买个安心,万一真出了什么事,也能给家里减少一些负担,也给自己的未来准备一份保障”。有些大学生还认为这是一项社会福利,成年的合法公民都应享有。同时解决不同学校大学生享受的医疗保障待遇差别较大的问题,利于体现社会公平。总的来说,现在大学生的保险意识已经逐渐增强,对保险的认识也更正面一些。
(二)高校尚未发挥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的积极作用
高校在参保方面有责任和义务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如加强对大学生们保险知识的宣传教育,转变一些大学生的旧观念等等。但是大学生医疗保险缺乏强制性,大多数高校并未强制学生办理。即使办理了大学生医疗保险,学生对医疗保险的意义也并无真正的理解,对权利义务、合同条款更是知之甚少。当发生医疗费用支出时,由于未及时办理手续或手续不合规定,延误了理赔。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对于大学生医疗保险的具体政策并无系统性的学习,当大学生需要理赔时,也不能给予生病的大学生合理建议。
总之,学校作为大学生医疗保险政策落实和发挥作用的中间机构,其关键性地位不言自明。学校一方面不仅要按照政策要求做好大学生医疗保险费用的收缴工作;还要向大学生宣传国家施行此保险的意图,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参加保险;落实医疗保险费用的报销环节,让大学生们行使自己的权利。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学校医疗服务中心的投入,做好基础性服务建设工作,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基本医疗需求。
(三)保障制度存在缺陷
从参保种类来看,超过80%的大学生参加了大学生医疗保险,其中参加双保险的人数明显增多,但很多都是学校在开学时强制性收费促使学生们参保。在报销医药费方面却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因为根据政策规定,参加医疗保险的大学生,如果同时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只能报销其中任意一个,但这与新农合医疗保险不冲突。这就存在大学生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医疗保险双保险的政策漏洞,这是政策制定方面的疏漏。
从2009年秋季新生入学开始,全国高校推行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但大学生们因对政策不了解、自身保险意识淡薄、高校宣传不到位,以及医疗保险中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造成了大学生医疗保险参保未能全覆盖。
1. 各地的医疗保险制度缺乏统一性和公平性
全国大学生被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但是各地的大学生医疗保险政策并不完全一致,缺乏统一性和公平性。
2. 异地产生的医疗费必须要回学校所在地报销
大部分地区的大学生,如果不在学校期间(比如实习、寒暑假、休学等情况)在学校所在地之外发生的医疗费用先由大学生个人垫付,这对贫困家庭的大学生来说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
3. 文档之后到就业期间缺乏医疗保障过渡机制
目前由于户口等问题,大学生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也有一定难度,这段期间医疗极易失去保障,处于真空状态,造成经济负担。且大学生医疗保险只适用于在校期间,一旦文档,尤其是到了外省,大学期间的缴费年限就要全部清零,就业后必须重新加入社会保险。
4. 医疗保险封顶线以上的费用缺乏保障性
由于医疗保险封顶线的限制,大学生医疗保险只能解决基本的医疗费用,根本无力解决一些重病、大病的高额医疗费用。
二、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存在问题
(一)缴费、报销和执行问题
高校大学生对医保的知识并不十分清楚,除了学校和有关部门的宣传力度不够外,与大学生本人的医保意识淡薄也有关系。例如许多大学生不知道每年的保费是多少;就交费形式而言大部分的大学生表示不清楚,也反映出大学生对于自己利益的忽视。不知道学校发放了宣传手册对医保知识进行普及,大学生的医保意识淡薄,对自己的切身利益不够关注、不积极主动地了解有关医保知识。根据高校有关部门反映,有少部分大学生在医保卡办理过程中不配合,不提供有关信息,极大地阻碍了医保工作的开展。这种行为是很危险的,会对大学生日后的相关权益造成损害。
通过统计知道,70%的大学生知道校医院能够报销,但仅有30%的同学知道校外的医院仍然能报销,也就是说一部分学生未能完全享受到应有的权利,而这部分的金额一定不会是个小数目。同时有80%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没有开展大学生医疗保险知识宣传教育,这也值得我们做深入的分析。
另外,大学生医疗保险的执行过程有很大的弊病,高校也没有向大学生公开医保的具体信息。虽然,高校有关部门建立了专门的群进行相关宣传,但就只是向各个班级通知近期的活动或者资料的收集,并没有真正的起到宣传教育作用。除此之外学校很少开展有关的宣传教育讲座,以至于宣传力度不够使大学生陷入不知情和盲目的状态,因此在大学生对医疗保险条款不明确的情况下,推行医疗保险的作用就会打折扣了。另外,通过调查发现,普遍反映在大学文档就业后,参保大学生需要在文档半年后回到本校亲自进行停保,没有在文档时集体停保,造成初到就业单位半年内无法顺利参保的问题。
自愿性问题
在调查中还发现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医疗保险是强制参加的,同时三分之一的大学生不了解大学生医保,不太愿意参保;最后三分之一的大学生不知道学校发放的医保手册。这都反映出高校在宣传方面漏洞较大,未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参加,这个或许就是参保力度不够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校大学生对于医疗保险制度的评价
有些高校为了大学生方便,全都统一购买了医疗保险,这让大学生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大学生普遍认为应该让自己自行选择,这样才具有竞争性,有利于保险的质量。而且在参保的大学生中有的人并没有使用过医疗保险。但是,有使用过的人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对其服务感到非常满意。
在大学生医疗保险的评价方面,少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医疗保险作用较大。满意度方面,大部分大学生觉得一般,少部分的大学生表示不满意,仅有一小部分的大学生很满意,此外大学生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其中有很多大学生认为医疗保险应该覆盖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以及门诊。因此,宣传方面的工作也需要进行持续改进。
当前国内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特点
目前全国各高校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并没有统一的形式,没有统一的主管部门,而且缺乏有效的投入,还缺少各项政策文件的支持,其特点可以表现为:
(一)医疗保险制度功能弱化
虽然各校的医疗保险制度旨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方便、价格低廉的基本医疗服务。但是,由于医疗保险制度维持的收费标准较低,各高校的校医院普遍存在资金缺乏,工作量大等问题,加之医疗保险制度对支付范围及限额的严格规定,导致该项制度在实践中并不能完全满足在校大学生的医疗需求,医疗保险制度也未能充分、有效得发挥其功能。
(二)商业医疗保险功能发挥有限
引入商业保险作为解决高校医疗保险制度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已然成为了高校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一种趋势。商业保险公司出于自身的商业利益考虑,其理赔比例较之大学生医疗保险偏低。商业医疗保险对一些疾病赔付能力有限,对于重大疾病的理赔仍然是杯水车薪,而且由于其操作起来相当得繁琐,理赔时间长,不能用于急救,很多时候还会延误治疗。从投保人的角度来说,很多家长和大学生保险意识薄弱,认为大学生年轻又健康,生病的概率很小,根本就没有这个必要去买保险。在自愿性的原则下,使得各个高校的参保规模不能达到一定的标准,保险公司难以承担其负担,甚至会产生退意。
四、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的解决措施
(一)国外经验的借鉴
1. 美国的医疗保险背景与高校学生医疗保障现状
崇尚自由竞争的美国政府在高校医疗保障方面的主要职能是制定法律法规并监督执行。政府仅仅是负担特殊人群的医疗保障, 他们包括:65岁以上的老人、低收入者和残疾人、少数民族, 除此之外的大多数公民都享受不到社会医疗保险的保障,只能参加商业医疗保险。
美国在校的高校学生很多自愿参加医疗保险,大学生的被抚养人也可自愿投保。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与健康保险的保险范围十分广泛,通常包括了:因为意外事故导致的伤亡、意外事故或疾病医疗费、定额给付的住院医疗费、门诊医疗费、精神病治疗费、生育费等,疾病覆盖面很广;保险期限一般是1学年或者1学期,保单不可续保,如需继续投保需重新办理包括体检在内的各项手续;保费支付方式有年付、半年付及月付3 种。
保险公司提供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被保险人到有协议的医生诊所或者医院就诊,协议的医生诊所或医院向被保险人提供费用打折的医疗服务。保险公司在赔付保险金时,就可以根据就诊医院规定不同的免赔额和个人自付比例。
2. 德国的医疗保障背景与高校学生医疗保障现状
德国的医疗保障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低收入者必须参加法定医疗保险,这部分人约占总人口的90 %,包括:月工资在3500欧元以下的工人和雇员等。没有工作的家属、子女可以随有工作的家长一方入险。超过这个限度的高收入者,可以自己选择是参加私人医疗保险,还是法定医疗保险。
所有在德国大学就读的大学生,必须参加法定医疗保险。否则,就不能在德国大学注册学习。大学生向保险公司投保后,保险公司会出具证明,凭此证明可去大学注册,并给投保者2本就诊券,一本是牙科就诊券;另一本是其他各科就诊券。每次就诊时候撕下1张,填写并签字以后交给医生。投保者可自由选择医疗保险机构许可的医生就诊,不必付挂号费。只有医生认为有必要进医院检查或治疗时病人才能去医院,否则,医院可以不予受理(急诊病人则不受此项限制)。对于“不值钱的药品”,例如感冒药,抗晕车的药品和泻药等,医疗保险机构不承担费用,治疗费医疗保险机构直接支付85 % ,被保险人自付15 %。
美、德两国学生医疗保障虽然形式不同,一个是自愿参加商业保险,一个是必须参加法定医疗保险。但有共同之处:首先,学生的参保率高。德国高校学生须全部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美国由于人们的保险意识非常强,学生的参保是非常高的。其次,学生医疗费的支付手续简便。医疗费的支付是由保险公司或社会保险机构向医院直接支付的,避免了医疗保险“雨后送伞”,重病的学生因无钱治疗陷入困境的现象。最后就是,就医的选择多样。保费支付方式灵活,保险的保障范围广泛。
(二)加强政府与高校在医疗保险制度中的作用
针对目前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及特点,想要为大学生的健康提供保障,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和高校的作用,形成医疗保险、医疗互助、居民城镇保险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
首先,要加强学校在大学生医疗保险全覆盖的作用,并增强学生工作人员的医疗保险认识,满足学生对医疗保险的了解需求学校开展医疗保险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既能提高学生的保险意识,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加强对学生工作人员的培训,避免因业务不熟悉延误学生医疗保险相关问题。
其次,政府或者高校可以设立门诊专门账户规避医疗风险。大学生重大疾病发生率相对较低,医疗费用主要还是发生在门诊医疗。所以,可通过设立门诊专门账户的办法来支付大学生门诊小额的支出。
大学生在文档后,大多是在短时间内处于失业或未连续就业的状态,极容易失去医疗保障。如果失去了基本医疗保障,这就会造成个人或者家庭的经济负担。针对未及时就业的文档者,政府应承担其责任,保证居民城镇保险继续提供保障,并且可以考虑将大学期间的医疗保险纳入社会保险计算的年限。
(三)借鉴商业保险,补充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
借鉴商业保险,做好大学生补充医疗保险工作,满足封顶线上大额医疗费用报销的要求。商业保险具有丰富的补充医疗保险的经验,借鉴其中的成功经验,帮助大病、重病学生患者解决医疗费用,实现风险共担、规避因病致贫的情况。
另外,还可以针对大学生的风险特征,设计意外伤害保险附加意外医疗保险,也可设计普通门诊医疗保险来弥补医疗保障缺口。多元化可以是高校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商业保险相结合的模式,虽然政府会对大学生医保进行政策改革,但是大学生数量庞大,分摊下来每个人享受到的资源很有限,都不富足,因此光靠政府是不行的,还要鼓励多元化的模式进入。
对于贫困大学生可以进行医疗救助,对于比较富裕的同学可以鼓励其参加商业保险,在遭受医疗风险时可以更有保障。此外还可以适当增加定点医疗机构的数量,建立健全的法规,妥善管理医疗保险基金的运作,使之保值增值等措施来帮助解决大学生医保问题。
五、结束语
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是未来社会生产的主力军,他们的健康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建立一套完善而切实可行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对维护社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这也是高等教育在改革和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个新的现实问题和研究课题。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制度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需要社会各方面持续不断的关注和努力。
参 考 文 献
[1]山东经济学院—《大学生医疗保险的解决措施》…2009
[2]吉林大学—张洁《新医改背景下大学生医疗保险问题的研究》…2010
[3]《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国发[2008]119号
[4]林一青.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及模式的探讨[J].就业与保障.2009.(8)24-25
[5]杨亦楠.在校大学生医保现状及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35)99-101
[6]张良玉.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分析及改革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