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的背景
1、金融体系逐步趋于国际化............................2
2、融资证券化以及金融自由化.................... .....3
3、有效的规避风险和利益利益驱动.................. ...3
二、金融业衍生工具特点
1、零和博弈...........................................3
2、跨期性.............................................3
3、金融衍生产品联动性.................................4
4、不确定性或高风险性.................................4
5、高杠杆性...........................................4
6、契约性.............................................4
7交易对象的虚拟性....................................4
8、交易目的的多重性..................................5
三、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现状
金融产品越发多样化且复杂化.........................5
利率衍生工具发展迅猛...............................6
银行仍是主要使用者.................................6
四、金融衍生工具对金融业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金融衍生品是金融市场的核心竟争要素.................7
金融衍生品发展是金融深化的必然需求.................7
金融衍生品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基础资产.................8
金融衍生品未来仍将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9
五、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的障碍
利率、汇率机制未完全市场化.........................9
现货不足以形成较大规模.............................9
市场的管理的水平不高、专业性较差...................10
我国的经济体系特点以及法律的不完善.................11
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分板能力不足...........11
六、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对策
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11
扩大现货市场规模...................................12
提高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12
加快和完善金融管理水平以及法律制度.................13
七、结束语............................................13
内 容 摘 要:
随着金融自由化的进一步推动,如今中国的金融衍生品种类日渐逐升,越来越让一般投资者所接受和喜欢,衍生品产生的基本原因就是为经济市场对冲风险,因为它的保证金投资模式和高风险、高效益的杠杆交易原理,使得金融衍生品这一特征让金融机构在利润驱动下催促了金融衍生品的迅猛发展。范文将对金融业衍生品产生,在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存在的必然性,以及它发展的前景等方面展开论述。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产生、现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7年第04期,雷达,梁云波
[2]《关于金融衍生工具在中国的发展分析》范碧云、党铮
[3]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历程分析及启示2008.7 郑秀君
金融业衍生工具的产生与发展
一、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产生的背景
金融体系逐步趋于国际化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70年代两次石油价格上涨,使石油输出国的国际收支出现了巨额顺差,其中上千亿美元流入到欧洲货币市场,这些石油美元由欧洲货币市场贷出,很多又回流到非石油输出图,这从某种程度上孕育了国际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的趋势。80年代初西方国家放松外汇管制及取消资本流动的限制推动了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和国际化的进程。
2、融资证券化以及金融自由化
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资手段的证券化和贷款权的也趋于国际化。而金融化历来都是受政府管制较严的一个部门,金融管制可分为对内管制和对外管制。对内管制主要是限制金融机构的业务经营范围及存贷款利率。对外管制主要是限制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业及金融市场。限制外国银行在本国经营业务的范围及对外汇流出入的管制。70年代末起,西方国家开始放松金融管制,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金融管制自由化的浪潮,放松金融管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取消外汇管制。英国和瑞士在70年代末取消了限制酱流出的外汇管制。1980年日本修改了新的外汇管理法,1984年允许日元国际化。1986年法国和意大利也基本取消了外汇管制。
取消利率限制。美国国会1980年通过了《对存款放松管制与货币控制法》,规定将逐步取消联邦储备委员会《管理条例Q》关于存款利率上限的规定。此外,加拿大、联邦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国也相继取消了对银行存款利率的限制。
放宽对各类金融机构在业务经营范围上的限制,允许不同金融业务可以适当交叉,如美国传统上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业务区分明确,80年代新银行法出台后,美国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业务交叉,界限已趋于模糊。
宽外国金融机构进入本国市场的限制,如英国于1986年金融服务法“大震”后,允许外国证券公司进入英国,日本也允许部分外国证券公司进入其股票交易所。此外,美国建立了国际银行便利,日本建立了离岸金融市场。
实际利率的提高。由于恶性通货膨胀,20世纪70年代很多国家的实际利率为负值,即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因而债券对投资人的吸引力不大。20世纪80年代后期,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普遍下降,名义利率超过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息收益得以恢复正值,从而也使投资者恢复了对长期债券的信心和兴趣。
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
1、零和博弈
即合约交易的双方(在标准化合约中由于可以交易是不确定的)盈亏完全负相关,并且净损益为零,因此称"零和"。
2、跨期性
金融衍生工具是交易双方通过对利率、汇率、股价等因素变动的趋势的预测,约定在未来某一时间按一定的条件进行交易或选择是否交易的合约。无论是哪一种金融衍生工具,都会影响交易者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未来某时间上的现金流,跨期交易的特点十分突出。这就要求交易的双方对利率、汇率、股价等价格因素的未来变动趋势作出判断,而判断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交易者的交易盈亏。
3、金融衍生产品联动性
这里指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与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紧密联系,规则变动。通常,金融衍生工具与基础变量相联系的支付特征有衍生工具合约所规定,其联动关系既可以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也可以表达为非线性函数或者分段函数。
4、交易不确定性或高风险性
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后果取决于交易者对基础工具未来价格的预测和判断的准确程度。基础工具价格的变幻莫测决定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盈亏的不稳定性,这是金融衍生工具具有高风险的重要诱因。
5、高杠杆性
衍生产品的交易采用保证金(margin)制度.即交易所需的最低资金只需满足基础资产价值的某个百分比.保证金可以分为初始保证金(initial margin),维持保证金(maintains margin),并且在交易所交易时采取盯市(marking to market)制度,如果交易过程中的保证金比例低于维持保证金比例,那么将收到追加保证金通知(margin call),如果投资者没有及时追加保证金,其将被强行平仓.可见,衍生品交易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
6、契约性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是对基础工具在未来某种条件下的权利和义务的处理,从法律上理解是合同,是一种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社会信用基础上的经济合同关系。
7、交易对象的虚拟性
金融衍生产品合约交易的对象是对基础金融工具在未来各种条件下处置的权利和义务,如期权的买权或卖权、互换的债务交换义务等,构成所谓“产品”,表现出一定的虚拟性。
8、交易目的的多重性
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通常有套期保值、投机、套利和资产负债管理等四大目的。其交易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所涉及的基础金融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而在于转移与该金融商品相关的价值变化的风险或通过风险投资获取经济利益。
此外,金融衍生产品还具有未来性、表外性和射幸性等特点
三、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现状分析
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并迅猛发展
金融衍生工具即为双边合约或支付协议其价值是由其基础工具的价值得来的。衍生工具所涵盖的基础工具包括利率、汇率、商品、股权和其他指数等。
金融衍生工具的品种日益复杂和多样化。金融衍生工具从性质上说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远期,另一类是期权。以此两面三刀类为基础组合而成的衍生工具层出不穷,几乎每个月都有一种新型的衍生工具产生。衍生工具日见复杂,当今衍生工具所对应的基础工具已经突破了“基础”的范围,包括了衍生工具本身。比如调期期权:即为针对调期的期权,它授予该工具的购买者权力而非义务、在未来某日参与某一特定的调期合约。该衍生复合工具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基础工具,但此处基础工具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基础工具”,为衍生工具调期,另一部分是衍生部分即期权。借款者可以通过购买利率调期期权,以防避利率上升给他带来的利息负担。与此同是衍生工具以惊人的速度迅猛发展。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在全世界有组织交易所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于1986年达311亿合约,到1990年已达418亿张合约,比1986年增长5115%,而到1993年已超过717亿张合约,比1990年增长了6211%,90年代的增长明显高于80年代水平。与此同时,衍生工具的发行量也呈高速增长,1986年利率期货和期权、货币期货和期权以及股票市场指数期货和期权等发行量超过6千亿美元,1990年已高达213万亿美元,比1986年高出270%,而1993年逾718万亿美元,比1990年增长了240%。即使在巴林银行因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损失816亿英镑而倒闭之后,全球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仍然十分活跃,据国际调期及衍生交易协会统计,1996年上半年全球未清偿衍生工具交易金额为1872万亿美元。
利率衍生工具发展最快
就发行量而言,1992年利率期货、期权、调期分别高达219万亿美元、114万亿美元、218万亿美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815倍、1013倍和612倍。而其他品种的衍生工具发行量少有超过千亿美元。
银行已成为主要使用者
衍生工具的使用者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最终使用者,包括公司、政府、机构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等,另一类是经纪人,主要有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高信誉的公司等。一个机构既可以是最终使用者也可以作为经纪人。
银行在利率调期业务中,业务量高喧119万亿美元,占全球业务量的一半,在货币调期中,其业务超过4700亿美元,占全球业务量的一半。1991年底从事利率调期和货币调期业务机构前25位中,19家银行,另外4家是证券公司,2家是保险金公司,从事外汇远期业务的机构前25位中,24家银行,另外1家是证券公司。
四、金融衍生工具对金融业的影响及发展趋势
从金融市场演进的历史来看,金融衍生品的发着划时代的意义。
金融衍生品的出现,不公丰富了金融市场的产品和结构层次,更重要的在于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了全新的变革,使得金融体系更为灵活、高效、多样化和富于弹性。金融衍生品通过实现市场预期的多元化,改变了市场的同质性和单一性,提高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在此次金融危机发展的不同阶段,多数金融衍生品都呈现出从交易放大到下调再反弹的走势。股指期货在金融危机中有效地减缓了市场的抛售压力,成功地将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进行转移和再分配,避免现货市场出现更大的跌幅。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中国内地证券市场在2008年的市场波动异常剧烈,上证综批从最高点的6124点直线跌落至1664点,最大跌幅达到73%,缺少股指期货等衍生工具的金融市场,导致市场投资策略的高度趋同和单一,直接加大了市场的动荡。
金融衍生品通过其价格发现功能,增强市场的流动性和影响力,进而确立对金融产品的定价权。目前,中国市场上真正具有自主定价及平盘能力的金融衍生品种类还很少,从期限来看,大多数产品最多只能覆盖到10年,而真正活跃的成交期限仅限于中短端。从战略上讲,只有大力发展衍生品市场,中国金融市场才能确立在全球市场的话语权。
金融衍生品发展是金融深化的必然需求
从国际经验看,现货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是衍生品出现的重要条件。国债期货在美国的起步发展,缘于利率的波动。可以说,正是由于国债市场和股票市场价格的剧烈波动,使得衍生品有市场的需求,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成为必然。同是,衍生品的发展是以现货市场的规模和流动性为前提的。
在金融深化的过程中,金融衍生品市场和机构投资者的良性互动效应日益明显。仍为股指期货为例,一方面,机构投资者的理性有效地引导了市场预期,确保了股指期货在极端压力下平稳运行。另一方面,股指期货为投资者形成稳定预期提供了制度保障,使得机构投资者更加理性,并显着提高同类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差异化程度。
金融衍生品是金融创新的重要基础资产
一方面,金融衍生品可以为市场提供保本、套利、绝对利益等到更为灵活的高效工具和理财产品。例如,基金、保险、银行、信托等机构投资者可以利用、股指期货开发,如全盛指数基金、挂钩收益产品、绝对收益投资、保本理财等股指期货相关的创新产品,为投资者提供工具和理财产品,更为灵活的配置收益和风险的品种。美国共同基金的130/30策略、A策略以及一些多空结合的指数弄基金都有是以股指期货为基础的重要金融创新。近年来在美国市场份额不断上升的指数型共同基金,利用股批期货通过正向或反向跟踪股票指数,构建出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片的指数型基金产品。
另一方面,金融衍生品有助于丰富机构投资者交易策略。在股指期货市场上有多空双向交易、杠杆交易、日内交易等多种交易模式可供机构选择。
金融衍生品未来仍将是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金融衍生品市场在全球金融体系中重要作用并未因为金融危机而受到削弱。目前,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正在从金融危机中逐步复苏。在经历了金融危机期间的低迷后,绝大多数金融衍生品已经迎来了复苏的曙光。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实际上在多种危机中,场外市场的运行平稳,有效发挥了风险管理等各种职能,导致金融危机的金融衍生品主要是一些场外的非标准化产品。随着全球风险偏好的回升,场内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动再次活跃起来。2010年上半年场内市场的交易量继续了上升趋势,第一季度利率、股票和外汇衍生品交易比前一季度增长了8%左右,达到555万亿美元。场外衍生品市场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萎缩后也重拾增长之势。
同时,监管改革将促进金融衍生品,特别是场外衍生品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新成立的FSB和包括BIA、IMF、IOSCO、ISDA、IAIS等在内的多上国际组织以及其他国际组织之间合作开展了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对于现有的衍生品业务的国际监管提出了大量的改进建议,主要的改进情况如下:推动中央对手方结算机制、标准化CDS合约、强化CCPS标准、增强CDS市场的透明度并加大监管力度、修订对场外衍生品交易的资本要求以便充分反映衍生品的风险。欧美最新的金融监管改革也都将场外衍生品市场改革作为重要部分。目前,场外金融衍生品的基础建设正在得到加强。可以预见未来金融衍生品将在更健康透明的基础上发展。
五、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发展的障碍
金融衍生工具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的魅力,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和对外开放与国际经济接轨,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固定利率和因定汇率将逐步为更加自由灵活的市场利率和浮动汇率所取代,投资者将有更多的资产保值和风险管理的需要。所以,我国的金融衍生工具市场必将有一个在的发展。但也不可否认,由于我国市场机制不完善,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的发展遇到很多的阻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利率、汇率机制未完全市场化
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其市场利率大多由金融市场和货币的供给力量对比来确定,但在我国,由于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家对利率进行一定的控制有利于进行更好的宏观调控。在宏观调控上,政府控制利率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和深化的过程中,利率控制却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完善特别是金融洗生工具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人民币还不是完全可自由兑换货币。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由于有存在汇率波动风险,也不会产生对外汇衍生工具的需求,发展外汇衍生工具就无从谈起。只有在汇率市场化条件下,货币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外汇期货、期权等外汇类衍生工具才会应运而生。
2、现货不足以形成较大规模
沪深两市的流通市值正在成长,但在价格发现机制方面,由于价格操纵,加上政府积极干预,从而人为地限制了证券供给量,间接地造成股票价格背离均衡价格。如果衍生工具价格失真,那么,投资者就难以使用衍生工具对冲风险,市场就会沦为以投机为主导的场所。
3、市场参与机构的治理水平和专业水平不高
金融衍生工具起源于欧美国家,其金融发展历程和复杂程度远远超过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在金融衍生工具引进到我国金融市场领域中,我国的金融服务机构和市场其他的参与机构在较短的时期内还不能很好的掌握,公司的治理水平和专业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不利金融衍生工具的深化和推广。
4、我国经济体系特点以及法律的不完善
政府行政管理我国政府机构对于金融市场的管理大量采取行政性干预措施,政策对市场的负面冲击过大,结果就产生了不会平的游戏规则。目前我国证券法律和法规对于金融工具创新留下的窨是极其有限的,这种法律环境难以适应金融市场创新的内在规律。最后是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能力不足。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交易涉及非常复杂的计算和处理,而国内银行不具备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能力。因此,国内银行还不能成为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做市商,其对衍生工具的交易都要完全同国际大银行进行对冲交易,而且中能以中间的方式参与衍生工具交易,结果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将产品收益的绝大部份转让给了国际大银行。
5、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能力不足
由于金融衍生工具的开发和交易涉及非常复杂的计算和处理,比如二叉树模型、随机分布、INTO引理等,而国内银行不具备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能力。因此,国内银行还不能成为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做市商,其对衍生工具的交易都要完全同国际大银行进行对冲交易,而且只能以中间人的方式参与衍生工具交易,结果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将产品收益的绝大部分转让给了国际大银行。
六、金融衍生工具在我国发展的对策
1、加快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目前,我国除存款利率和部分贷款利率未完全市场化外,其余的已基本实现或完全实现了市场化。我们应通过金融市场改革深化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这样才可能产生足够的金融衍生工具需求,金融衍生工具的形成才能真正体现市场规律。
2、推进汇率市场化改革,实现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1994年以来汇率市场化取得了实质性进展。1996年实现人民工币经常项下可自由兑换。今年又完善了汇率形成机制。即自7月21日起,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我们应进一步扩大汇率浮动区间,使期更富有弹性,并通过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从而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为发展外汇类衍生工具创造条件。
3、扩大现货市场规模。首先,应尽快实现股市全流通,增加其容量,提高投资的积极性,提高股市交易量。其次,完善证券市场结构,除了主板市场、中小企业板块市场外,应积极发展三板、四板市场。对此我们不妨借鉴泰国的证券市场建设,泰国证券市场为证券交易提供了五个交易板块,面向交易额超过300万股或交易数量超过100万股的大交易板块,针对低单位交易额的零星交易板块,以及专用于政府或国有企业证券交易的先烈板块。最后,进一步扩大股票、债券、外汇等基础性市场以及商品期货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为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提高金融机构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金融机构应开发或引进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系统,目前在国际上已经有较为成熟的衍生工具电子交易系统。国内金融机构可以在开发和引进金融衍生工具定价系统的同是,引进衍生工具电子交易系统,这样有利于进入国际衍生工具交易市场,也可以根据国际上衍生工具交易的真实价格对衍生工具定价系统进行调整,以便尽快提高其定价能力。
5、加快和完善金融管理水平以及法律制度。目前,应尽快制定期货法,修改并完善证券法律制度,制定有关金融工具创新的法律。由于金融衍生工具具有高杠杆、高风险性,应尽快制定有关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的法律以及市场监管体系,为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
七、结束语
一种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是在不断的完善、改进中进行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衍生工具都会更具国际化,达到一个良好的顶盛时期。因为金融衍生品正在更平民化,更年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