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2
一、引言...........................................................3
二、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3
(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所提升和改善...........................3
(二)农村融资环境有所改善.........................................4
(三)农村农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4
(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稳步推进.....................................4
(五)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所推动.....................................4
三、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面临的问题...................................4
(一)农村金融机构缺少,缺乏竞争性.................................4
(二)农村金融服务的严重不足,融资困难.............................5
(三)农村金融信用环境缺失.........................................5
(四)农业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5
四、解决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5
(一)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投资建设,拓展现有功能...................6
(二)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解决融资难问题..................... ...6
(三)加大农村信用环境建设.........................................6
(四)构建完善农业风险分散机制.....................................6
五、结论...........................................................6
内 容 摘 要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正制约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进步及农民的进一步增收,存在金融机构缺少、金融服务不足、贷款融资困难、农业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农村金融信用环境缺失等问题,为此加强农村金融机构建设、加大农村融资政策支持,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
关键词:农村金融发展;问题;对策
论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极大的释放了农业生产力,尤其进入“十三五”后,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激活了农村发展的巨大潜力,同时这将对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现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仍十分的不完善,和发展迅速的新农村建设极不匹配。因此构建一个功能齐全、高效率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对于持续新农村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分析了目前农村金融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现状及造成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解决农村金融机构缺少性,贷款融资难,信用环境的构建及风险分散机制的建立等问题,有利于农村金融体系可持续健康发展,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
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
(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所提升和改善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所提升和改善,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亦有逐步增加。下表为今年来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
表1 2011-2015年中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数量 单位: 个
年份
村镇银行
贷款公司
农村资金互助社
合计
2011年
726
10
50
786
2012年
800
14
49
863
2013年
903
19
64
986
2014年
950
32
69
1051
2015年
1027
59
101
1187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官网
通过多年努力,有效地提升了服务覆盖面和渗透率,从农村金融服务机构覆盖率看已经高于世界水平,达到90%,贷款的农民占所有农民的30%,也远高于其他国家;从贷款量上看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截止2014年末,涉农贷款(本外币)余额23.6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28.1%,同比增长13%。 。
从以上数据看,我国农村金融机构数量逐年增加,也正逐渐形成银行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民间微型金融组织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广覆盖、适度竞争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功能互补、互相协作,推动农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可得性持续增强。
(二)农村融资环境有所改善
近年来,农村融资环境有所改善,融资方式由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扩展。截止2014年末,218家涉农企业在银行债券市场发行782只、涉及7233.39亿元的债务融资工具,期末余额2953.58亿元。
(三)农村农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
我国农村农业保险覆盖面逐步扩大,风险保障能力日益提高。全国现有农业保险乡镇服务站2.3万个,村级服务站28万个,覆盖全国48%行政村,目前重点发展畜产品保险、森林保险及菜篮子品种保险等关系国际民生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农作物保险,其他农房、设施农业等业务逐步推广。
(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稳步推进。
目前,全国超过4万个农村银行营业网点,取款服务店92万个,受理终端93万台,农村地区人均持卡量已超过1张。
(五)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所推动。
人民银行联合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快建立农业企业和农户信息征集体系,开展信用评价,截止2014年末,全国共1.6亿农户建立信用档案,对1亿用户进行了信用评定。建立信用档案的农户中获得贷款支持的9012万户,贷款余额2.2万亿元。
三、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面临的问题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得到不少改进和提升,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和资源约束的加强,农村对多层次的金融产品、高效率的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农村金融发展也将面临许多挑战和问题。
农村金融机构缺少,缺乏竞争性
目前,在我国农村主要金融机构有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然而作为农村政策性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日渐萎缩,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由于财政资金拨付长期不足,致使对农业发展的推动力度不够。第二,农业银行的乡镇网点被大量撤并、上收贷款权限;第三,中国农业银行调整信贷投向,业务范围明显收缩,支农力度逐年减弱。表面上,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已经形成商业性、政策性和合作性金融的局面,然而,因农村金融组织不全和经营成本问题,商业银行逐渐退出农村金融机构舞台;各种民间金融组织机构的主体力量弱小,同时也没有取得有效的地位来更好发挥作用,使农村信用社成了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主力军,在缺乏市场竞争的情况下,邮政储蓄、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容易缺乏创新动力,金融产品单一,导致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出现农村金融空洞化。
(二)农村金融服务的严重不足,融资困难
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对城市金融服务发展的倾向;农村信用社存款多,但不敢支农,资金闲置;有的农信社实际上办成了商业银行,在城市里与商业银行争存款,争贷款,不愿支农;以及,我国目前农村贷款主体农户和农业企业受限于企业规模小,管理水平低及产品技术含量不高等问题,使得农村金融机构对其还贷能力缺乏信心,“慎贷”、“惜贷”现象普遍存在;农村经济主体的信贷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影响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阻碍农民收入的增加,不利我国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农村金融信用环境缺失
当前农户的金融知识较缺乏,法律意识淡薄,农民借了贷款不认账、赖账,长期占用信贷资金等问题频频存在,导致农村贷款信用环境恶劣;农村贷款调查机制不完善及缺少金融服务中介担保,加上国家对金融服务机构仅仅在政策上的引导,强调“控制金融风险,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金融理念,进一步增加了农村贷款的难度。
(四)农业风险分散机制不完善
鉴于农业经济自身的弱质性和高风险性,建立一套完善的农业保险分散机制对于农业再生产和稳定农民收入有着重要的意义作用。然而,目前存在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缺失,专业人才缺乏,农民参保意识薄弱等等问题,制约着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业风险分散机制。
四、解决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问题,必须建立一个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适应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式的需要。
(一)加大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投资建设,拓展现有功能。
1、为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要加大构建农村金融服务机构,提高金融机构分布密度;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人员素质和专业知识。拓展现有金融机构业务服务范围,进一步强化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机构的支农责任,坚持服务“三农”方向,以支持开发农村基地、书店路网及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金融机构,采取激励政策鼓励和发展涉农贷款业务,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形成良性竞争,同时促进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发展。
3、进一步引导和发展民间金融。抓住民间借贷的分散性、灵活性和方便性的特点,制定出相关制度和政策来引导和规范民间金融,界定其最高利率,规定其运行规则,将民间金融纳入法制轨道,促进其合规有序健康的发展。
(二)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解决融资难问题
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完善支农放贷的风险分散和转移机制。鼓励多元化担保机制的发展,并进行有效引导、监督和管理。尽快恢复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支农业务;扶持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提高支农能力。邮政储蓄组织的资金,大部分应通过政策性金融反哺“三农”。在政策性金融的带动下,积极引导商业金融加大支农力度。一些农业高科技、规模化、产业化和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形成一定生产力后,商业金融要及时给予配套资金。
(三)加大农村信用环境建设
司法、工商等政府职能部门同力协作,积极发挥各自职能,加强农村信用意识教育,提高农民信用意识和法律意识;同时完善农村信用调查配套机制及金融服务中介担保机制,优化农村信用环境,促进农村金融服务发展。
(四)构建完善农业风险分散机制
为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建设,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农业风险分散机制,尤其是巨灾风险的分散机制,对于保障和推动新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论
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对于我国新农村经济建设和发展,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此时必须充分重视目前农村金融服务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难题,重点解决农村金融机构少,资金外流严重,贷款困难等问题,着力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参 考 文 献
[1] 隋泽华.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9)
[2] 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服务研究小组. 中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和发展方向[DB/CD]. 财经网(北京),2015
[3]任承. 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问题研究[J].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6,(1)
[4]王晓林. 农村金融发展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 当代经济,2014(10):76-77
[5]刘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研究[J]. 西北大学,2015
[6]黄显海.浅析农村金融发展[J]. 现代经济信息,2015(10)
[7]闫瑞丽,李甜.我国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对策[J]. 江苏商论,2016(24):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