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配套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政府对国有医院的补偿的规模也在逐渐降低,医院变为自给自足,日常开销以自己经营收入为主,追求经济效益成为医院的经营动机。一方面,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医院从他们销售药品中获得15%的价格差作为补偿。所以,在追求利润的诱导下,医院常常给患者开大处方,特别是多开国外进口或由外资企业生产的价格昂贵的药品。另一方面,由于医疗信息不对称,医生向患者提供各种不必要的,甚至是完全无关的检查和治疗服务,虚列治疗或服务项目,进行滥收费、多收费。另外,药品的生产和流通领域也存在着严重问题,普遍存在的现象致使药品虚高定价,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利益。这些都对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顺利运转形成了严重的冲击。
(七)部分企业缴费难影响医疗基金的收缴
处于经济调整时期的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都面临负担过重和经济效益不好的困难,部分企业更是面临无力缴费的困境。
(八)制度缺乏应对人口年龄老化对策,医保基金收支存在风险
(九)医疗保险制度立法滞后
无论从中央到地方,至今还未制定一部统一的医疗保险法律,医疗保费的征缴、支付、统筹管理还不是很规范,现有的医疗保险法律规定都属行政法规,立法层次较低,难以发挥法律的强制性和权威性。现阶段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主要是通过行政方式推动的,从短期来看可能是有效的和快捷的,但从长远发展的要求来看,很难适应医疗保险的发展要求。
四:解决的措施建议
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可靠的资金保证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应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发展中国经济,根据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合理的医保范围,逐步扩大医保覆盖范围。
加强医疗保险的公平性,对于个体经济组织职工,农民工参保权利问题要给予明确的法律规定。除此之外,有些人之所以没参保是因为对基本医疗保险还不了解,甚至将其与商业保险混同。还有一些部分企业经营者对医疗保险在社会稳定、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一些干部职工对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还心存顾虑。因此,我们要加大思想宣传的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印发宣传资料和举办医疗保险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介绍医疗保险的知识,要让每个职工充分认识到医疗保险的重要性。实现由强制参保到自觉参保的良好转变。
2.建立健全医疗保险法律体系
国家应加强医疗保险立法研究,根据几十年来各地医疗保险发展的实际经验的总结,争取早日制定出具有代表性、高度统一性的法律规范。明确发展目标,指明发展方向。对有关医疗保险费的征缴、支付、管理等方面要做明确的规定,使各地的医保制度发展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同时对社会上各个层次医保主体的医保权利和义务要有明确合理的规定,确保每个人都公平的享有医保。
其次,还要立法强化政府在社会医疗保障中的职责,对于政府在医疗保险实施过程中的责任要予以明确规定。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险属于政府行为,也是政府的义务,政府是保险计划的主要承办者,在社会医疗保险实施过程中承担着相应的责任,解决社会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是政府应该承担的重要职责。当前,由于政府责任缺失、医疗保险制度设计的局限性和制度之间缺乏配套和衔接,使一些社会弱势群体游离于医疗保障制度之外,没有得到体制上的保护。社会弱势群体迫切的需要基本的医疗保障,亟需纳入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但是其本身又无力承担医疗保险费,又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保护其权利,致使其一直享受不到医保带来的福利,这就需要各地政府的帮助,给予社会弱势群体以特殊关照。
3.降低药品价格,建立全民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患者和社会保障机构对医院的评议监督,坚决杜绝现行很多医疗机构出现的“以药养医”的行为,禁止医院再靠医疗和药品费的“暗箱”进行不平等竞争。药品的定价应遵循市场上最基本的“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反对药品流通环节的暴利,药品的定价必须由通过国家价格主管部门,监管药品代理过程的层层加价,严格监管医院、药店的药品流通环节。其次还要加强药品价格监测信息系统建设,把全部药品纳入监测和公布的范围。
整合医疗资源,建立全民的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是国家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家庭和国家卫生系统的第一环节,是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证,也是提高居民医疗水平的重要举措。我们要积极推进基层社区服务,满足人们的基本医疗需求。
五.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意义
1.减轻了企业负担,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竞争性的经济,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必须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提倡和保护竞争,形成充满活力和富有效率的经济运行体制,以利于不断解放生产力,更好地发展经济。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建立之初包括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两个部分,这项制度实施几十年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弊端日益显露,医疗费用国家和单位报得太多, 负担得太重、管理不善, 有一人看病、全家吃药的现象,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同时缺乏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严重阻碍,原有的医疗保险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甚至阻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改革呼之欲出。只有加快这项改革,才能减轻企业社会负担,促进企业体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与此同时,还可以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激励劳动者积极工作,有助于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稳定社会秩序,从而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到保证作用。
2.是提高广大职工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我国向来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国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根本目标。我们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仅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其中最根本的就是要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水平。人民身体健康是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动力。这就需要我们努力提高医疗保健水平,改善卫生条件。而深化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保障广大职工都能得到基本的医疗服务,是提高职工身体健康水平有利举措。同时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总之,从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历程看,总的趋势是向着好的方向发展,逐步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制约整体社会保险体系完善的许多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只要我们采取积极的态度不断探索积极实践经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采取适当措施,我们一定能够建立健全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实现让人人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保障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振军 浅谈我国医疗保险的发展趋势[J]保险研究1990
[2]李晓燕 新时期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J] 社会科学版2010
[3]高宁会 浅议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发展[J]经济研究2010
[4]王宗凡,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的成效、问题与出路,《中国卫生经济》2005
[5]王旭 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弊端及改革措施[J]经济研究2010
[6]杨太芬 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金融经济2007
[7]邹子健 马爱霞 构建我国和谐的医疗保障制[J] 中国药事 2008
[8]齐海鹏 社会保障教程[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