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投资情况分析图
调整前后对比,现金从先前的30万变为5万,2.43万现金作为家庭应急资金,2.57万活期存款作为营运备用金,体现了资金的灵活性,应对不可预知的风险。而金融投资品种不再是先前单一的国债,替而代之的是国债、定期存款、基金、银行理财产品。总体来说,家庭资产得到合理利用分配,增加金融投资产品种类,不但可以增加收益,同时也极大的降低风险,为家庭建立了保障机制。负债方面由于张先生本身有自家住房,汽车也全额付款的所以不存在房贷车贷也没有其他的外债所以张先生家的负债为0。分散投资,拓宽投资渠道,提高了现金的流动性,增加了收入,打破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格局。
表-10:张先生家庭收入支出表(调整后)
单位:万元
收入
支出
项目
金额
项目
金额
经营收入
25
基本消费支出
6.84(3000+300+1000+800+600)*12
利息收入
0.1025(5*0.35%+2*4.25%)
教育支出
0.98(300*10+3000*2+400*2)
投资收益
2.0545(211999.68/11+15894*8%)
其他支出
1.9(4000*2+4800+4200+2000)
收入合计
27.157
支出合计
9.72
年结余
17.437
调整后的收支表,收入由先前单一的经营收入演变为经营收入、利息收入、投资收益,增加了收入来源,总收入增加,支出方面未见明显变化,年结余相较之前增加了二万多元,总体来说,效果还是好的。
保障方面,夫妻俩着重增加了自身的保险与孩子教育方面的投资,以及养老方面用基金定投来保障,风险相对较小,安全程度相对较高,也为将来孩子的教育与自身的养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总结与建议
本规划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理财知识,结合财务分析法;初步就张先生家庭的理财目标提出了理财建议,从教育角度出发在教育保险方面做出了较详细的分析、规划。为张先生的女儿未来的教育打好了经济基础,再从张先生夫妇养老方面出发进行理财与规划,使家庭的整个财务状况得到了改观,借用理财工具将张先生家庭理财变得多样化,进行风险的分散,降低风险的同时,也增加了资金的流动性、提升了收益。
其中从收支方面入手也发现了张先生家庭的收入较高,不用为孩子的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担忧,现将资金进行合理利用不仅能满足家庭的需求,还能提升生活的品质,满足家庭其它方面的需求。
对小微企业主的理财建议:
1.利用收益高的理财工具确保家财增值
从小微企业主多数文化程度高、平时忙事业疏于理财的特点来说,比较适合购买开放式基金,投资收益会高于银行储蓄。小微企业主购买运作稳健的开放式基金能够实现让专家替你理财,从而坐收渔人之利的目的。另外,债券、房产,以及正规的信托产品和委托理财也是小微企业主促进资产增值的良好渠道。
2.开辟第二职业弥补收入不稳的缺陷
小微企业主最大的特点是“自由”,兼多少个职也没有人管。工作与网络有关的“SOHO族”还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时间优势,进行网上理财,比如自由撰稿人可以一边写文章一边网上炒股,网络设计师工作之余可以进行网上炒汇或炒金,在电脑前工作累了,切换个画面,感受一下股市的瞬息万变和国际汇市、金市的涨跌起伏,既能劳逸结合,相得益彰,又能增加收益;做营销的小微企业主在做一种产品的同时,可以兼职做其他产品,力所能及地进行“多种经营”,这样便能“东方不亮西方亮”,从而使得个人的收入更加稳定。 3.增强个人和家庭的综合保障能力
小微企业主结合自己的财务状况和家庭实际情况,可以购买集保障、储蓄、投资三种功能于一身的分红险种,比如中国人寿的国寿鸿泰,平安保险公司的千嬉红,太平洋人寿的红利来,新华人寿的红双喜等等,这种保险除了基本的保险功能以外,还能以红利的形式分享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果。同时,小微企业主也可以购买适量的重大疾病保险,以更好地抵御个人和家庭风险;从单位辞职的小微企业主应注意养老保险的接续问题,按时到劳保部门交纳个人养老保险金,以提高晚年的综合保障能力。
4.加大职业保健类的开支
在家工作的“SOHO族”整天坐在电脑前,工作压力大,与社会交往少,容易患“SOHO综合征”,从心理上易出现烦躁、不愿与人交往,甚至焦虑、抑郁等情况,从身体上易出现头痛、头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症状。这时,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要适当加大职业保健类的投入,比如购置跑步机等必要的健身设施,并利用打保龄球、健身健美、旅游、与亲朋聚会等形式,加强与社会的沟通,既有助于心理状况的改善,也可以从交流中掌握投资信息或发现经营商机。
5.加大个人“充电”的投入
小微企业主面临的竞争比上班族更激烈,因为自由职业群体在不断扩大,并且多数人是靠“手艺”和“智慧”吃饭,个人“手艺”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收入。同时,自由职业的可变性很大,目前炙手可热的行业可能很快就会成为夕阳产业,如果还抱着“一技防身走天下”的观念就会落伍。因此,应加大个人“充电”的投入,利用参加各种培训、考取各种资格证书等形式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这种“充电”投入是为了更好地赚钱,实际上也是小微企业主科学理财的表现。
参 考 文 献
[1]清崎.《富爸爸穷爸爸》[M].佛山:南海出版社.2011.4.1
[2]伯顿•马尔基尔 《漫步华尔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1
[3]曾昭逸.《拱出银行的小猪》[M].当代中国出版社.2004.9
[4]陶永诚.《个人理财》[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
[5]陈泰先.《理财有道 投资有招》[M].中国华侨出版社.2009
[6]王在全.《一生的理财计划》[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1.1
[7]黄培源.《理财圣经》[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4.4.1
[8]林羿.《投资有方,理财有道》[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4
[9]乔治克拉森.《巴比伦富翁的理财课》[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1
[10] 赵英杰.《家庭理财一本通》[M].北京: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