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还贷情况
五、化解金华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措施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管理信用风险的措施:
(一)建立信用风险预警线,完善授信管理体制
1.在信用风险管理过程中科学进行授权授信。金华银行应针对贷款业务上,建立分层决策体制,对业务较为集中的地区进行等级划分,使不同地区的不同分行、支行具有不同的贷款审批权限,并在对客户评级的基础上,对客户进行相应的授信额度, 利于减少由于业务集中而带来的信用风险。同时根据业务地域的情况,适当在业务较少的地区下放贷款审批权,便于扩大贷款业务。
2.对金华银行所集中的信贷行业和信贷客户实行授信预警线。在金华银行的经营活动过程中,应定期对比较集中地区的主要客户进行风险的评级和分析,了解这些客户所处的行业的市场及实际的经营能力等,并定期对主要客户实施资金跟踪,建立客户授信预警线,确保不会因客户自身因出现信贷风险,并通过地集中行业进行信用评估,建立对这些行业预期市场需求、价格变化等的监测体系,建立对应的信贷退出机制,规避无效信贷市场。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完善三步走策略
首先应建立较为科学的考核体系。对金华银行来说,考核体系建立的目的是用来衡量从事风险管理的相关人员的效率,在这个考核体系中,要将行内的业务与风险进行挂钩,改善以往单一的利润考核的方式,而把经济利润与经济资本回报效率作为考核体系的主要指标,以此来建立长期的有效的风险管理约束机制,引导金华银行各分行积极对业务进行扩张,并实现不断对资本和收入结构的调整。
其次应有序开展合规管理建设。合规管理是银行业多年来一直强调的重要内容之一,金华银行要能够通过合规管理的建设达到对风险的有效识别、准确评估和精准检测,而且通过合规管理能够将行内所有业务的关键风险点都能纳入既定的制度约束中去,达到对违规事件的监控,确保制度的执行力。
再次应加强内审监督的完善。在金华银行的风险管理中,除了针对风险因素的监控之外,还要明确每个员工的岗位与职责,达到风险追求的便利性。同时加强内审监督,完善垂直化与扁平化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即在加强总行、分行和支行内部的独立监督和全面监管,要求各行对主要业务进行周期性检查工作,通过这些措施来将风险有效防范和化解。
(三)借鉴国际现金银行的现金风险管理方法理念
虽然在金融风暴过后,某些国外活跃银行也受到了或重或轻的影响,但是他们的先进管理思想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首先,我们要承认信用风险具有普遍性。一般情况下,风险与回报是成正比的,风险越大,回报自然也越大,银行要经营日常业务就必须要全面认识这点,而认识风险不是说去竭尽全力去杜绝所有的风险,而是通过认识风险来如何经营控制风险,通过风险管理机制和技术,将潜在的信用风险转化为未来的收益。其次,学习国外活跃银行的灵活高效的信贷执行机制。人不是万能的,在工作过程中总会出错的,在银行工作者,一时的疏忽可能造成对银行的巨大损失,就要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进行提高,在审核材料作出准确判断是基本技能,不是主观意识错误时可以不受到惩罚。这样就可以采用“双线授权、双线监控”手段降低犯错率。再次,权责制。权责不分也是造成银行信用风险的一大原因,实现权责制时,工作人员会清楚考虑各个方面,一旦贷款出现问题自己是脱不了关系的,所以在处理业务时也会全面尽量去了解客户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一般权责制内人员不超过三人。实行“三签制”因为连带责任,每个人都会认真做好本分工作。降低因认为原因造成的信用风险。
六、总结
通过对金华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分析,可以看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管理难度和复杂性在不断扩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方面仍处于不完善的阶段,许多政策制度没有实质性的为信用风险服务。有效防范信贷风险,主要从以下的方面着手:首先是组织结构调整。由于国有商业银行目前按行政区划和政府层次设立分支行的组织结构,一是增加了代理层次和代理成本,二是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不能体现效率原则,且各分支机构容易受所在地政府的影响。其次是完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第三是完善资产负债管理制度。第四是改革银行劳动人事制度,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培养银行企业文化,防范道德风险,便于信息交流与反馈以及监督评价与纠正。
虽然采取一定措施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与国外活跃银行相比差距仍是很大,所以我国要全面提高各部门的信用风险意识、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等,形成一种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文化。落实每个工作人员的实际行动上。只要共同、充分认识到信用风险的存在及其产生原因,才能采取合理、实用的政策解决信用风险管理问题,这样,相信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发展一定能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并为我国金融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陈欣,谢志强.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成因与对策[J]. 市场周刊(研究版). 2008(10)
[2] 何春根,何瑛.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商场现代化. 2008(14)
[3] 李栋.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存在的问题及成因[J]. 商业经济. 2009(02)
[4] 李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J]. 金融经济. 2009(02)
[5] 衣向东.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存在的问题及成因[J].时代金融. 2009 (04)
[6] 李宏凯.国际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新趋势[J].杭州金融研修学报. 2008(07)
[7] 罗真.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研究[J].武汉金融. 2007(11)
[8] 邱志会.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的思考[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4)
[9] 田美玉,陈小红.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J]. 湖南财经高等科学校学报. 2006年
[10] 汪办兴.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模型的国际比较与改进[J]. 当代经济科学. 2007年
[11] 南汉磬. 信用风险量化模型与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