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正态分布的假定条件下,该笔贷款在第2年有1%的可能损失超13. 700 4 万元, 有5% 的可能损失超过9.702万元。由以上分析可知, 商业银行可根据VaR 模型精确估计贷款的风险,从而避免相应的风险, 或选择好的应对策略进行应对。
5加强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在前文的研究基础上,发现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还存在很多的缺陷,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
(1)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为指引,建立符合中国商业银行的评级方法 。新协议所推荐的内部评级方法是建立在广泛收集总结各国先进与成熟经验基础上、经过充分讨论后提出的最基本的标准,对评级的主要环节给出了详细的指导,具有相当的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现有的基础上按新协议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改进风险计算或评价方法,逐步补充和完善现行办法并使之成为一个过渡性的信用风险测量工具,有利于商业银行根据我国企业的信用状况特点、行业特点、经济环境,吸收国外先进的评价方法,制定出一套符合新协议要求并能提升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内部评级体系。
(2)学习国外同业的成熟经验,充分借助专业评级公司的技术力量和评级成果 。必须积极学习国外同业的成熟经验,引进其评级思想技术,并且与国内同业进行数据共享与合作开发评级参数。可以借助国际著名的穆迪公司、标准普尔公司、惠誉(FITCH)公司等和国内的大公、中成信公司等专业评级机构的力量,以弥补中国商业银行在内部评级水平不高的缺陷。
(3)建立银行业“内部评级共享数据池”。从技术角度看,国内大型银行的业务数据足以支持评级模型的分析和检验,而中小银行由于业务规模小、成立时间短,因而难以获得足够的评级数据。可以将多家中小银行联合起来,建立共享的同业数据库,该数据库应包括信用记录、违约率、损失率、挽回率等数据。同时,商业银行还可利用评级机构及征信机构所提供的信用数据作为参考,并与政府及研究机构合作,获取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和企业征信等方面的相关数据。
(4)设计与信用风险管理工作相匹配的新的信贷流程和信贷组织架构。信用风险管理涉及银行许多部门的工作,所以新的信贷管理流程应该与内部评级系统匹配。在信贷组织架构上,商业银行要改变以往的“块块”管理模式,按照“条条”进行风险管理,根据不同的业务品种、不同行业、不同金融工具来设定风险控制与监督人员,由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进行信用风险的管理。
(5)积极加强对中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人员的相关知识的培训力度,培养一批掌握国际先进信用风险管理方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6 结语
本文以正态分布函数作为风险评估的方法,正态分布函数假设的好处是可以很方便的求解收益率,但是在实际当中金融产品的收益概率密度函数图形通常呈现尾部比正态分布的尾部较宽的特征,而银行贷款损益函数图形表现的更是突出。这主要是因为发生贷款损失收益的概率一般大于正态分布所计算的概率, 因此通过VaR 法计算出来这就迫使我们必须寻找其他可行的方法来加强和改进VaR 法,以使风险的预测和估计更加精确。
中国商业银行起步和发展都比西方发达国家晚,导致银行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经验不足,加之科学技术水平的落后,加剧了建行在信用风险管理上的不足。这些因素长期制约了商业银行的发展。但商业银行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加强了这方面的建设,并有相当一部分机构在从事专门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一定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伍舟宏.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综述[J].经济师,2007,(3): 16-17.
[2]马超群,李红权.VaR方法及其在金融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 系统工程,2000,18(2): 56- 59.
[3]李姗姗,吴涛.信用风险度量—VaR值的计算方法研究[J]. 问题探讨,2009(7): 70-73.
[4]陈四清.试论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J].国际金融研,2003(7): 25-32.
[5]赵先信.银行内部模型和监管模型—风险计量与资本分配[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98-199.
[6]陈静.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J]. 会计研究,1999(4).
[7]李志辉.现代信用风险量化度量和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
[8]王春峰.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9(9).
[9]杨军. 关于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成因与识别的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3.
[10]马睿宏,崔雪兰.金融全面开放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防范[J].经济问题,2007, 9.
[11]周脉伏,成琴,葛大江. 信贷风险管理[M]. 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 6.
[12]凌怀江.商业银行风险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
致 谢
在此范文完成之际,谨向我尊敬的导师王敬老师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王老师一直要求我努力从自己思考分析基础上写成文章。从范文的选题到范文的定稿,倾注了王老师的大量心血,特别是经由王老师的指点迷津,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给我以醍醐灌顶的启迪与感动。在此再次衷心地感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