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个人理财服务,从消费者角度讲,就是确定自己的阶段性生活与投资目标,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承受能力,在专家建议下调整资产配置与投资,并及时了解自己的资产帐户及相关信息,以达到个人资产收益最大化;站在金融企业角度一是要研究开发个人理财产品,二是要提供专业的理财服务。
个人理财业务以人为本,适应了当今客户办理金融业务注重个性的需求,因而甫一推出便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欢迎。但是,由于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初生期,在实际运作过程中无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成熟的地方。同时,由于目前储蓄存款利率的低迷和投资渠道的多元化,使居民个人投资理财意识逐步增强,这既对我国银行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良好机遇和广阔空间。在此,笔者拟就目前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发展的前景和应对的策略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百姓关注个人理财,银行重视个人理财
中国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中国社会的生产力,使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获得了不同寻常的高速发展,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居民手中的金融资产已达12万亿元人民币。
然而伴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首先,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随后又出现了通货紧缩。同时由于社会经济体系的重构、新的经济形式和技术的不断出现,导致了我国老年人口的相对贫困化的现象。而且我认为这种现象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仍然会保持。
其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变革以及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家庭经济结构和家庭价值观都产生了急遽变化。
再次,本世纪初,中国加入了WTO,为应对来自全球的挑战,中国的金融体系和机构正经历或主动或被动的深刻变革。各种金融投资产品的不断推出也给了我们更多的理财渠道和工具。
由此,我们可以合理的预计到:在今后的一、二十年中中国的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的速度发展,与此伴随的将是中国经济结构的私有化和全球化的趋势。一个日益壮大的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将在中国的政治经济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些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中国的社会人口经济已经发生、正在发生或将要发生着的变化将对我们的经济生活产生以下影响:
首先,从一而终的就业模式的消失,依靠就业单位和国家来安排自己的终身财务问题已经是过去式,一个人必须自己对自己目前以及未来的经济状况负责。
其次,养老将越来越是一件个人的事而不再是(或不主要再是)国家、社会和子女的事;养老对个人的经济压力也将变得越来越沉重。上海的一份资料显示目前的中青年人,当他们退休时社会保障体系仅能够提供其退休前工资收入约三分之一的退休金。安排好自己未来的养老,使自己在退休后能够获得一份独立、稳定、体面、富足的老年生活,就必须在退休前为自己积累一份充足的退休基金。
再次,由于收入和投资渠道的不断丰富以及经济生活的多元化,我们不难从我们周围的人群中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一个人的资产情况与其知识水平甚至与其收入水平没有太大的关系,其拥有资产的多少主要取决其理财的能力。
因此,科学的个人理财正逐步走进中国百姓的家庭,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获准开办人民币业务,中国的银行业越来越清晰地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加上国内连续几次降息和利息税的开征,使存贷利差进一步减少,银行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个人理财业务应运而生。
在发达国家,个人理财业务几乎深入到每一个家庭,占到总收入的30 %以上。国外银行的经验表明,个人理财业务能巩固和扩大客户,增加利润。而在中国,这项业务才刚刚开始起步。此间专家认为: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金融机构全面进入中国市场,其参与竞争的重点主要就在于包括提供理财服务在内的一系列中间业务上,相对于中资银行而言,外资银行此项业务发展已相当成熟。据统计,在过去的几年里,美国的私人银行理财业务每年平均利润都高达35%,年平均赢利增长12%—15%,远远高于一般的银行零售业务。理所当然的,为客户量身订做理财方案并分享理财收益、分担理财风险,正被外资银行当作抢占中国金融市场的“利器”。中国金融机构要想在这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精心培育个人理财服务市场。
从另一方面分析,包括个人理财在内的金融服务不仅是客户的需求,也是银行利润的增长点。仅以去年名列《银行家》杂志全球1000家大银行评比第29位的中国建设银行为例,今年前2个月全行实现中间业务净收入3.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7.11%;截止到2月底,全行共回收双呆贷款本息16亿元;全行个人存款新增535亿元。因此,中资银行应大力发展该项项业务,使之成为银行业务新的增长点。
对明天的银行来说,个人理财服务将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将会享受到越来越专业的理财服务。
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
1、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兴起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的可支配资产快速增多,中国民间金融资产已超过10万亿,其中大部分得不到有效的增值服务,这为商业银行开办个人理财业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次,居民金融需求多样化和个人金融资产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除了储蓄和手持现金外,有的投资股票、证券、外汇等,有的购买保险、彩票等,还有的购贮贵金属、邮票、古玩等,这说明商业银行开办个人理财业务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另外,我国居民普遍缺乏个人投资和理财技能,这就使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成为一种客观需要,据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去年对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四地800人作的专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4%的被调查者对个人理财服务感兴趣,有40%的人需要个人理财服务。由此看来,在我国开办个人理财业务的外部环境已经基本形成。
2、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状况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①初生期:以产品为核心,简单的一站式服务。
在初生期,各家银行都想把自己的理财中心创建成一站式、全方位的交易平台,以推销本行产品为基础及最终目的,所谓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更多的局限于宣传和包装上。
这一阶段的理财服务仍然停留在以产品为核心的基础上,问题的结症在于开展业务时还没有一个正确的理念支持,但这正是个人理财业务在国内进行摸索的必经阶段,也可以说是初级阶段。同样正是有了这样的探索和尝试,才使得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理财有了得以实施开展的空间。
②发展期:以客户为核心,“人生设计”理念贯穿其中的多元化金融咨询服务。
在渡过了幼稚的初生期后,各家银行都充分认识到理财业务极具潜力的市场空间,提供的理财服务逐步转为以客户为核心,并从原先的一站式朝多元化的金融服务转变,同时为适应大众的不同要求,相对丰富了理财产品。
这一阶段可以说是无论从政策上、理念上还是模式上找到了开展理财业务的方向和切入点,它以完全站在客户角度的全面综合的个性化理财概念的推出为标志。
③成熟期:结合中国特色,以国际先进的私人银行展业模式为最终发展目标。
理财是国民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而不断成熟与完善。目前,混业经营成为世界金融业务发展的趋势,中国加入WTO也会推动金融领域的一系列变革,鉴于稳健角度考虑,会逐步从集团下的专业化经营模式开始尝试,最终趋向于金融业发展的主流方向。相信无论那种模式,都必将逐步给予个人理财更多的发展空间,给客户带来更具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
3、个人资产不断增加,个人理财越来越受关注
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7.7%,是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据世界银行统计资料显示,1997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就已跃居世界第七位。老百姓的经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股份制经济、民营经济和个体经济的日渐红火,使越来越多的人走入小康,奔向富裕,中国个人收入分配格局和金融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为:
一是城镇个人收入快速增长。中国个人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978年改革开放初的50.5%上升至1999年的80.9%;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1997年中国首次摘掉“低收入国家”帽子,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当年城镇居民货币性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160元,扣除物价性因素,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
二是储蓄存款持续增长。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一直呈高速增长之势。在过去的10年间,尽管受到诸如降息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不利因素影响,存款仍稳中有升,以每两三年翻一番的增速,为世界所罕见。到2000年底,已超过6万亿元。
三是收入差距不断扩大,中产阶层逐步形成。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不同行业和经济性质企业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180上升到2000年的0.467。经济特区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居民收入又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少数高收入家庭的存款额是大多数普通收入家庭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同时增长率远远高于低收入者。
四是个人金融资产和金融需求的多元化。随着短缺经济的结束,老百姓的消费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折,消费结构逐步优化,整体已由量的满足阶段转向质的提高阶段。伴随上述趋势出现的是个人客户金融观念越来越强,对于金融工具的便利性、盈利性的敏感度也越来越高,个人资产正加速向股票、债券、基金等投资领域转移。个人客户对各种投资的风险比较敏感,对收益的多少和利率的高低越来越精打细算,他们希望银行提供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俱佳的金融产品以及形式多样、方便灵活的金融服务。
4、个人理财观念上的误区
个人理财,简单地说就是开源节流、管理好自己的钱。在现代社会里,个人理财几乎包括了个人生活的各个重要方面:住房、汽车、大学教育、资产分配、保险、养老、退休保障、遗产、避税、债务管理等。成功的个人理财可以增加收入,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可以改善个人或家庭的生活水平,可以储备未来的养老所需。因此个人理财不只是为了发财,也是为了丰富生活内涵,在个人理财过程中需持平常心,这是个人理财应有的正确心态。然而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人们的理财观念还存在种种误区,具体表现为: 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