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要明确经济适用房的居住性质,保证自主性。可以通过提高“门槛”及规范经济适用房“进出口”条件等手段,严格控制经济适用房开发的进入和退出,严格控制经济适用房的上市交易,以此来割断某些投机钻营者在此间不当获利的途径。
目前,房地产市场大多在做“塔尖生意”,开发房屋的档次较高,销售的对象是高收入群体,房屋价格也较高。即使是面向普通工薪阶层开发的经济适用房,开发档次和市场价格也较高,这部分消费者难以承受,加之销售管理不严,大部分经济适用房还是被有钱人“搭穷人车”买去了,大部分普通工薪阶层的住房问题仍然没有解决。中低收入阶层才是房屋消费市场的主力,其住房需求还无法或没有释放,应予以足够的重视。政府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多样性、层次性和阶段性,把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加强对房地产开发结构的调控,防止一拥而上,防止盲目性,确保房地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只有通过多管齐下的严格管理,使更多真正需要经济适用房的工薪阶层能买得到、住得起经济适用房,从而把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销售和管理纳入正常的、健康发展的轨道。
4、提高房屋设计水平,创房屋居住品牌
房屋设计,布局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从空间、生态、视觉、人文、文化、智能及管理等方面入手。从总体布局、平面布局、建筑设备、节能及造型等方面来提高设计水平。
杭州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域优势,山清水秀的自然景色与秀丽西湖美景,为建设“人居天堂”创建了条件。杭州房产应积极创造品牌,把住宅与“山水”两大资源相结合,打造自己特色品牌房地产业。
⑴建造亲水住宅。创造出丰富多采的亲水住宅就是企业的目标。杭州有江、有湖、有河,还有湿地,应利用这些自然条件,利用技术手段,去创造不同的亲水住宅。
⑵建造景观房产。随着房产竞争的加剧和“好的住宅景观是好的住宅的基本标志”已成为共识,杭城房产开发在造景、借景方面目前已达到相当水准。如,通策•钱江时代借着地块面江条形展开有利特点,在线形动感的4幢点式、2幢点式的高层建筑中,打造了一款全新的别致户型——无论南向北向,皆可畅观江景,打开阳台的门与窗,江风便可穿室而过,人在屋内便可与大江大桥相呼应,能充分感受钱江大潮般的气势。中大•吴庄,外以吴山及著名的城隍阁为借景,内以龙形水系贯穿整个园区,设计了凌波飞瀑、洪水含翠、满庭沁芳等园林8景,借景与造景的有效结合使吴主城成为高品位的住宅区。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士认识到,自然景观资源的利用、简单地借景、简单地构筑院落小品,只是构建景观房产的一个方面。仅有好的自然景观,没有与自然景观和谐共生的建筑景观,充其量只能是景观房的半成品。建筑是一种文化符号,人通过文化确认自身,确认生活的价值。住宅建筑与景观若能较为和谐地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区域的文化面貌或者人们的精神面貌,那才是一座永不褪色、永不过时的景观房产。在西方城市里,各个时代的建筑,以其特有的建筑语汇,概括了它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在那里,建筑延续了历史,人们又在历史中认识了自己,这就是美。
因此,当前杭城景观房产的开发,应站在对未来负责的高度,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在合理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景观资源
对于依托自然景观开发的景观楼盘应尽量保留原有的风景,不要一味地增加景观的规模,参入过多的人工景观痕迹。楼盘的开发重点应放在如何协调好自然景观与其他环境的关系、自然景观与小区建筑的关系,合理地发挥自然景观的作用。
第二,注重对建筑物本身的景观以及功能研究
目前,杭州的景观房产一般都依赖于自然景物或是人文景观,也有的是以人造景观为主题。但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毕竟有限,景观房产最为重要的因素是建筑,因此在设计景观房产时,如何从建筑物本身出发,把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巧妙结合,使建筑物本身成为具有完备的居住功能(节能、环、生态化)的一道景观,是杭州城区房地产开发中需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
第三,充分挖掘体现杭州地方文化特色。景观房产的设计要在学习国外先进设计理念和实践的同时,注重渗入地方特色。属于地方特色的东西,很多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因为能成为地方特色的东西,总是暗合了这个区域人群特定的心理需求。因此,在景观房产的营造上,企业是不应该丢弃地域文化的脉络和传统民居文化的精义的。特别是如何通过景观房产,表达和体现杭州市政府提出的“精致和谐,大气开放”的新世纪人文精神,是各房地产开发商需要很好探索的一个问题。
5、加快旅游房地产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WTO,世界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房地产作为一名新兴产业将快速发展。杭州西湖美誉天下,来杭观光休闲旅游人数日居增加,对发展旅游房地产有十分有利的条件。杭州房地产应尽快把房地产与旅游相联建设,建立一系列休闲度假区住宅,丰富杭州房地产业。
附件一 1995-2001年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单位:万元
年份 合计 基本
建设 更新改造 房地产开发 比上年增加幅度 其它投资 农村集体 农村私人投资
1995 2323355 541890 279388 527985 217017 453746 323329
1996 2611772 688794 254507 572749 8.48% 302283 453720 339719
1997 3033904 906554 323091 573686 0.16% 335681 538980 355912
1998 3636607 1240740 492814 666244 16.1% 281942 590911 363956
1999 4354770 1535925 625617 848441 27.35% 223626 711076 410085
2000 5154923 1704012 770229 1015347 19.7% 276885 997463 390987
2001 6309723 1938875 996305 1409132 38.8% 290617 1308500 366294
资料来源于《杭州统计年鉴》(1994-2001) 中国统计出版社
附件二 主要年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房屋建筑面积
年份 施工面积(万m2) 其中施工住宅(万m2) 竣工面积(万m2) 其中竣工住宅(万m2) 竣工房屋价值(万元) 其中住宅(万元)
1995 1320.68 737.79 524.58 319.41 491705 274314
1996 1399.70 758.00 582.70 354.50 688569 370485
1997 1363.8 660.70 642.10 338.00 871361 449235
1998 1456.02 743.59 515.16 271.91 709730 390624
1999 1681.71 956.15 709.10 411.44 1119141 641717
2000 1721.58 949.32 744.42 419.8 1207767 709044
2001 2318.95 1251.92 830.05 402.46 1310380 679449
资料来源于《杭州统计年鉴》(1994-2001) 中国统计出版社
引文注释:
(注1)央地:《杭州市中心房价历年涨幅不大》,《钱江晚报》2003年3月19日第38版块。
(注2)《杭州市审慎处理房地产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杭州市建设委员会 ,2002年9月27日。
(注3)杨秀珠:《全省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座谈会上的讲话》,浙江房地产,双月刊第2期。
参考文献:
1、简德、王洪卫:《房地产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杨慎:《房地产与国民经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9月1版。
3、郭国庆:《市场营销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9月第1次印刷。
4、(美)加里•德斯勒;刘昕译:《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9次印刷。
中国(杭州地区)房地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