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保险行业的两大功能,保障功能与融资功能存在着相互依赖的重要关系,由于保险的保障功能,使得融资功能得以存在,而又由于其所具有的融资功能,使得保险的保障功能所需要的资金得以源源不断的供给,维持着保险保障功能的发挥与融资功能的实现。保障功能作为传统功能其作用不可或缺,而融资功能作为未来具有重大前途的功能,则更加的依赖保险的保障功能的更好发挥。
(三)保障功能与融资功能相互促进
由于保险的保障功能与融资功能的存在,使得保险作为一个事物所具有的两个方面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其在国民经济领域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因此,可以说正是由于保险所具有的传统保障功能与现代融资功能的存在,才使保险行业在社会生活的四大金融领域不断进步,而保障功能与融资功能的相互促进则对保险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催化作用[9]。
四、中国现代保险的发展及其保障功能与融资功能的实现
(一)中国现代保险的形成和发展
1.保险的萌芽与形成
海上保险的发展,促使中国开始运用风险分散这一保险基本原理,从而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而海上保险的萌芽是共同海损分摊制度的建立,共同海损分摊原则就体现了保险的风险分散的原理。早在远古时代,中国商人就已经在货物运输中运用了风险分散原理。在各类保险中,起源最早的就是海上保险[10]。
现代海上保险起源于欧洲14世纪的意大利,形成于15世纪的英国。1680年,英国牙医尼古拉•巴蓬与他的合伙人一起成立了火灾保险所。这是现代火灾保险的起源,所以人们将巴蓬称为“现代保险之父”。到了1693年,哈雷依据德国某市1687~1691年五年间各个年龄段的死亡人口统计资料,制订了世界上第一张生命表。他较为精确的研究了各个年龄段的人口的死亡率,并在计算人寿保险费率方面充分运用该生命表,此举奠定了现代人寿保险梳理分析的基础。因此,对于保险业的发展史来说,生命表的制订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到了1934年,各国的信用保险机构在瑞士成立了国际信用保险协会,标志着国际信用保险的成熟和完善[11]。
2.中国现代保险的发展现状
(1)保险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自改革开放以来,保险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我国保费收入的年均增长率远远大于同期GDP年均增长率,也高于全球保费收入的年均增长率。1980年,我国的保费收入是4.6亿元。2010年,我国保费收入1.47万亿元,保险业总资产达到5万亿元。
(2)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随着中国加入WTO,保险业成为了对外开放力度最大的行业之一,外资保险机构也已经成为我国保险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截至2010年底,总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52家外资保险机构在华设立,我国在海外也设立了37个保险机构。
(3)保险监管不断完善
随着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保险监管也不断进步和完善,保险监管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正部级单位。目前,中国保监会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目标:一是保护被保险人的合法权益;二是促进保险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三是防范和化解保险经营风险;四是维护正常的保险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环境[12]。
(4)保险中介机构转型拉开序幕
为了解决保险中介市场存在的问题,2012年3月26日,中国保监会发布《关于暂停区域性保险代理机构和部分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市场准入许可工作的通知》,决定暂停区域性保险代理公司及其分支机构设立许可以及金融机构、邮政以外的所有保险兼业代理机构资格核准。6月12日,中国保监会再次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中介市场准入的通知》,对保险代理、经纪公司的行业背景和注册资本都进行了限制。除此之外,中国保监会也积极鼓励保险中介机构规模化,支持设立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我国保险中介机构转型升级的大幕已经拉开。
(5) 保险资金运用政策与投资政策进一步放开
为了解决投资收益率不高等问题,2012年中国保监会连续发布了10条投资新规,保险资金运用政策出现了重大变化。这些政策旨在加强内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收益,并最终提升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和竞争力,促进保险行业健康良好发展。这些新规还将帮助保险公司优化公司资产配置,完善保险投资政策体系,减少对于资本市场的依赖,进一步分散投资风险,有助于保险公司稳定地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13]。
(二)中国保险业的保障功能与融资功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