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战略选择
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在最近这几年中,中国所处的国际与周边环境正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中国一直以来坚持着和平发展的道路,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上目前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和困难。近年来,我国周边环境目前大体呈“西缓东急”、“北松南紧”。传统安全问题仍是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台独”势力已经成为威胁我国战略机遇期的较大隐患。而且,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新问题,如能源问题、贸易问题、人民币汇率问题等正变得日益突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但目前,局部地区的冲突加剧呈现出了值得注意的四个趋势:
第一,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权益之争相互交错,积重难返。这一态势的突出表现是民族分离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从前苏联和南斯拉夫的瓦解开始,迅速蔓延到了全球。
第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使许多冲突热点长期得不到公正解决,还制造出新的冲突点。许多冲突热点并非一定要有外力介入才能解决,如冲突各方需要,外部调解力量的介入也是可以的,但关键是要公正,不能偏袒一方。许多新的矛盾,如巴以冲突、科索沃危机、伊拉克战争,是美国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滥用武力,使问题更加复杂,从而制造出了新的矛盾。
第三,国际恐怖主义的恶性膨胀确实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构成了威胁。从近几年来的国际时事来看,国际恐怖主义把矛头也指向了中国,造成了多名中国人伤亡,并严重威胁了中国的安全。
第四,南北差距和贫富鸿沟的不断扩大导致了国际间出现了“弱势”国家、地区和群体,一些“绝望”的群体转向了无政府主义,乃至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因此,反恐不能仅靠军事手段,必须有一个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综合治理方案。
总的来看,随着中国因素影响力的增长,世界各国更加重视中国,相应对中国的期待值也加大,要求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以相互借重维护自身利益的各种设想和考虑也应运而生。中国目前更加侧重与各方建立合作对话机制,如“中非合作论坛”、“中阿(拉伯)合作论坛”等,这种机制是加强南南合作的有益方式,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平等互利合作的精神。中国同时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欧盟等国际、地区组织发展关系,这些都是出于促进全球的和平、发展与合作,而不是出于搞对抗、谋霸权的目的。
中国的战略选择:
面对以上所说的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中国的对外战略必须兼顾国家利益和全人类共同利益,处理好其间的关系。
中国的战略选择应该考虑以下问题:首先,付出与获得的矛盾。中国具有众多邻国,与中国休戚与共。中国的资源能源就人均水平是相当低的,只有通过贸易和经济的合作取得,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安全上,其他国家对中国都有很高的期望,中国必须投入财力物力人力,才能贡献于全人类共同利益。但中国自己也是个发展中国家,只能量力而行,区别对待,突出重点。其次,原则和利益之间的矛盾。原则和利益十分重要,不能偏废。目前特别应当在提倡爱国主义的同时提倡国际主义,使中国人民认识承担国际责任的意义,支持对外战略和政策。这种国际主义的特点是维护和协调各国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平等合作,互惠共赢。最后,大国的安全责任与安全关注的矛盾。一般来说,世界要求大国承担安全责任,但中国的情况比较特殊,中国自身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能力还比较薄弱,所以中国仍将比较多地关注自身的安全。但应加强前瞻性研究,在地区和全球安全中发挥更大的建设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