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效益评价
越来越多的理性用户希望在一个信息化工程开始以前,就有一个理性的企业信息化效益评估,作为项目决策的依据。影响企业效益增长的因素多种多样,准确评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赛迪顾问根据实践经验,探索性地讨论企业信息化效益产生的根源与评估方法,为企业决策信息化项目提供依据。
企业信息化效益根源与表现
反思IT应用于企业的过程,最初几年,企业几乎不关心IT究竟能带来什么,只要是IT新技术,就乐意尝试。那么,究竟什么原因使用户产生这么大的兴趣,使企业愿意在IT方面投资?
这与IT技术天生的优良特性有很大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简单易用的大容量存储保持了信息可持久的重复使用性,高效快捷的网络改变了空间与时间的传统属性,变复杂运算为简单运算突破了人工计算的极限; IT技术对人的观念改变加速了效益产生。
当然,IT技术的优良特性不止是这些。这些特性是在IT技术应用到企业后带来效益的根源。
企业信息化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影响企业效益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我们列举根据企业信息化带来价值的表现氛围可以直接评估的与不可直接评估的效益。
直接效益
企业信息化的效益可以直观看到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
企业运作过程会产生许多成本,包括制造成本、销售成本、库存成本、管理成本、研发成本等。譬如通过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无纸化,降低办公成本、人力成本;通过虚拟制造、虚拟设计降低产品研发成本。
IT技术使企业效率提高。效率提高直接体现就是完成同一工作的单位时间缩短。如果一个企业从供应链开始到产品销售给客户,通过信息化使整个周期缩短,相关资金周转加快,资金时间价值就会为企业产生经济效益;单位时间内产量提升,也将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收入与竞争优势,对企业社会形象也会产生较好的影响。
潜在价值
伴随效益产生,资金时间价值是企业信息化带来的潜在价值。成本减少,使可用现金流增加,占用资金减少;效率提高使占用资金周转周期缩短,资金可重复应用频率就增加,资金占用的提前期也将产生新的时间价值。
企业信息化推动企业市场扩大,市场响应速度加快,市场效益增加;而另一个无形效益就是企业的社会效应,其中包括对企业形象的提升和对社会的价值增加,从长远上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
企业信息化效益产生过程
目前,企业信息化主要围绕“三流两周期”进行。所谓“三流两周期”是指物流信息化、资金流信息化、信息流信息化和产品生命周期(PLM)、资产生命周期。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信息化,主要应用ERP、SCM等系统实现。根据前面对企业信息化价值内容的分析,实际上,这些价值就是围绕这些IT系统的应用产生的。因此,围绕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产品生命周期、资产生命周期,可以分别核算出由企业信息化前后产生的基本效益——成本减少与时间的缩短,从而可以评估出企业信息化的直接效益与资金时间价值,然后就可以综合评估市场效益与社会效益。
首先,分别沿上述“三流两周期”分析有哪些主要成本组成,就可以估算企业信息化对成本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效益评价(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