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国际收支持续出现顺差,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尤其是近几年来,外汇储备更是突飞猛进。2004年末,外汇储备余额达6099.32亿美元;至2005年3月末,外汇储备余额达到6591.4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92.1亿美元;而到了2006年2月末,外汇储备余额达到8537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这是由于之前提到地长期大量的国际收支顺差,再加上经常项目创汇的强制性结汇,即企业将外汇出售给商业银行以后,商业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将外汇卖给中央银行或其他商业银行。因此,中央银行持有外汇数量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当年进出口贸易及资本流动所形成的结售汇情况,而非中央银行自身能控制的因素,而人民币升值预期又导致热钱不断涌入国内,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必须大量购买外汇,从而形成被动的外汇占款形式的基础货币投放,造成流动性过剩问题,体现为M2增加,这为银行信贷增加、投资增长和资产价格上涨推波助澜。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大部分精力都用来对冲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低估带来的自主性顺差不仅会威胁到国内通货膨胀,还会造成利率下调刚性,人民币汇率必须被动地跟着美元走。货币政策不独立,央行难以实现自主的宏观调控。而宏观调控的目的是在实现总量平衡的同时,通过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促进结构的优化,释放或者消减经济风险。由于我国货币政策不自主,财政政策又存在较多局限性,从而更多使用非市场化手段调控经济,在实现总量平衡的同时,却使经济结构失衡加剧,资源配置扭曲,积聚经济风险。
人民币汇率制度调整后,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会大大增强,我国宏观调控能更多地依靠货币政策,更多地采用市场化手段来进行,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降低经济风险,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
(四)不利于资源最优配置和经济的长期增长。
汇率低估对出口部门和进口替代部门有利,但是损害了非贸易品部门的发展。这实际上意味着对两个产业采取了歧视性的差别政策,汇率低估则以外币表示的本国产品价格更为便宜,出口竞争力可能因此提高,同时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品价格上涨,从而抑制了本国居民对进口商品的需求,限制了进口。当前中国的出口部门已经出现利润率越来越低,换汇成本不断增加的问题,这说明出口部门受到过度鼓励,资本、劳动力等大量涌入出口部门,于是,在给定资源总量的条件下,国内的生产和服务业实际上受到抑制。
因此,人民币适当升值,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促进我国经济的长期增长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升值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实证分析
那么,人民币升值对与此最密切相关的外贸企业有什么影响呢?任何事务都具有双重性,正如英文俗语所说:“Every coin has two sides”,人民币升值对外贸企业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一)升值为外贸企业带来的机遇
1、 间接降低出口成本。
众所周知,由于国内供给难以满足需求,我国每年要从国外大量进口石油、铁矿石、钢材、棉、化纤等原材料产品及昂贵的先进机器设备。近年来,由于初级产品价格不断上涨,每年多支付的进口费用超过100亿美元。我国外贸出口的主力军,纺织品、服装、鞋帽、玩具等轻工产品,其主要原料化纤、塑料等为石油副产品。近年来国际油价的不断攀升,使得本来就利润微薄的中国企业原料成本居高不下,生存举步维艰。人民币适度升值,进口商品的价格由以外币计价转化成以人民币计价将会发生相同幅度的下降,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以具有代表性的纺织行业为例,研究资料表明,人民币每升值1%,纺织服装业的销售利润率下降2%-6%;如果人民币升值5%,利润率将下降10%-60%。但另一方面,主要原料棉花和化纤进口比重达20%左右,并且仍有可能继续上升,而主要纺织设备的进口比重也达近60%,原料和设备折旧合计占总成本的85%以上。因此,人民币一旦升值,降低的进口成本可在相当程度上抵消由于升值带来的出口价格升高。机械类产品是我国外贸出口大户,2005年初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了71.5%,大大提高了作为机电产品载体的钢材的价格,增加了出口成本。通过人民币升值,降低铁矿石和钢材进口价格,可以间接达到降低出口成本的目的。据估计,即使2005年继续保持2004年石油和钢材的进口规模(进口额分别为339亿美元和208亿美元),人民币升值5%,仅这两项产品的进口就节约20多亿美元进口成本,这间接降低了出口成本。
一般来说,经济的高速增长常伴随着高通货膨胀,国民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将使我国在今后较长时期内承受高通胀压力。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不仅直接影响相关行业的生产成本,而且会通过价格传导机制,波及到国民经济的多个领域,如钢材、原油等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通过价格传导效应,可使我国电力、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建材等多个行业的生产成本大大增加,加剧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还会加剧工资水平上涨幅度,导致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人民币升值可以降低进口价格,通过价格传导机制,遏制通货膨胀,整体降低物价指数,间接降低企业出口成本。
2、改善出口贸易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长期以来,由于技术落后,许多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品质竞争力,为了能够立足,惟一的竞争手段就是价格战。由于中国劳动力价格低廉,不少企业单纯依靠价格优势就可获得期望利润,因此安于低端生产,不思产业升级。还有的企业为了降低价格就降低成本,为了降低成本就降低质量,同业恶性价格竞争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这严重影响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也使得依靠价格竞争的出口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尽管近年来,出口结构有所改善,商务部数据也显示,中国出口总额中机电产品比重已占54%左右,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增长达到52%,高于总出口增速17个百分点,占全部出口的比重达27.4%,但值得注意的是,加工贸易目前已占到出口总额的55%,也就是说,在相当数量的高技术产品出口中,我们的企业仅仅扮演了装配工厂的角色。而这些企业之所以安于扮演装配工人角色,不思结构优化、技术升级,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国际市场能够通过低价大量销售保证利润。如果人民币能够呈现小幅升值的势头,势必进一步挤压此类企业本就微薄的利润空间,出于生存的需要,他们势必把精力转移到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品质竞争力上来。不可否认,在此过程中,势必会有一些实力不济的企业被淘汰掉,但这是市场竞争优胜劣汰的正常结果,同时他们让出的国际市场份额将会被更具竞争力的其他中国企业所占有,使优秀的企业获得更好的国际贸易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也是出口贸易结构的优化。
(二)升值给外贸企业带来的挑战
当然,人民币升值也会对外贸企业出口带来不可忽视的挑战。
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