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采用“一篮子货币”作为计价货币,选定若干种货币,如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国家的货币(美元、欧元、日元),并确定各种货币在总价格中所占百分比,组成“一篮子货币”作为计价货币,在合同中定明支付货币与计价货币的汇率波动幅度,到支付的时候超过这个幅度就进行相应的调整,以达到保值的作用。由于“一篮子货币”中的各种货币的汇率有升有降,风险也就相应分散了。
5、自动抛补法。一些综合性的外贸公司在进行出口贸易的同时又进行进口贸易或进行进口贸易的同时又进行出口贸易,这样可以在进、出口时用同种外币进行计价支付,并适当调整收汇和付汇的日期,尽可能用出口的收汇来偿付进口的付汇,从而达到避险的作用,这种避险方法操作的难度比较大,很难找到相匹配的两笔交易。
这里有一个成功应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案例。
国投中鲁(600962)主要从事浓缩果蔬汁、饮料的生产和销售,其产品 90%以上直接出口,在行业内一直处于龙头地位。面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趋势,公司依然保持较好的业绩,应对措施主要有:
1、与三菱、可口可乐、雀巢等大公司建立了稳定、互信合作关系,客户的稳定性和忠诚度较高。
2、公司通过提高销售发货进度、缩短货款回收期、提前收汇以减少汇率损失。
3、采取远期结售汇、应收账款卖断、票据保理业务等金融手段规避汇率风险。
4、加强对外汇资金余额的跟踪管理,对货款回收以及外汇用款进行管理,减少外汇账户余额。
5、在部分销售合同中约定汇率风险承担条款。
(二)长期应对措施
长期来说,外贸企业可以通过以下调整以应对汇率风险,利用升值这个契机,抓住机遇,提高自身竞争力。
1、调整我国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提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美、日、欧等国迫使人民币升值的主要借口是我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增加。但实际上,虽然我国贸易一直处于顺差,而大部分获利者却是从事加工贸易的外资企业,我国获利的本土企业并不多。我国出口的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而这类产品的外国需求弹性较小,又面临发展中国家的激烈竞争。像汽车、机器以及高新技术产品方面的出口却不具有竞争优势,这类产品的国内需求弹性相对较大,这一贸易结构特点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改善,所以从出口结构和出口地区都要进行调整。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提高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的比重,提高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采取一定的措施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适度调低部分劳动密集型商品等的出口退税率。另一方面在我国对外贸易的地区,我们应该实行出口多元化,积极开拓除美国、日本等主要出口国以外的国际市场。
2、降低产品成本,树立良好商业信誉。信誉是商业的灵魂,更是外贸企业生存和发展必须崇尚的原则。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企业不能因人民币升值而单纯靠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来减少汇率变动带来利润空间压缩的风险损失,只能通过强化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保持稳定的价格赢得市场。
3、适当加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政策扶持,建立和完善贸易促进体系。目前有必要通过政府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来减轻出口企业所遇到的临时出口困难。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给予一定的出口补贴,如鼓励研发的补贴、支持落后地区的补贴、环保项目的补贴以及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机制。同时应全盘规划构建贸易促进体系,以求在国际贸易中获取更多的比较利益,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发展。 政府在原有扶持政策基础之上,进一步优化贸易环境,简化进出口环节审批程序。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便捷通关服务,进一步扩大产品免验或便捷检验检疫的范围。建立科技出口信息服务数据库,为企业提供技术贸易、高新技术产品国际市场动态、行业发展、技术标准、国别贸易政策等各类信息。
总之,升值对外贸企业来说,长期来看亦并非只是挑战,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促进其发展的机遇。须紧紧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充分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调整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增加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改投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提升传统产业的生产水平,使产品上档次,提高其附加值,逐步扭转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原材料产品及其他劳动密集型产品比重大,对汇率变化非常敏感的状况。特别是生产型出口企业,更要抓住人民币升值带来进口原材料、半成品和技术设备价格降低的时机,增加技术设备和重要原材料的进口,加大技改力度,使企业沿着生产要素导向、投资导向以及创新道路的产业生长周期成长,促进产业升级,提升产品的质量,从单纯依赖价格优势转变到提高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能力上来,为促进国家外贸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张静:“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经济与管理》,06年第5期。
2.李晓龙:“浅析人民币小幅升值对我国外贸促进作用”,《黑龙江对外经贸》,06年第1期。
3.李征:“人民币升值后外贸企业的应对措施”,《经济师》,2006年第3期。
4.郭晓慧,葛党桥:“人民币升值与对外贸易”,《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2期。
5.吴浩:“人民币升值是否会引起‘反J曲线效应’”,《商业现代化》,2006年第14期。
6.许佩勤:“人民币升值与出口企业对策”,《特区经济》,06年第6期。
7.宿玉海,黄鑫:“人民币汇率升值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8.刘红庆:“人民币升值进出口企业的影响”,《上海金融》,05年第9期。
9.崔思思:“论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理论界》,06年第2期。
10.吴顺达:“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06年第1期。
11.石美玲:“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贸易影响及对策”,《河南工业大学学报》,06年第3期。
12.郁红萍:“外汇企业如何规避汇率风险”,《上海会计》,05年6月。
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五)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