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民币的升值有利有弊,机遇和挑战并存,本文通过介绍人民币汇率改革历史沿革,深入分析人民币升值后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外贸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我国外贸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 宏观经济 外贸企业 机遇与挑战
【正文】:
一、人民币汇率改革历史沿革
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外贸行业以及企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纵观人民币汇率的演变历史,可把人民币汇率走势分为四个阶段,即人民币汇率高估和升值时期、人民币汇率贬值时期、人民币汇率稳定时期及人民币汇率调整期,主要阶段及内容为:
(一)人民币汇率高估和升值时期(1949-1980年)
改革开放前,我国选择了优先发展工业的工业化道路,为了降低进口设备等资本物品的价格,采取了高估人民币汇率的政策。再1950年到1973年的20年期间,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人民币2.46元。在1973年至1980年期间,人民币持续升值,从1973年的1美元兑人民币2.46元升值到1980年的1美元兑人民币1.50元。具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1、1949年-1952年:新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年平均经济发展速度约为19%,然而外汇收入短缺,外汇收入主要靠私营企业和海外汇进的侨汇,其中侨汇约占外汇收入的一半左右。
2、1953年-1972年:中国的经济状况波动很大,但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却是比较简单的。当时因为美国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政府实行了人民币盯住英镑的汇率制度。由于当时中国与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经贸关系比较重要,人民币还实行了盯住卢布的汇率政策。
3、1973年-1980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然而人民币汇率却保持坚挺。当时国际上有两大重要事件,一个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一个是尼克松访华。前者使国际上主要货币的固定盯住美元的汇率安排结束了,后者部分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际环境。相应地,人民币汇率也作了改变,改成盯住一揽子货币。
(二)人民币汇率贬值时期(1980年-1994年)
改革开放后,为推进我国的出口贸易和创汇,采取了让人民币贬值的策略。在1980年至1994年期间,人民币持续大幅度贬值。从1980年的1美元兑人民币1.50最低跌到1994年1月1日的1美元兑人民币8.70元,14年间贬值82.67%。具体阶段为:
1、1981年-1984年: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初始阶段,在汇率制度安排上,人民币罕见地实行了复汇率制度,在官方公布的汇率之外,还实行了贸易内部结算价格。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换1.5人民币,贸易内部结算汇率为1美元兑换2.8人民币。
2、1985年-1993年:外汇管理制度实行了改革,政府允许企业创汇可以按比例留成,多余外汇可以到官办的外汇调剂市场交易,因而在官方公布的汇率之外,又产生了人民币调剂汇率。人民币公布汇率和调剂汇率在这期间都不断地下调,这期间实际上也是复汇率制度。
(三)人民币汇率稳定时期(1994年-2005年)
1994年至今,我国采取了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从1994年至2005年,中国对外汇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首先在继续对外汇资本项目实行严格管制的同时,实行经常项目有条件的可兑换。1996年,中国接受国际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经常项目的完全可兑换。自1997年后,人民币汇率基本上在8.27位置不动。
(四)人民币汇率改革新举措
2005年7月21日,人民银行公布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有关决定。主要内容有以下四方面:
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2005年7月21日19∶00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
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人民银行公布的该货币交易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
二、人民币升值后对宏观经济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14(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