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中国的市场机遇增加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为双方经贸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资金吸纳能力;中国加入WTO后市场开放进程进一步加快,中国扩大开放的政策和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这将有利于增强外国投资者对中国未来的信心;此外,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区的政策也全面付诸实施,政府赋予的各种优惠政策以及西部和东北部地区在市场、资源、劳动力等方面所具有的开发潜力,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日商来这一地区进行经济合作。
中国政府一贯致力于建设有利于各国对华贸易往来和投资的良好环境,依法保护包括日本企业在内的一切在华外商的合法权益。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和世贸组织的重要成员,中国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对外开放,发展同各国的正常贸易往来。各国商品都会在中国市场受到公正的对待。
(三) 共同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
亚洲正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中坚力量,大多数亚洲国家经济增长速度要快于世界经济总量和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幅度,亚洲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在1990年至2003年期间,亚洲经济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从23.8%上升到29.4%。但是这一发展在亚洲内部并不是普遍的,亚洲在国际贸易比重中的上升主要得益于中国和东盟国家国际贸易的发展,包括中国、东盟、新兴工业经济体和其他一些亚洲发展中国家,东亚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例从1985年的9%增加到2001年的19%。
亚洲贸易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区域贸易发展迅速。特别是在东亚地区,其区域内贸易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其全球贸易增长的速度,在1985年到2001年期间,东亚地区区内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量中的比重增长了3倍,达到6.5%,区域内贸易在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也增加到35%。
中日两国的GDP占东亚的83%,人口占东亚的70%。中日作为两个东亚大国,具有强盛的国力和举足轻重的对外影响。没有中日合作,“东亚共同体”的远景终将成为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日共同推动“东亚共同体”,意味着中日融入地区合作机制,在其中作为东亚两个主要大国与其他成员国和睦相处和共同发展。今后一段时期,推进东亚合作进程的主导力量仍是东盟,但中日两国各自采取的政策和努力将日显重要。
由此可见,一方面,中国巨大的市场容量随着加入WTO给日本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中国丰富的自然和人力等资源给日本提供了海外的发展基础,有利日本打造世界工厂;而日本的先进技术、管理模式和发展经验给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有利于产业结构由初级向高级调整。另一方面,中日两国作为东亚最重要的国家,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对本区域的经济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果能携手合作,东亚合作进程就将加速,建立东亚共同体的目标就有可能顺利实现。
四、正确看待并处理中日经贸关系
(一) 如何看待历史问题
中日关系不仅仅是中日两国的事情,而且是东亚各国,甚至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双边关系。中日双方都应该正确看待彼此之间存在的历史问题。日本应该对那场战争有一个正确的态度,不支持台独,不做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情;而中国少数人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比如说抵制日货,可能会造成其它国家对中国的投资信心,也可能由于所谓日货是跨国公司的产品,造成日货国货不分,损害自身的利益。
现在社会上有人提出抵制日货,起因是想表达对日本一些人否认侵略历史等一系列错误言行的不满。实际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生产要素相互交流、按价值规律进行配置,经济发展已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许多外国品牌是在他国以合资或合作的形式生产的,企业利益交织在一起,这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生活中的普遍现象。因此,抵制商品将损害双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不利于我们的对外合作与发展。
因此,在对待历史问题上,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应该象国家主席胡锦涛所说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这是处理中日两国关系的基本准则。
(二) 共同寻找合作空间,实现双赢
1、正确对待能源竞争 中日经贸关系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