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加快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市场机制更充分,更有效地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政府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要立足于使经济运行中的主要参数,通过合理的影响市场价格信号而起作用,政府宏观调控则主要针对经济周期,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等总量问题,为市场机制的发育与演化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五,加快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如促进进出口贸易的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外直接投资,打破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相互分割的体制。培育市场是一个制度改革和制度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应进行市场法律建设,制定并实施各种市场法规。
(2)推进市场化改革。
中国要推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向纵深发展,其间政府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减少无序状态,缓解矛盾冲突,将混乱限制在最小范围内,缩短发展过程,并保证平稳顺利地实现市场化改革目标。特别是中央政府对加快建设新体制机制和法律框架具有决定性作用。
其次,市场化改革过程就是利益重新调整的过程,它在短期内会引起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失调和相对收入下降等剧烈波动,贫富差距迅速扩大。由此势必导致一部分人产生失落感,对现行分配制度产生不满,如果不满情绪弥漫全社会,就会变为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这时,为了减少改革阻力,政府就应该为失业人员提供保险、创造就业机会等。
最后,经济改革的成功需要一个稳定的相对宽松的宏观经济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改革举措的失误,常常导致宏观经济不稳定,如高通货膨胀,外贸逆差,金融系统混乱等。宏观经济不稳定阻碍体制转轨。这时,政府就应该实现政府财政收支平衡,营造宽松的经济环境。
总之,对于中国这样的市场经济后发国家,政府对于促进市场发育和建立市场竞争秩序负有重大的责任。“当然,我们强调目前培育市场行为的重要性,是以确保市场在经济运行机制中的基础性地位为前提的,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只能是市场机制的必要的补充者和引导者,处于从属地位,否则就会导致政府失灵。”(注2)
3、由国情决定的政府特殊性职能角色
中国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政府必须在以下几方面充分发挥其特殊的功能。
(1)对人口的刚性控制。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造成控制人口压力很大。而市场化的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政府控制人口的手段,许多行之有效的计划生育行政管理措施相继失灵。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的压力加重,人口增长也增加了就业负担。为了控制人口,同时又保证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政府有必要在计划生育方面加强干预,确保实现人口控制目标。从人口结构看,伴随着人口转变,人口老龄化日益迫近,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不能充分解决养老金筹集和使用问题,只有政府强制实行社会保障计划。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建立和完善企业养老和失业保险制度,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以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要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机构,社会保障管理要法制化,形成社会保险基金筹集,运营的良性循环机制。只有如此,才有可能解决得比较好。
(2)强化对环境污染的防治。近年来,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与市场化的改革有一定相关性。一些地区部门和企业忽视环境保护,忽视社会效益,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换取经济的超常规增长。经验表明,靠市场机制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不可能的,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必须承担起防治环境污染,整治国土资源的责任。通过对污染物排放量的总量控制,完善环境收费制度等手段,抑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中国地域辽阔,地理复杂,加上历史的原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对经济发展的“基础瓶颈”制约十分明显。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般都具有一次性,投资规模大,“门槛”投资成本高,行业进入难度大,建设周期长,直接经济效益较低等特点,企业一般不愿也不能经营。如果仅靠市场推动是难以发展的,必然形成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瓶颈”。缓解“基础瓶颈”的制约需要政府强制集中社会财力,通过财政、金融税收,产业政策等政府行为和公共政策手段支持补贴公共项目建设,强化发展社会基础设施,使之从“滞后”达到“适应”,逐步实现“超前”,从而扫除中国经济起飞的严重障碍。
(4)缓解就业压力。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将面临大量的公开或潜在失业人群。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扩大,城市失业率普遍上升,在职失业逐渐显现为公开失业。我国面临着劳动力供需极度失衡的总量矛盾。在目前我国劳动力资源呈无限供给的情况下,政府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与制定降低失业率的政策必须同时并举。此外,为了保障失业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政府必须加强干预,为他们提供必需的生活保障。
(5)遏制贫富分化。近年来中国的贫富差距呈不断扩大趋势,无论是人群还是地区都均是如此。造成这种贫富差距乃至悬殊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形成的原因,地区资源禀赋的差异,国家经济政策的倾斜,以及不公平竞争,不正当致富等原因,但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也在相当程度上加剧了贫富差距,而且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也会进一步拉大。这必然影响社会安定,成为引发政治动乱的严重隐患。我国毕竟是社会主义国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和贫穷,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我们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的和愿望。
四、实现政府角色正确定位的途径探讨
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转变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是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合理界定政府角色行为,形成对政府角色行为激励约束的机制。实现政府角色行为的合理化,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推进政府机构改革;二是实现政府自身制度创新。
(一)政府机构改革
对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国家来说,政府角色行为的合理化是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的关键环节,而政府机构改革是实现政府行为合理化的前提。因此,政府机构改革是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时期国家的当务之急。政府机构改革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政府机构职务设置合理化 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角色定位(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