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入世三周年之际,美国前贸易代表、商务部长坎特在北京表示,中美贸易的焦点今后可能从逆差转移至知识产权。中美关于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发生摩擦与纠纷由来已久,从1991年到1996年已经进行了三个回合的斗争。1994年—1995年中美关于知识产权的谈判中,美方认为中国企业对美国光盘版权的侵权损害了美方15亿美元的经济利益,而2004年7月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发表讲话认为中国企业现在对美国企业是全面侵权,从光盘到伟哥,从版权到商标,从汽车零配件到小五金制品,以及轻工、纺织、机电产品等,损害了美国企业的经济利益高达240亿美元。尽管中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健全了相应的执行机制,但美方仍指责中国政府对知识产权保护不力,中国政府已决定从2004年9月到2005年9月,用一年的时间严厉打击侵权行为,保护中外的知识产权,但是这场斗争将是长期而且十分艰巨的。
3.人民币汇率
2003年以来,美国高官多次访华,以人民币升值问题向中国政府施加压力。2004年9月9日,一些美国行业协会试图借大选之机迫使布什政府压中国人民币升值。他们声称“中国的汇率政策使美国产业和工业生产蒙受了巨大损失”,他们要求布什政府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申诉,对中国进行惩罚。布什政府权衡利弊,最终拒绝了这一请求。但是希望人民币完全实行浮动汇率制并相应升值一直是布什政府的目标。在2004年10月份西方七国财长与中国财长、央行行长会谈中,人民币汇率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在人民币升值以及相关汇率问题上,中国采取了一些调整措施。在亚太经合会议财长会议上承诺取消人民币与美元挂钩。在亚太峰会期间,胡锦涛主席表示在中国保持整体经济稳定的时候,将继续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同时表明,中国政府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同时在深化金融改革时进一步探索和改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既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美国经济。中国希望金融改革既不扰乱中国经济,也不影响地区经济的稳定。人民币即使大幅升值也无助于缓解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而且还会直接影响美国在华投资企业的利益。
(三)贸易摩擦原因和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分析
根据《瞭望》周刊文章分析,两国的贸易摩擦升级根源包括:美国限制高科技产品对中国出口;美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已经使得美国在纺织、钢铁、小型家电等领域失去成本竞争优势;中美经济结构存在不平衡;两国服务业发展程度的差距悬殊,导致在金融、电信、网络等服务贸易领域,美国的比较优势很难发挥,双边贸易摩擦由此而加剧;美国公司担心丧失竞争优势。目前,中国企业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作为消费市场或只从事低端产品的制造,他们更希望与美国、日本在技术创新等方面直接竞争。中国正在努力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致力于制定国内技术标准,而这种努力被美国视为威胁的信号。
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分别就美中贸易中的反倾销法和人民币汇率等问题提出一系列提案,目的是提高美国贸易壁垒,阻止美中贸易不平衡局面的日益扩大。世界经济界名望甚高的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也发出警告,要求人们关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问题。美国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既有其深刻的经济、政治背景,也有其利用国内贸易法与WTO规则的不完善等因素。首先,当前国际贸易摩擦的源头来自世界经济不景气。争夺贸易份额和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提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政府的重要日程上。其次,美国贸易法是美国实施贸易保护措施的重要手段。最后,WTO规则的不完善也为贸易保护提供可乘之机。
六、中美贸易发展未来展望和中国的应对措施
(一)贸易额继续增长,贸易失衡短期难以改变,贸易摩擦将继续加剧
根据过去中美贸易的基础和发展的趋势,除非出现影响中美关系的突发事件,否则未来中美的贸易额必将进一步扩大,中美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在双方不断的努力下,贸易差额会逐渐减小。美国始终没有放开高科技项目对中国出口的限制,因此贸易不平衡短期内是无法得到根本改变的。由于贸易总量的不断增加,而贸易不平衡又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美国对中国必然倾向于贸易保护政策,贸易摩擦事件会不断加剧。
(二) 中美贸易的趋势,中国未来应采取的措施
由于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和我国入世后15年内仍会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加上特殊保障措施等因素,因而国外针对我国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今后将会有增无减。随着我国企业运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法律意识的加强,对外反倾销的数量也将随着贸易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增多。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主动发起的贸易案件也将呈持续增长的趋势。(注2)面对新形势,我们的政府、企业、各行业该如何应对呢?
1. 政府应对措施
首先,继续和世贸组织其他成员国谈判从而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的地位。“非市场经济”问题已经成为中国面对反倾销案件最大的软肋,致使中国产品在反倾销案件中遭遇不公平的待遇。我国政府要先争取小国家的支持,然后逐渐迫使美国和欧盟承认我国市场经济的地位。目前,我国政府已经按照该策略从事经贸和外交活动,截至2004年底,已有37个国家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的地位。
其次,是要取得美国参众两院的支持。以前,我们太重视和美国行政单位的接触,致使在贸易谈判中,缺乏美国议员支持中国。我们一直认为对美国的善意表达就可以得到对方的善意响应,是因为不了解美国政治运作体系。如不久前我们为缓和中美贸易逆差而进行的60亿美元的采购,就是缺少政治目的而形成资源浪费。有专家建议更为明智的做法应该是:以聘请美国华府公关公司,获得美国参众议院的支持为目的从而替我们设计一套采购清单。
2.企业应对措施
从中国企业界的角度看,针对一些领域中贸易摩擦可能频繁出现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点考虑应对措施:
首先,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销售能力的企业,要使自己产品的市场多样化,不要局限于一个市场。光依靠一个市场对企业发展是很危险的,一旦发生贸易摩擦,企业的损失就会很大。
第二,凡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还应当考虑使自己的加工环节国际化,争取在“原产地”标签上得到一定的灵活性。比如使自己公司的生产转移到不受美国“原产地”限制的国家生产,或者直接到美国本土生产,避开贸易壁垒。
第三,出口企业要尽量避免长期出口低价值产品的策略。也就是说,不要把目光停留在低价值产品上。因中国的制造成本比国际平均成本低,低价值的产品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反倾销调查。企业就应该积极探索,增强产品的技术含量,设法提升自己的价值定位。
3.行业协会应对措施
首先,行业协会要带头学习、掌握并运用WTO有关法律规则,培育一支精通国际法律和世贸规则的队伍,扩大服务范围,使本行业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行业协会的职能要改变。行业协会的职责之一,就在于对全球范围的行业动态进行搜集、分析和通报,但一直以来,我们行业协会的作用仅仅限于摩擦发生后出来呼吁,最多组织企业集体应诉。贸易摩擦问题的凸显,不仅要求行业协会迅速地转变职能,同时也要求协会具备对内的有效协调能力。(注3)
引文注释:
(注1):贾怀勤:《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综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9,第205页
(注2):韩雪:《透视中美贸易攻防战》,华夏经纬网专稿 2004.4.27
(注3):韩雪:《透视中美贸易攻防战》,华夏经纬网专稿 2004.4.27
参考文献:
1.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白皮书2003》,中信出版社,2004.1.1
2.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白皮书2004》,中信出版社,2005.1.1
3. 中国海关总署综合统计司:《进出口贸易动态分析》第7、11、14分册,中国海关出版社,2003.2,2004.3,2004.11
4. 贾怀勤:《中美贸易平衡问题综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9
5. 韩雪:《透视中美贸易攻防战》,华夏经纬网专稿 2004.4.27
入世后中美贸易发展趋势分析(五)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