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初期,在原中国邮政大体系下,为了稳定“邮政局”和“储汇局”双方的员工,不被企业改制的浪潮影响,以实现从“邮政储蓄”顺利过渡到“邮政储蓄银行”的模式下并正常运营。邮银两方企业根据原有区域的网点分布情况,划分出银行自主经营模式和邮政代理经营模式两类网点,并约定全行所有员工继续保留原岗位,并按转型后银行专业岗位进行重新分类代别代入具体工作岗位中。营业网点的具体岗位分配构成详见下表:
表1:邮储银行成立初期网点各岗位人员置换关系表
机构性质 成立银行后组建的架构 成立银行后新设定的岗位 成立银行初期的岗位置换关系
营业网点
(二级支行) 二级支行管理人员 二级支行行长、副行长、行长助理 原储蓄间负责人或网点负责人
二级支行营销人员 客户经理(含公司业务、个金业务和信贷业务三条线的综合客户经理) 原邮政大客户营销中心人员或网点业务营销人员
二级支行大堂人员 理财经理 原网点保险、理财产品销售柜员
二级支行风险控制人员 合规经理 原网点综合柜员
二级支行前台操作人员 网点柜员 原网点普通柜员或新入职的员工
二级支行会计及帐务处理人员 上收并由后台市县中心集中作业 原市县中心(储汇分局)的帐务中心人员
由成立银行初期的岗位置换关系可以看出,除了网点前台操作人员这一相对专业要求较低的岗位,有向外招收新入职的员工,其余的岗位均由原网点的相关岗位人员替代,其中还有部分网点由于规模较小,暂未设定客户经理和理财经理的岗位,均由原储蓄间负责人或网点综合柜员兼任。
(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人才流失的状况分析
1.工作在1-3年内且有成熟工作经验员工离职率最高
由于机构转制的原因,成立不足5年的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过半数员工的工作年限超过了5年,而工龄不足5年的员工其流失率较高。根据2010年-2011年某地级市分行(以下统一简称:G地市分行)的数据统计显示,G地市分行员工约有1000人左右,每年约有60人左右离职,员工离职率在6%左右,属正常人员流动。
图1:2010年-2011年G市分行在离职员工平均工作年限分布情况
但将离职人员按工作年限进行清分后,发现工作不满1年的员工(即新入职的员工)约占全行总人数的40%,工作1-3年的员工约占40%,工作3年以上的员工约占20%,当进一步将工作不满一年的新入职员工剔除后,可以发现,在离职人员中约有接近六成是具有成熟工作经验的。
同时,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对于所有新入职的员工均需从网点的普通柜员做起,加强新入职员工对基层生产经营模式的认识,并以此磨练磨练员工的工作意志从中发掘优秀人材。因此,在离职员工以3年以下的人数居多,约占总离职人数的68.25%。
2.女性员工相对男性员工离职率较高
按63名离职员工的性别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其中女性员工有37人约占当期离职总人数的58.73%,男性员工有26人约占当期离职总人数的41.27%。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由中国邮政转制成立,早期主要以柜面服务为,女性员工约占总员工数的7成,且每年招聘的员工也以女性居多,因此在离职人员中女性人员离职率较高。
工作年限 1年内 1-3年 3-5年 5-10年 10年以上
离职男性员工 6人 7人 7人 4人 2人
离职女性员工 18人 12人 4人 2人 1人
图2:2010年-2011年G市分行离职员工性别分布情况
当将63名离职员工的工作年限信息及性别分布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时,可以发现工作年限在1年内及1-3年的女性离职员工比男性离职员工较高,且随着工作年限增长,女性离职员工逐渐减少;各个工作年限段的男性离职员工相对较均衡,没有女性离职员工的跨度大,但随着工作年限增长,男性离职员工离职趋势虽然也呈下降的势态,但3-5年、5-10年和10年以上具体丰富工作经历的男性离职人员就比女性离职员工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