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管理类本科生酒店实习理论综述1
二、我国管理类本科生酒店实习现状剖析2
三、完善我国管理类本科生酒店实习有效建议6
参考文献9
摘 要
酒店实习是管理类本科生实习的一个重要形式,但由于酒店的某些管理制度和用人体制与本科生所持有的管理理念、思维方式等差距太大,从而导致本科生在实习期表现不突出、情绪不稳定,在实习结束后都相继离开酒店,而作为急需管理人才的酒店也没有对他们倾注太多的热情,酒店与实习生之间的现状问题变得越来越激烈。本文就将对当今酒店行业的现状,管理类本科生在酒店实习的状况,为什么管理类本科生并未受到酒店的青睐,这一类文档生在就业时为什么没有对酒店倾注应有的热情等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找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实现管理类本科生和酒店行业的双赢。
关键词:酒店;管理类本科生;矛盾冲突
一、管理类本科生酒店实习理论综述
(一)酒店的发展
在2001年举行的中国酒店业新世纪高层论坛上,就有专家认为,酒店业将是推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力量,在2009的今天回头看这几年酒店业的发展,这一预言得到了实际的证实,特别是在深圳和上海浦东的快速发展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酒店建设和酒店业发展对城市化的贡献,在几乎所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酒店业都是城市经济中最有活力的组成部分,酒店建筑都是当地最明显的标志性建筑,现代化酒店的存在极大地提升了周边土地等资源要素的市场价值。 同时,酒店业员工人数的需求也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国家的鼓励和支持使得酒店的发展有了坚强得后盾。从总体上看,中国酒店业投资市场整体态势良好,奥运的开办以及2010年世博会的即将召开,都促使中国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国内外众多资本都争先注入酒店业,酒店业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经营管理也日趋专业化,中国酒店业市场显现出一片繁荣。
(二)目前酒店业现状的分析
进入21世纪,全球各主要发达国家产业机构均呈现出由“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的快速转变,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并吸引了大量就业,其发展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现代化程度得重要标志。酒店作为服务业的一个重点,现在正是它得到发展得最佳时机,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2012年的广州亚运会对中国的作用,不仅是带动事件发生地的经济发展,也是促进全国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好机遇。这几项全球注目的盛事将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众多的参观者和游客到中国来,这就给旅游业创造了极好的机会,也给酒店行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经济的持续发展给酒店业发展夯实牢固的基础,我们有理由相信“服务型经济”的时代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到来。然而,在这个大好形势下,酒店能否抓住这个机会也考验着他们的管理水平,目前很多酒店没有合理调整酒店的组织结构,比如管理者之间,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都存在尔虞我诈的矛盾局面,这不仅影响到了酒店得士气,也严重影响到了酒店的发展。面对如今的大好形势,酒店业的竞争也异常激励,在这种繁荣背后,我们也应冷静地看到一些存在的问题:酒店业资本市场投资过热,尤其是经济型酒店市场异常火爆,酒店业结构略显失调;酒店盲目投资带来酒店数量增长过快,经营管理水平跟不上酒店快速扩展的步伐等等。中国酒店业必须增强投资理性,注重酒店业的结构性调整,不断提高酒店国际化管理水平和集团化运作能力,协调好酒店数量增长与质量提升之间的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中国酒店业持续健康地发展。
总而言之,21世纪是酒店行业快速发展的大好时代,它的发展空间十分宽广、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发展速度迅速等都对周围的人才带来了极大地吸引力,这也成为管理类高等院校选择酒店作为实习基地,管理类本科生决定到酒店实习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我国管理类本科生酒店实习现状剖析
(一)管理类本科生选择酒店行业实习
实习是管理专业整体教学计划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术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实践过程。其中,到酒店实习是大多数管理专业学生的选择富丽堂皇的酒店环境优雅的待人接物方式,广泛接触各阶层人物的机会等等使学生对酒店工作满怀憧憬和向往。通过酒店实习,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锻炼自身职业素质熟悉酒店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掌握酒店服务的技能和技巧从而使很多管理类大学生自愿选择到酒店实习。当然,选择酒店也有更为现实的原因完成学业、挣点工资或通过实习了解和实现就业。作为操作性、应用性较强的管理专业实习是提升和检验学生实际能力的一种途径。目前,各管理院校都将实习纳入成绩考核,有些专科院系的实习课时已经超过了整个教学课时的30%,每个学生要想文档都需按要求完成自己的实习任务。随着高校持续扩招,就业压力日益增加,曾作为理论知识实践的实习行为正逐步同就业挂钩演变成“预就业”。学生把实习作为就业前的热身真切希望曾经的实习经历能够让自己文档时顺利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二)酒店实习情况
本科生实习酒店星级普遍较高,主要集中在四、五星级,但实习生的职位普遍较低,且在较长的实习期里实习生实习岗位单一,且绝大部分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工作,绝大数集中在客房部、餐饮部和前厅部。以上海建工锦江大酒店为例:它是一个四星级标准的酒店,主要通过与学校联合,招揽管理类学生到酒店实习。在所有员工中,实习生占48.5%,其中包含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女生占65%,男生占35%,实习的岗位88%集中在餐饮业,10%在客房部,仅2%安排在管理部门,其中97%只在一个部门工作过, 3%在两个部门工作过(主要是在客房餐饮、前厅部轮岗)。本科生在酒店实习的时间均比较长,一般是6-12个月,酒店与实习生在实习前会签订合同,从而约束每一位实习生坚持到实习期结束。
(三)本科生在酒店实习结束后的感想
实习后,大多实习生对酒店工作本身的评价不太乐观,与自己的理想状态差距很大,比如很多人认为酒店工作不能发挥个人专长,工作缺乏挑战性,身为本科生在学校的优越性在酒店里已淡然无存,酒店的管理制度与自己的想法产生了很大的冲突,不能学到真的管理技能等等。虽然可能有些人对酒店工作有兴趣,但很多人在酒店工作中没有成就感。这可能的原因是酒店提供的培训机会较少,与实习生期望酒店提供的培训存在较大差距,而上级能及时给予赞赏和帮助指导也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薪资方面大大低于实习生的期望值,同正式员工的工作量相同但是工资却远不如他们。管理类本科生在酒店实习后,大多认为实习期太长,一般在3-6个月就可以了,因为在酒店行业这种操作性比较强,但工作内容比较单一、重复性较强的行业,对于本科生来说是很容易学会的,最多花一个月就能单独进行操作。同时,实习生还认为酒店应该定期对他们进行岗位调换,比如3个月换一个工作岗位,从而使自己在多个领域得到锻炼,达到酒店实习的最终目的。
(四)管理类本科生没受到酒店青睐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有创新意识,思维活跃,但存在基础理论不牢、吃苦能力差的毛病。而且很多学生动手能力不强,“高智商,低能儿”这是中国教育体制很久以来的一个诟病,特别是一些城市的独生子女,由于从小到大,一直在父母的照顾之下,娇生惯养,更是缺乏自力更生的能力。在接触酒店之前就有不少学生打退堂鼓,到了快文档实习过程中,在酒店中吃不了苦及时身退的更是不在少数。“80后的一代都吃不了苦,大学本科生就更吃不了苦,让他们安心从事酒店行业太不可能了”——这便是大多数酒店管理者对管理类本科生到酒店实习的看法,他们在心灵上就早早的对本科生产生了排斥,其中主要的原因有:
不注重操作技能的掌握。管理专业的学生相对于其他本科专业所需要掌握的操作技能更多而且特殊,酒店行业需要的操作技能,如:做床、摆台、托盘、分菜、斟酒甚至调酒等等,管理专业的学生对此都有部分了解,尤其是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这些技能中几乎没有什么知识含量可言,多属于重复性、熟练性的工作,于是很多学生对技能的学习不感兴趣。他们认为,他们学习的是管理,将来就应该是酒店的管理人员不需要会这种简单的工作。于是在校期间只专心与经济管理理论的学习,对于操作技能的学习敷衍了事。所以他们在酒店的表现就与酒店所期望的悬殊颇大,从而对本科生能力的认识大打折扣。
我国管理类本科生酒店实习分析(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