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人才资源具有其他资源和生产要素所没有的潜能开发的无限性。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发展,带动了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开发人类自身潜能的极端重要性。与物质资源的有限性相比,人类潜能的开发具有无可限量的前途和空间。在地球物质资源日渐减少的情况下,开发人类自身的智力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的:人类的未来并不完全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取决于人类智慧的开发。
第五,人才资源具有其他资源和生产要素所没有的社会性。人才资源开发不仅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且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其他生产要素的利用与配置效率,带动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人才资源开发还提高人类对自身尊严和价值的认识,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在人才资源开发过程中,人和人的才能不仅是被开发和利用的对象,而且是包括物力资源开发在内的一切资源开发的目的和终极价值的体现。随着人才资源开发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扩展 ,人类自身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改善,人才资源开发的水平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之间的竞争表面上看是商品的竞争,谁的商品好,谁就能占领市场。但往深处探究,会进一步看到,要生产质高、物美、价廉的产品,首先要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而先进技术和管理又是由人来掌握的。所以,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事实上,世界上一切发达国家和实力雄厚的名牌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都是从开发人才资源入手的。
唐代文人刘禹锡在他的《金陵怀古》中有句至理名言:“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注2)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莫过于人才。大到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小到一个单位、一个企业的成败,人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此,有远见卓识的领导者,都具备爱才之心,识才之法,求才之志和用才之道。
二、识别和选拔使用人才应掌握的几条基本原则
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的“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看我们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这一论述把握当今国际竞争的基本态势,揭示了一条事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同样适用于企业。人才是企业之本,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人才意识是企业主要管理者十分重要的战略意识,识才爱才,聚才用才,是企业主要管理者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
那么,企业主要管理者在选拔和使用人才方面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呢?笔者认为:
1、德才兼备的原则。德才兼备体现对人才的全面性要求。我们党历来是坚持用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人才。新时期党对人才“德”的要求主要是:政治上坚定,有坚强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能够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对干部“才”的要求主要是:有较高较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有从事现代化建设和做好工作的实际本领,有较强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能卓有成效地领导一个地区、一个系统、一个企事业单位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德与才是有机的统一体,二者不可分割,不可偏废。如果离开“德”去谈“才”,才能的施展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反之,如果离开“才”去谈“德”,德也就成为空谈。德与才相比,德是前提,不能忽视。当然,在坚持德的前提下,也不能忽视才的要求。有德无才,也不可能担当大任,不可能开创工作新局面,不可能做出大的成就来,因而,对人民也不会有什么大的贡献。企业主要管理者在识别和选拔人才时,必须牢牢把握德才兼备的原则。多年来,我所在的企业——中国
铁道建筑总公司二十三局集团公司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从本级领导班子的调配到机关部门领导和项目部党政主管的选拔,都较好的贯彻了德才兼备的原则。在调配选拔之前,公布包括德、才、绩等在内的任职条件,并采取个人应聘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提名、会议审议、任前公示等程序,在反复听取群众意见后,最后再决定下达聘任通知。这样从机制上有效地保证了选拔干部的质量。
2、任人唯贤的原则。德才兼备与任人唯贤是一致的。在对人的使用上,我们民族历史上就有两种对立的路线,一种是任人唯贤,一种是任人唯亲。前者是正确的,后者则是错误的。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该是以能够坚定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又提出了新时期的干部路线,这就是:“坚持任人唯贤,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干部,培养造就一支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保证党的政治路线的实现。”这是我们党的用人之道,无疑也是我们企业的用人之道。如果搞“任人唯亲”,凭个人好恶恩怨为标准,只在老部下、老同事、老熟人,甚至只盯住五亲六眷和七姑八姨,以及亲我、近我、捧我、私我的圈子里选人用人,那么就会出现“近亲繁殖”的退化现象,最终必然会给事业造成危害。
3、量才使用的原则。“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注3)这是清代诗人顾嗣的一首题为《杂兴》的诗,它形象的说明对人才的使用要扬长避短,力争用当其才和人尽其才。某个人本来是个人才,如果用的不是地方,那他很可能变成一个“庸才”或“蠢才”。对于有真才实学的人,一定要安排得当,就像俗话说的“好钢用在刀刃上”。同样一个人,如果把他放在用非所学、用非所长的岗位上,他可能变成一条虫;反之,如果把他放在用之所学、用之所长的岗位上,那么他就会变成一条龙。有位经营管理专家说得好:善于用人就是要善于用人之长,人尽其才。对于足智多谋,善于运筹帷幄、排兵布阵“诸葛亮”式的人才,要把他放在厂部当经理;对于武功高强,能冲锋陷阵,敢打恶仗硬仗“赵云”式的人才,要把他放在生产第一线指挥的位置上,使他们各展其能。作为领导者,在用人的过程中还要善于“短中见长”。不知短中见长,就不可能做到善于用人。这也是用人的辩证法。已故世界重量级数学家陈景润是数学天才,但他不善言辞,有些“呆气”,当中学教员十分吃力。华罗庚慧眼识金,透过这种“呆气”看到他在数学研究方面的巨大潜力,对他倍加关照,建议调整使用,使他终于攀登上“哥德巴赫猜想”的高峰,成为世界瞩目的数学巨星。 现代企业人才资源开发问题研究(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