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农民工子弟学校、农民工子女、两免一补。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Guiyang Xudong school as an example. By using the methods, such as questionnaire survey, case interview, material analysis and so on,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Xudong school and analyzes the predicament and the problems that the present peasant laborer Dependent's school fac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it finally analyzes the influence about the new policy. From the analysis, this paper points out all sorts of hindrance which peasant laborer Dependent's school faces during the raising the second generations. If only depending upon “relying on their own effort to revive”, the peasant laborer Dependent's school will fall into difficulty at present. At last, in view of the different problems in present situation, the paper proposes the related suggestion to make certain exploration on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peasant laborer Dependent's school.
Key words: peasant laborer Dependent's school; peasant laborers’ children; two free and one help.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目前,农民工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队伍,随着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从农村涌入城镇务工就业的人日增月累。在农民工问题备受社会关注的同时他们的子女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于是农民工子弟学校作为新时期社会产物诞生了。农民工子弟学校是指专门为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所设立的学校,一般来说,这类学校为民办性质。它收费低廉,环境宽松恰好符合农民工对教育低成本的要求,可见,这些学校的产生有其合理性。但是,从某种角度来讲,这种低成本是以欠合格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的缺乏为代价。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关系着青少年一代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着广大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和切身利益,关系着城乡建设和社会和谐与稳定。那么,如何解决好农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如何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保证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已成为城市发展面临的新矛盾、新课题。
据统计,目前贵阳市打工子弟学校118所。市内已有11.5万名外来务工子女,其中,70%来自省内,30%来自外省,39%的农民工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61%的农民工子女在民办学校就读。[[1] 国家统计局.贵州统计年鉴2007[M] .统计出版社.2007年 12月][1]据了解,大多数的农民工子女选择在农民工子弟学校读书是由于:读公立学校开支比较大,而读民办学校花费较少,此外他们大多数都是选择离租住地近的学校。随着社会对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的关注日益增多,标我们不得不进行这样的思考:身处大城市的这部分群体的求学状况是不是达到了准?他们大部分所进入的民工子弟学校是不是合格?学校教师的现状如何?学校整体条件有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本范文由范文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范文,请点文档范文范文查看
社会各界的关注也引起了政府的关注。具体表现为“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两免一补”政策是指近年来我国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就学实施的一项资助政策。主要内容是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杂费、免书本费、逐步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 温家宝总理:面向平民的教育才符合中国国情[Z].新华网][2]这项政策从2001年开始实施,其中中央财政负责提供免费教科书,地方财政负责免杂费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这样的政策对农民工子女有什么特殊意义呢?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调查。因此,做一份关于民工子弟学校现状的社会调查是很有必要的。随着农民工群体的不断壮大,其子女的组织与教育对于中国的社会管理和国家未来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作为对农民工现状等社会问题高度关注的大学生,我希望我们的调查能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健康发展起到一些推动作用。能呼吁社会关注农民工子女,关注农民工子弟学校,解决这一群体的困难,使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农民工子弟学校得到国家以及社会的支持,但是收效甚微。因此,关注祖国未来,关注农民工子女,关注农民工子弟学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查于2008年4月至2008年5月期间进行,采取问卷法、访谈法。在本次调查中选取了贵阳市旭东学校为调查对象,主要是因为旭东学校在贵阳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中办学历史较久,相对其他农民工子弟学校规模也较大,处于农民工聚集地,整个学校的学生80%都是农民工子女。
在具体的调查过程中,我选取了旭东学校不同年级的部分学生及学生家长和该校的部分老师以及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我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种方式:
(一)对于学生采用抽样问卷的调查方法
首先,我制作了230份问卷,依据调查问卷的读写可操作性,我随机选取了小学三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参与,又因各年级的认识可能会有所不同,我分年级进行了简单随机抽样调查。鉴于问卷的调查对象是中小学生,我的问卷涉及了十个简单易懂、覆盖面较广且又有代表性的问题。问题涵盖了该校学生对学校的教室(如桌椅、黑板、光线等)、体育设施(如操场、球类器具等)、教师的教学状况、课外兴趣小组的培养以及学校周围的环境状况的态度等。
(二)对校长老师和管理人员采用抽样个案访谈方法
调查对象涉及该校负责人、校长、副校长、部分科目的老师共计十人。对需要访谈的老师我是按照科目进行随机抽取得到。访谈内容涉及学校的教学条件、教师待遇、课程安排、教师学历及未来规划、学校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等。
(三)对学生家长进行访谈
主要对学校附近的农民工进行访谈,访谈内容涉及他们在选取子女就读学校时所考虑的因素,以及对孩子参加课外活动的态度。
三、贵阳市旭东学校基本情况
旭东学校位于贵州省贵阳市宝山北路煤矿村大吉巷47号,占地700平方米,教学楼分两栋,其中有一栋高六层另一栋高三层,共有三十多间教室,是一所主要面向农民工子弟招生的学校,于1998年建校,原名“农民子弟学校”,为响应国家实行素质教育、九年义务教育,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要求,让这些农民工子弟享受和城市子女同等的教学待遇,后改名为旭东小学。
(一)学校基本设施
由于资金不足,再加上教室面积有限,学校本来是两个人坐的书桌,大多数都是三个同学坐在一起。据我观察书桌比较陈旧,大部分桌面都有破损。由于农民工的流动性很大,有时候突然有几名新同学来报到,这时老师们就得东挪西借,为学生搜寻桌凳。因此,生源的流动性对本来就缺乏资金的校方在资源配置方面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旭东学校总的设备很不健全。到目前为止,学校里没有老师和学生的宿舍,没有一个正规的篮球场、足球场,就是连正规的体育场所也没有,就更别提多媒体等现代化设备了。像样点的就数水泥操场,尽管看起来挺平整,但是,它的面积很小,就四五十平方米。 在调查过程中,有一次恰逢学生们课间休息,由于操场面积有限,只见学生们有的站在学校的走廊上有的站在学校楼房顶上随着广播里的音乐做着课间操。由于场地的限制,很多体育项目也得不到实施。比如跳远、跳高等。在这样的水泥场地上老师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只有让他们要么跑步,要么重复一些简单的游戏。农民工子弟就只能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以这样的方式走过童年里的校园生活。
除此之外,学校没有自己的图书收藏。仅有一间教室里有藏书,只是一些社会赞助的书籍,这些书籍大多没有严格的分类,绝大部分不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在访谈中,李校长告诉我:“由于学校缺乏资金,他们没有给教师配备相应的教学工具,音乐老师没有演奏的乐器,英语老师无法找到锻炼学生口语的环境,计算机老师只能靠黑板和书本给学生们讲解计算机的构成要件和操作步骤,体育老师连个测量时间的秒表也没有”。以上这些状况,都在目前贵阳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中普遍存在。
我对该校230名学生发放问卷, 回收230份,其中有效问卷200份。经统计得出以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