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位企业领导者来说,选择“有为”与“无为”的时机,至关重要。企业高层领导者在有些事情上只需要在开始时“有为”,不必参与其全过程,如参加“奠基仪式”、“开工动员”等;有些事情则只需在中间环节上“有为”,以促进高潮的到来;有些事情只需在最后阶段“有为”,如“竣工剪彩”、“庆功表彰会”,以鼓舞士气、以利再战。企业高层领导者并非什么时候都“有为”,也不是什么时候都“无为”。该“有为”时一定“有为”,使自己的文韬武略付诸实践,以促进企业成功。不该“有为”时“有为”,不仅会影响下属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而且还会妨碍、干扰下属的工作,使下属养成照抄照搬的依赖心理,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不该“有为”时“有为”,必然会破坏整个领导机构的系统功能,影响各级领导者在“管理场”中的固定位置,导致工作秩序紊乱,使“金字塔式”的领导系统不能正常运行。不该“有为”时有为,还容易将领导的不成熟的意见强加于人,从而造成工作失误,祸患无穷。所以,一个企业的高层领导者只有真正站在金字塔尖上,考虑全局,掌握方向,出主意,用干部,而在具体事务上则持超脱态度,当“甩手掌柜”,才算是一位聪明的企业家。只有在具体事务上“有所不为”,才能在全局问题上“有所为”。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由此可见,“无为而治”并不是凭借“权力”和“法律”而实施管理,而是凭借“顺其自然”的哲学智慧而进行科学管理,这是一种以最小的领导行为获取最大的管理效果的高超管理艺术,在现代团队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我无为而民自化”——企业无为的内部模式
“无为”管理遵循“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治理思想。从字面上解释是:“小鲜是很嫩的,如果老是翻过来、翻过去,就会弄碎了;因此治理大国也不能来回折腾”。懂得烹饪的人都知道,烹饪艺术的核心部分,就是掌握火候。而小鲜,又是各种烹饪材料中最为娇嫩的,更要细心伺侯,所以治理大国的最高境界,就是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那么,怎么掌握火候,大国又如何可以被比作小鲜?对企业团队管理而言,就是落实在质量标准上,制定出操作规程,即工作标准。然后,针对工作目标。制定操作法,让每个岗位都具有可操作性,可控制性。制度、岗位、职责明确后。要让员工竞选自己喜欢干的,有能力干好的岗位,保证员工发挥最大的聪明才智 和最高的积极性。员工上岗后,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对不合理的工作流程、方法加以改进。这样员工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都得到了加强。它的原则就是,企业的规章制度等企业的基础软件系统应当是正确、坚定而长期不变的。员工在企业的内部运行中实现了"自化”企业领导层无须过多的干涉他们。老子说“朴散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朴”按天道循环散开变成具体的“器”,圣人加以灵活运用,制定规章制度,所以,好的管理要的是大局不是割散开来的主要环节。企业团队管理只要抓住了大的原则,制定了大的基本的规章制度,使企业有了一个正确的、基本的运行轨道,在通常情况下,就应当坚持“从不变应万变”,只要基本的东西是正确的、基本完善的,就不要轻易去“翻弄”它。因为制度、原则和操作规程都已经建好了,企业的运行也就有了基本的轨道,这个轨道就像渠道,员工的才干、能力就象水,水通过渠道去灌溉企业生产的最终目的,即产出高质量产品,产出最大价值。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和”者,原意为互相调和,而对于现代企业团队管理者来说,“和”即意味者能善于抓住企业员工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在工作过程中,善于让员工之间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局面,既能有利于把员工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扼杀在萌芽状态,又能更好地加强团队的凝聚力,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形成一种拼搏向上的奋斗趋势,只有这样方能使企业的团队力量得到更好的发挥。为企业所有员工发挥他们的才干提供一整套操作规程、操作法,使他们的力量能够汇到一处。这是企业无为的内部模式,我国著名家电零售连锁企业北京大中电器董事长在一次客户联谊会上坦言“做企业不求做大也不求做强而是做圆满,使社会、员工及其家庭、客户等认同企业,企业也愿意为他们服务并深刻领会他们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及地位,那么员工所思所想也会为企业所考虑,企业的“心”与员工的“心”焊在一起,化管理为无形,并且使企业有所为有所不为,以顺应企业的发展与员工发展一起的轨迹,使员工与企业形成一种心理契约”。它能让每一个员工都尽情发挥他们的热情和能力,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的作用。按照合理的规则和原则去管理,问题就不是很多了。剩下的问题就主要是疏导了。疏导或者说沟通往往是情感性的、思想性的,帮助员工解决 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员工有差错,耐心教导,让其充分理解和认识错误的原因,同时,关心员工的家庭生活,住房等实际问题,这样,不但增强了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对企业的忠诚度,更使员工从情感上对企业产生一种深深的依恋感,从而安心的,自愿的留在企业为企业服务、贡献、以企业为家,与企业同甘苦、共患难。其目的,从生产者角度讲,是要让员工发挥才干,发挥生产积极性,提它生产能力。从生产本身的结果上讲,就是要多出、快出高质量的产品,更好的满足人民的需要。
综上所述:道前思想的集大成者《老子》一书,象一口永不枯竭的甘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垂手可得。“无为”、“不治”的主张,开启了“治”与“为”的另一扇大门,使管理者出乎其上,又入乎其内。老子并没有在他的书中提到过团队管理,也没有相关的明确表述,又怎样借鉴呢?对于这些问题,我的理解,管理本身没有对错,管理就是要加强组织建设和成就组织绩效,一是:老子的“无为”思想是肯定的,毫无疑问的对我们现代企业团队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正因为老子没有对企业团队管理问题做过具体明确的表达,我们才有足够的思想空间和观念空间,将老子思想的精神实质与现代企业团队管理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丰富老子思想的现代表述和现代运用范围;二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有一个前提,就是要有一种自然秩序。企业团队管理的自然秩序,是每个环节都有奋进负责的员工、每个环节都有创造的范式、公司有万众一心不懈怠的氛围等等。这种企业自然秩序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动态的,需有心者百般呵护;三是:领悟“无为”精神,将东方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明相互融合,去粗取精,走一条有特色的现代企业团队管理之路,是企业家、经济工作者,人文工作者及社会管理者应当共同担负、共同完成的使命。
参考文献:
一、 《中国式管理》 曾仕强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二、 《道德经故事》 王人敏编 赵明 等绘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三、 《中国人的管理逻辑》 孙景华 中国管理传播网
四 《中国人的管理功夫》 宝利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老子思想"无为而治"与现代企业团队管理(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