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谈话节目的基本构成元素,可以简单的划分为三个方面:谈话人、谈话的话题和谈话的风格。当然,电视谈话节目并非这些基本构成元素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是这些元素相互融合而成的一个整体,而且必须体现出一定的形态特征。简而言之,一档电视谈话节目应当具有如下几个特征:一是以谈话为主要内容;二是谈话是无脚本的;三是谈话是在严密设计基础上的即兴发挥。[1]
脱口秀最早诞生于美国,分为两个类型,即新闻评论型脱口秀和娱乐型脱口秀,由主持人、嘉宾和观众在谈话现场一起谈论各种社会、政治、情感、人生话题,一般不事先备稿,讲究脱口而出。脱口秀作为英语“Talk Show”之音译,与诸如“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等汉译词汇一样,表现出了大巧若拙、传神达意的特点。一方面,“脱口”一词较好地概括了这种电视节目以谈话为主的形式特点,另一方面,“秀”字传达出电视这种特定传播媒介赋予节目的展示、表演等特性。因此,脱口秀并非简单的口若悬河,漫无边际的交谈,多数是通过节目制作单位的特定安排,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引导和展示,配合现代化的视听手段,强化有如“秀”一般的谈话交际效果。[2]
我国内地的脱口秀节目从早期东方卫视的《东方直播室》、央视的《实话实说》,到后来东方卫视的《壹周立波秀》、湖南卫视的《天天向上》等,基本上是在借鉴美国流行的夜间脱口秀《Tonight Show》等类似节目的基础上,本土化改造后形成的一种新型节目形态。从最初简单的演播室访谈,到后来融入歌、舞、说、演等演绎形式,并配以灯光、音乐以及故事性、情感性因素,编辑手段和制作形式日趋多样,使电视脱口秀节目形态处于动态发展变化中。
(三)功能
电视传播的社会功能表现在四个方面:传播新闻、社会教育、文化娱乐、提供服务(生活服务和信息服务)。
电视脱口秀节目从诞生起,便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服务于大众,满足大众各方面的信息以及情感需求。在上述四个方面,脱口秀节目对观众均有不同程度的帮助。首先是文化娱乐功能,放松娱乐大众是它的首要目的。同时脱口秀节目也可以通过其主持人的文化素养在不同程度上传播社会新闻,让观众更好更深入的了解社会万象,甚至学到一些新的知识,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了解这个社会。
⒈ 引导功能
立足社会新闻,将热点问题故事化,口语化,平民化,这样不仅可以为节目吸引来更多的观众,也可以让观众感受到社会这个大家庭对个体的关怀和正能量。
脱口秀节目通过关注普通人的生活起居,反映老百姓的生活状态,揭露弱势群体的生活不平,以人文关怀精神为百姓提供精神安慰以及解决之道。主持人把社会问题用一种调侃的方式讲出来,既幽默诙谐,又缓和了社会矛盾,架起了人民和政府之间的桥梁。
⒉ 沟通功能
主持人、嘉宾、观众组成一个平等的情感沟通与信息交流平台,人们通过这一平台表达自我,观察社会,透视现实,探讨人生。这里没有绝对权威,只有平等交流,人们真实、坦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主持人引导大家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达成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共识,并实现现场人际沟通向公众传播[3]的转换。
脱口秀节目可以将千千万万个观众聚在一个舞台,就像是一个连接着观众内心的枢纽,诉说着他们的心声。只有一个可以说出观众心声的脱口秀节目才算是出色的。它的沟通功能是作为其相对最为关键的功能而存在的。在脱口秀节目中,主持人也并非只是在与观众沟通,而是作为一个桥梁,因而达到观众与观众之间的沟通。只有做好沟通,方能引导观众,方能娱乐观众;也只有做好沟通,一个脱口秀节目才能在众多竞争对手中存活下来。
⒊ 娱乐功能
新闻娱乐化日益成为当前的一种趋势。电视脱口秀节目使观众从新闻中获取信息的同时,还得到某种娱乐化的满足。内容的柔性化,叙事的故事化,语言的调侃化在疏导民众情绪的同时,也成为解闷的大餐。
脱口秀节目不仅可以愉悦观众,较之其他综艺娱乐节目,它更是多了一分文化感,可以让观众了解到一些平日里不会接触到的知识,从而成为了一种较高品质的娱乐。
(四)趋势
电视脱口秀作为一种节目形式,因制作成本低廉,且极易彰显主持人独特的个性魅力,让节目本身回归到个性化语言的真实表达之上,因此一出现便受到媒体和受众的喜爱,并迅速发展起来。
脱口秀节目本土化研究————以《壹周立波秀》为例(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