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09- 09:23:19
[6]山西繁峙矿难11名记者采访过程中受贿内幕 http://www.qianlong.com/2003-10-08 10:10:16
[7]默客 .对记者堕落现象的思考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3-09/22/]而在我国,向新华社这样的国家级新闻单位,在报道自家记者如此大规模的受贿活动时,还遮遮掩掩,家丑不可外扬。更别地方媒体了,据《山西法制报》有关负责人介绍,刘玉柱、白建芳和阎珍寿刘都不是报社正式在编人员。但因报社人手不够,三人现都还在忻州记者站留用。而苏勇在《山西经济日报》的身份比较复杂下落不名。如果我国的新闻界能有纽约时报社一半的勇气,那么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至少不会这么频频出现。新闻界应该有勇气也应该有能力对渎职行为严惩不怠。
3.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失衡
3.1.新闻工作队伍中存在鱼目混珠现象
据悉,在采访事故前后,《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和《山西生活晨报》3家新闻单位的7名记者收受矿主杨治兴等人送的现金共4.5万元,在这其中苏勇、刘玉柱、白建芳和阎珍寿四人都不是正式的记者,而是身兼数职的“多面手”。据《山西法制报》有关负责人介绍,刘、白、阎都不是报社正式在编人员。但因报社人手不够,三人现都还在忻州记者站留用。而苏勇在《山西经济日报》的身份比较复杂。据知情人士介绍,刘、白、阎、苏4名记者,在应聘的报社内是广告、发行、采编“一肩挑”。山西法制报的几名记者还兼职诉讼代理,有无律师资格则无从查考。他们常以“记者”、“律师”、“广告员”、“发行员”等多种身份出没各种体面的场合。[content_1092332.htm 2003-09-22 08:16:57
[8]肖余恨. 震惊于记者被收买之后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3-09/ 22/content_1092808.htm 2003-09-22 10:24:26
[9]山西繁峙矿难:11名记者受贿 http://www.csonline.com.cn/pinglin/t20030918_ 19324.htm 2003-09-18 09:54
[10]肖燕雄. 新闻底线道德的法律运作 http://xz.blogchina.com/61 /16631.html 2005-02-25 00:16
[11]佘玺. 没有必要出台新闻法http://www.blogchina.com/new/display/26844.html 2004-03-26 18:51
[12]杨先理.“三破三立”:锻造新闻职业精神 http://www.cnhubei.com/200408/ca531355. htm . 2004-08-06 16:50:07
[13]范泓. 绝对有中国特色:“红包新闻”的形形色色里里外外http://shbbs6.soufun.com/soufun_forum/post/frm_show_new.aspx?announceid=5147104&boardid=1286&m_masterid=5147104
[14]萧燕雄. 李慎波新闻道德法律化:遏制新闻腐败的一条进路http://www.a.com.cn/cn/xsyj/2004/04/040402xwdd.htm 2004-3-29
[15]古古. 清除新闻队伍中的“假冒伪劣”http://www.people.com.cn/GB/14677/21966 /2680265.html 2004年08月02日08:31
]
近几年,我国传媒产业迅速崛起,成为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要素。但是,不能回避的是伴随着发展也出现了诸多的弊端和不良现象,人民群众不满意,社会有非议,一些人甚至深恶痛绝。新闻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也出现了害群之马,新闻从业者把神圣的“无冕之王”的新闻职业也利益化、市场化、权利化了,把采访和发稿异化成一种权利。 与其他行业一样,对新闻队伍中的“假冒伪劣”者,新闻界有识之士连年大声疾呼整治之,有关部门也不断加大对其打击的力度。但这二“公害”屡打不绝,还能招摇撞骗于市,从新闻业自身新闻界自身来说。一些媒体出于竞争需要,无视新闻纪律,放松队伍管理,招聘了一批“编外记者”或广告业务人员。如《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和《山西生活晨报》中的苏勇、刘玉柱、白建芳和阎珍寿四人都不是正式的记者,而是身兼数职的“多面手”。这些人中不乏素质低下者,他们“名头”挂靠在媒体,拉大旗作虎皮,利用媒体发给的有关证件,四处招摇撞骗,即使被清理脱钩了,也照样行骗于市。正如“一粒屎坏了一锅粥”一样,他们的行径,严重损害了新闻媒体及整个新闻队伍的良好形象,已到了非严加整治不可的地步。而新闻单位如何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和管理规范,严格清理“编外队伍”,加强对广告经营等招聘人员的管理保持采编队伍的纯洁,不给个别害群之马以可乘之机,也是一个长期面临的任务。
3.2.传媒工作者的自律更具有现实的紧迫性
普利策说: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告。新闻记者,在现代社会不只是"守望者",更享有"无冕之王"的美誉。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新闻对于维护社会正义更是作用突出。朱镕基总理曾经给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题词:"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这四句话精辟地总结了当前中国的新闻舆论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
]
传媒人通过新闻报道,为公众利益服务,他们通过为公众提供一个精良可信的新闻媒体,使公众的知情权得到实现,同时也培育了一个社会。一个好的传媒见证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否则就会相反。现在有些传媒公信力的缺失,已经危及到传媒自身的发展,这里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传媒人自身的原因。其实在市场越来越开放,但是与市场配套的制度建设和制度规范还没有建立的情况下,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呼唤诚信、呼唤职业道德,本来新闻传媒人被囊括进职业精神滑坡的怪圈好像是顺理成章的,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更大的危机就是媒体社会责任问题,因为媒体本来就是一个社会监督的利器,它的失效会给社会进步带来很大的成本。一个犯罪分子可能只会危害有限的受害人,但是一个传媒尤其是电视人,它的受众动则成千上万上亿人,任何一次传媒的失误或失信,都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于引起社会的动荡,这是由传媒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所以,每一个传媒工作者都要首先明白自己工作的“危险性”、“复杂性”,明白自己所处岗位的巨大责任,这是基本的前提。
职业精神的重建不是一个提倡和鼓励就能够解决的问题。任何精神现象的产生都来自于它所存在的土壤,我认为问题的出路在于自律,自身的约束。我们必须承
新闻职业道德在转型期的缺失(三)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