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实录及评析
济南市制锦市街小学 李冰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第十二册p48-49页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能正确计算比例尺.
3.在操作、交流、探索、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比例尺的产生、形成的过程,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
教学重难点:充分感知比例尺的产生过程,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且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具准备:足球比赛的录像、足球教练用的战术板、山东省、济南市地图各一幅。
学具准备:每个同学准备一张画图纸(两种尺寸)、每人一张模拟战术板、足球赛中的精彩片段。
教学过程:课前先放一段足球比赛中的精彩片段,最后定格在教练布置战术的画面上。
(评析:良好的智力情绪将对智力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课前放的精彩录像场面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精彩的竞技比赛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从而激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为学生课上学习创设了和谐、愉悦的良好氛围。画面定格在教练布置战术用的战术板上为新课的引入不仅打下了良好情感的基础,而且置学生于熟悉的生活背景下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本范文由范文同学网(www.lunwentongxue.com)整理,更多范文,请点文档范文范文查看
师:同学们看画面上教练正拿着一块画有足球场的战术板给队员们布置战术,那战术板上的足球场是随便画出的一个长方形吗?
生:不是。
师:那战术板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生:是把实际的足球场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画出来的。
师:如果你是主教练,你能把一个长110米,宽70米的足球场画在纸上吗?
生:能。
师:不过老师还有两个要求:一是不走样,二是在图上说明自己是怎样画的.那到底怎样把那么大的足球场画在纸上呢?你们先自己想一想,想好的可以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然后把你们的把最佳方案画在老师发的纸上.(老师为学生准备两种尺寸的的纸)
(评析:这里从实际需要入手,让学生感到生活中我们需要将一些大的物体缩小后画出来,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同时老师发给小组的纸大小不同,由此产生画图时缩小的倍数也不同,为下面探讨比例尺奠定基础。另外老师两个要求的提出意图也非常明显:即通过在纸上不走样的绘制足球场的示意图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在同一张图上要统一缩小的比例,.让学生对自己画出的图做说明实际是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做一个高度概括高度浓缩的过程,这样做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是有益处的。)
二、小组合作,尝试探索
1.学生分组研究画法及说明方法。
(评析:学习任务重到一个人无法完成,必须靠集体的智慧来完成时,就使学生产生合作的需要,即客观上需要合作,这是保证小组成员有效合作的根本动力。客观上的合作需要,能促使每个小组成员都要贡献自己的想法,并在交流中形成共识。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发挥本组的优势,自由探索,不仅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个环节经历较长的一段时间,是组学生思维从碰撞到协调一致行成方案的过程。)
2.小组汇报研究结果,先展示第一种画法,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11厘米 110米
7厘米 7米
1000倍
学生与学生之间大组交流:
生1:你是怎么把110米、70米缩小1000倍变成11厘米和7厘米的?
生2:我先把110米、70米换算成11000厘米、7000厘米,然后缩小了1000倍。
师根据学生回答修改板书,把110米、70米改为11000厘米、7000厘米。
师: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生汇报第二种画法: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5.5厘米 110米
3.5厘米 70米
2000倍
(评析:这个环节,通过组与组之间的交流,使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沟通。本环节全部以学生为主完成,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引导学生探究最佳说明方法,引出新概念――比例尺
出示学生的不同说明方法
我们把实际的的长缩小了1000倍,把实际的宽也缩小了1000倍.
我们把实际的长和宽同时缩小了1000倍.
11厘米→110米
7厘米→70米
请学生根据这三种不同的说明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老师发表意见:我明白了大家争论的焦点在这两种说明方法上(指第二、三中说明),第二种说明清楚但不简练,第三种说明简练但不清楚。不过你们发现了吗?其实这个小组(指第三种说明方法)有一个重大的发明,那就是他们在说明中使用了符号,大家能不能在这个基础上换一种符号,换成什么符号就能清楚的说明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了呢?
学生提议改成比号并去掉单位名称,板书改为:11:11000
7:7000
引导学生继续思考:这是不是最简形式,有没有更简练的形式?
生:可以把这两个比化简。
《比例尺》教学实录及评析(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