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近生活:新课标下的数学应用教学思想
广东省汕尾市城区凤翔学校 王晓忠
[内容摘要]在当今社会,投资、贷款、市场预测等一系列经济活动已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统计、
分析、综合等数学方法随处可见,本文拟就新课标下的数学应用教学如何贴近生活作一些探索,把数学知
识的应用有机融合到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去,贯彻学以致用原则,逐步培养学生把学习和应用数学真正相结
合,从而达到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数学应用;数学模型;教学思想;新课标
一、从课堂应用题出发,培养应用意识。
据有关资料统计显示,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新教材应用题约占总题量的 10%。我们的数学教学可从
这部分应用题中恰当地选择或改编一些具有时代气息或来自报刊、杂志的感性材料为背景的问题。这样不
仅真实性强,时代气息浓,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意义,更能接近生活生产实际。
另一方面,对课本中的纯数学问题,可依照科学性、现实性、新颖性、趣味性原则,编拟出有实际背景或
有一定应用价值的问题,按照这种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使学生受到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训
练。
课堂教学中设计一些创新式应用题,引导学生接触实际,利用鲜活的实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反映的活
生生的科学现实,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在“问题解决”的
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体验到所学知识的用途和益处,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以社会热点问题为背景,介绍数学建模方法。
建立数学模型就是将实际问题的本质抽象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出相应的数学模型,再通过对这一问
题的求解得出实际问题的答案,教学中要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概念和规律,强化建模意识,用数学模型的
方法解决数学模型。
数学应用和建模应与现行数学教材有机结合,把课外应用和数学课内知识的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而
不要弄成表面形式化。教师应特别注意把握数学应用、数学建模与学生所学数学知识的“切入点”,引导
学生在学中用,在用中学。
三、利用身边数学实例,开展实践活动。
课外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不定期开设数学讲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
2、教学中安排一些活动课,组织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设计有关图案,编排实践课题。
3、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
“用数学于实现世界”。我们把数学知识的应用有机融合到数学课程的教学中去,不仅遵循了数学本
身的发展规律,还贯彻了学以致用的原则,学了以后又希望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由此反复,逐步培养学生
把学习和应用数学当作一个自觉的持久的甚至是终身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