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025
浅谈如何应对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知识水平
差异问题
[摘要]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将学生看成是有个性的学习者,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关注了解和尊重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不同的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促进每个人的才能、品行得到发展。
[关键字] 新课程改革 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学生
虽然各地正掀起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热潮,但由于信息技术学科起步较晚,其课程建设、理论研究和教学实验等还都处在不成熟阶段,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综观高中信息技术新教材,其内容均为非零起点,所以,教材往往依据学生有了相当的基础来进行设计。但在现实中,城市或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学生基本能适应,对于相对落后的农村中学的学生来说,就存在一定困难。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对新课程标准的体会,指出新课改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应对策略。
一、新课改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1、学生之间知识水平存在差异
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建构知识的过程。作为一个教学班的几十位学生,他们所处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之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致使其所具有的社会经验和已有知识基础也各不相同。由于初中教学水平的差异及各种客观因素导致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对电脑的基本操作驾轻就熟,能够非常熟练的运用电脑上网,有的学生则可能连电脑都没用过,学生们的信息技术水平呈现出一种两极分化的局面。
2、学生自身知识结构不平衡。
大多数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不够全面,对电脑及网络的应用仅限于某些方面和某几个操作,很多学生可能是网络游戏高手、聊天高手、论谈版主,对电脑及网络资源的应用仅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