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儿童是好群的。他们不愿意独处。从4个月开始,如果让他独自一人睡,无人陪伴,他就会哭。这哭的用意无非是发泄自己的不满,要求别人宋陪伴他。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好群的欲望也逐渐增加,3岁以后的孩子,尤其喜好与同伴玩耍,此时若无同伴,必将感到孤苦不堪。儿童的好群性是他们完成社会化的根本保证。第五,儿..
第四,儿童是好群的。他们不愿意独处。从4个月开始,如果让他独自一人睡,无人陪伴,他就会哭。这哭的用意无非是发泄自己的不满,要求别人宋陪伴他。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好群的欲望也逐渐增加,3岁以后的孩子,尤其喜好与同伴玩耍,此时若无同伴,必将感到孤苦不堪。儿童的好群性是他们完成社会化的根本保证。 第五,儿童喜欢野外生活。孩子整天待在家里,就会闷闷不乐,进而“惹事生非”,一旦走出家门,则兴奋不已。尤其当他们到了野外,来到大自然当中,则充分展现出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性,自然界的一切对孩子们来说都是那么神奇和美妙,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当他们融入自然之中时,他们的心灵就得到了充分的净化。 总之,儿童期的心理特点具有其自身的价值。我们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重儿童的权利,保护儿童的天性。这是每个成人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必须牢记的。科学的教育是建立在科学的儿童观基础上的。重视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的人格是教育人的前提。我们应看到每一个孩子都有闪光点,都可能成才,相信孩子的能力,给他们的独立生活创造机会,提供一个丰富多彩,有利于生长的空间,让孩子活得轻松、快乐,这是他们人生健康的基础。我们的宽容,我们的接纳,我们的鼓励大大高于剖析、训斥、责备。使他们在感受到被重视、被关爱的同时,经常充满信心。我们的孩子应该是健康的、正直的、活泼的、善良的;我们的教育应有:平等的态度,善意的理解,多一些沟通,多一些赞赏。 陈鹤琴的儿童教育观,以正确认识儿童,准确把握了儿童的特点为前提,以游戏活动为主要方式,在大自然、大社会的课堂里,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通过“做中学”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促进儿童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实现“做现代中国人”的根本宗旨。这一教育观是符合儿童教育发展规律的正确的教育观念,它对于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二、陈鹤琴先生的家庭教育观
关于学习《陈鹤琴全集》的体会(二)相关范文
|
| |
上一篇:关于学习普通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 下一篇:浅谈创建良好和谐的师幼关系 |
点击查看关于 关于 学习 《陈鹤琴全集》 体会 的相关范文题目 | 【返回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