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的思考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低年级的作文被称为“写话”。其中对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但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精力主要用于训练识字写字,关于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学生提出的说话和写话的训练要求只是一带而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进入三年级后,面对突如其来的作文不知所措。学生很难完成写作任务,或者完成的作文不尽人意,甚至失去写作的兴趣。同时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少,观察事物笼统,语言表达不到位,标点使用不恰当等问题,最终造成在写作上举步维艰。总之,学生在写作上面临如此艰难的境地,我们必须找出原因并提出有效解决措施。以下是关于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学生方面
1.学习观察方法,点燃写话热情
掌握观察的方法,从训练精准的描述一件事情开始。事情开始呈现什么状态,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最终产生什么结果。学生学会一定的观察顺序、仔细揣摩并分辨出事物中的重点。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小学低年级的作文训练中,学生的写作兴趣对作文教学是必不可少的。做到热爱写作课堂,配合老师的教学。具体来说,学生放心大胆的表达,用笔尖写下想说的话,不去模仿别人,试着描述出自己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观点。但是不能急功近利,不要期望一朝一夕就能有很大的进步,要勇于接受老师和家长的意见,主动尝试与创新,保持写话的热情。
2.重视思维训练,培养观察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在这里,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14]观察对写话而言,是基础的一步,也是关键一步。总体而言,有从部分到整体或者是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对于部分而言,也需要一定的观察顺序,如从现象到本质。这样才会做到全面,有序的观察。例如,如果想描写一段春天景色的变化,首先会回忆我们曾经看到过春天里的景物。然后到外面看看,树枝上有没有新芽,河水有没有解冻,感受春天吹过的风,把这些观察到的记下来。最后,真实的记录下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一切东西。其实有时候的写话,不一定要有一些设定,眼前发生的事情,抓住时机记录下来,作为以后写的素材,总之是有随时记录的意识,让写话的热情随时展现。
3.丰富语言积累,重视课外阅读
作文的源泉,终归来自生活。蒲松龄的:“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从课内积累来看,学生可以摘抄学过的优美词句,适当背诵课文内容,不断体会语言表达的方式,让语言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宝库,有机会就取出资源应用于自己的笔下;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课外积累来看,阅读和写作可以互为补充,多阅读教师推荐的一些书目,让自己的语言与经典碰撞,自己的语言也会精彩起来。
4.加强交流表达,构建成熟思想
小学低年级的写话训练中,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不是一开始就写长篇文章,最初只是指导学生进行写话。同样在学生的写话训练中,如果学生可以从训练看图说话入手,过渡到看图写话,就能大大降低写话在心理上形成的难度认识。把看图说话的能力作为铺垫,在交流表达中逐渐过渡到写话。例如,学生观察图片时,内心可以设置几个思考的方向,“这幅图所展示的是什么时间?”“图片中的故事在哪里发生?”“故事中都有哪些人物?”等,学生在长时间的训练下,掌握了看图说话的系统思维,在形成有顺序观察及表达后,不仅提升了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写话训练有奠定作用。
二、教师方面
关于小学低年级作文教学的思考(一)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