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387
如何打破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的沉闷局面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年级高越不爱举手,甚至出现了“打死我也不举手的现象。”常听高年级老师抱怨,学生发言不积极,课堂气氛沉闷,的确高年级学生的表现不如低年级学生那么积极,课堂气氛并不那么容易调动。但这不能简单归因于学生,更多的应从老师这一角度去析,法国教育学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和鼓舞。”
一、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敢举手回答问题
课堂上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平等、融洽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到回答问题就与朋友讨论问题一样,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相互交流的渠道畅通。
首先,课堂发言的姿势进行自愿,可以站起来,也可以坐着,目标只有一个,是吸引大家去听。其次,课堂发言可以不举手。课堂上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有问题需要孩子发言时,“你想回答问题你说就行,别人发言你想补充也是别人说完后你随意补充,确实在没有谈到需要交流的问题时,你也可以适度插话进行回答, 教师要求课堂就像电视的聊天节目一样,教师就是主持人选定了话题,学生就像嘉宾,用最放松的姿态主动自己参与交流,气氛越和谐,孩子们越喜欢参与,同时教师要诚恳地对待每位学生所阐述的观点、看法,不论对与错,在情感上都要给予保护。让学生明白只有观点的不同,没有嘲笑,没有情感歧视,要求学生认真思考的是举手回答者地内容,而不是去关注回答者本人其它的情况,这样使学生在思想上放下包袱,解除一些固有禁锢,放松孩子的心情。
要学会鼓励和表扬学生。
学生回答问题时,要用眼神和动作来表示老师在聚精会神地倾听,我曾听一位老师讲《古诗三首》一课,老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学生努力的想着背了一首《梅花》,还没背完,老师却说:“你背错了。”学生明白了“哦,背错了。”一脸着急样。“其他同学有没有知道的?”该同学欲言又止,慌乱中还带点口吃。老师又问了一遍上面的问题,请其他同学回答。那同学无奈的坐下了,显然那位同学不是不会背,而是慌乱中打错了,老师的话打断了他的思路,使他没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刚才的回答,哪怕是短短的几秒钟,老师也没有给予他重新思考整理的机会,只能眼看着同学的回答,刚才积极争取到的机会却变成了一种无奈,一种失落。威廉詹姆斯说:“人性中最深切的禀质,是被人赏识的渴望。”学生再被赞美中享受永远用不完的“动力资源。”试想那同学前面积极的举手,而且熟练的背了一首古诗,多么渴望来自老师和同学的赞美,老师却用“你背错了”的话语“中伤”学生,而且还没有给予改正的机会,他的“脸面”往哪丢?即使学生回答的不完美或有错误,也多鼓励,如“有进步”,“不紧张,就能答对。”“在熟练一下就好了”“哈,没想到这么难的题都没难倒你们。”这些对学生积极评价的语言,往往会激发学生的加倍努力。
三、明确举手的意义,让学生肯举手
老师要对敢举手发言的学生进行大张旗鼓的表扬,同时向学生阐明坐在座位上想好答案,与站起来说出答案是不一样的,现在的社会是合作的社会,合作就要学会交流,要交流就要能阐明自己的观点、意见,光会想不会说或者不敢说,将不利于自己今后的发展。要想今后发展好,现在就要抓住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机会,锻炼自己,提高自己。让学生从自身的发展上,认识到举手回答问题的重要意义,从心理上认可举手进而积极主动地举手。
四、精心设置问题让学生爱举手
调查发现有26%的学生常常不理解老师提问题得具体含义。学生不明白老师的提问,怎能让学生回答?老师所提问题要明确,具体,范围要小,要提高问题设计的有效性,减少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