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615
从兴趣入手,指导学生作文言之有物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习作的动机和欲望,学生对习作感兴趣了,才会正视习作,勤于动笔,乐于表达,习作训练才会事半功倍。本文从观察、留心生活、阅读这三方面来激发小学生习作的兴趣,指导学生作文言之有物,从而让小学生飞舞着“兴趣”的翅膀在作文的天空自由翱翔。
【关键词】激发 兴趣 言之有物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费时费力,得来的却是小学生怕写、厌写作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习作的动机和欲望,学生对习作感兴趣了,才会正视习作,勤于动笔,乐于表达,习作训练才会事半功倍。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习作兴趣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观察是小学生言之有物的基础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就需要我们有双善于观察的眼睛,留心生活是充实学生作文素材的源头。学生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是现实生活,据现代科学证明:人的大脑所获的信息,百分之八九十是通过视觉、听觉所获得的。所以,观察是认识的起点,自然也是作文的起点。
教给观察的方法
观察就是要我们仔细看、留心听、认真想,把周围的事物看得清清楚楚、弄得明明白白,为作文积累了素材,写作时就能言之有物了。要观察就必须掌握方法。
观察景物必须弄清楚景物的方向、位置,确定好观察点。
观察动物,要学会从动物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进行,静态,即动物的外貌、特征,抓住头部、身体、尾部、足、皮毛等来观察。动态,即动物的动作。抓住爬、飞、跳等方面进行观察。
观察人物,除了要求观察人物的外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观察人物动作和对话。
观察事物,要把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曲折、变化细节、高潮等方面观察得仔细、透彻,只有这样,小学生作文时才能言之有物,文章才能有条理、有重点、有详有略,不记流水账。
观察顺序,为避免小学生作文的杂乱无章,观察时还得注意顺序,先看什么,接着看什么,最后看什么,或由远及近,或从左往右,或从里到外,或形—色—味。如此有顺序的观察,才能有条理地记叙,做到既言之有物,又言之有序。
2、习作前预先观察,是防止文章“言之有物”“内容空洞”的行之有效的做法
如观察一种小动物,一种植物;写一个活动场面,记一次参观活动等,极需要预先观察,教师要提前布置任务,给予充裕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如《海上日出》的奇观是巴金“常常早起看日出”后而成文的,又如《猫》《喇叭花》《爬山虎的脚》无一不是作者长时间观察的结果。活动中要有目的地观察。
3、观察还得展开合理而丰富的想象
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究其原因,除了观察不细致外,与缺乏合理的想象有关。小学生作文,一般只是用简单的语言去重现已感知的事物,而对事物的提炼、创造、升华却往往从不考虑,因此,这就需要在观察的基础上诱发他们运用想象开拓思路,由观察(认识)到思维(想象)到激情(一吐为快)。古人云:“情动而辞发”,唯有这样,文章的情感才会丰富、人物的形象才会丰满,学生作文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趣、言之有情。
鲁迅先生说过:“对于任何事物,必须观察准确、透彻、才好下笔。” 我们只有认认真真去锻炼和提高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才能扎扎实实地打好小学生作文言之有物地基础。
二、激发学生留心生活的兴趣,生活是小学生作文言之有物的源泉
特级教师李吉林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儿童作文同样不能离开生活,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是没有生命的。”小学生的生活充满了纯真稚想和欢乐,丰富多彩的孩提生活为作文提供了无数的写作素材。小学生生活一般指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三个方面,我们必须从这三个方面,因势利导,让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契机,变生活为写作源泉。
1、让学生自己去接触、投入、发现丰富的校园生活,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看、听、摸、闻、想。在学校里,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活动,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朝气蓬勃的学习生活,充满童真童趣。你看操场上同学们在那里打篮球,踢足球,滚铁环,做游戏,放风筝,爬竹竿,还有的在操场西侧打乒乓球。走廊上,同学们在旋转呼拉圈,跳牛皮筋,踢毽子……教室里,有的同学在与人下棋,练习书法,看故事书……通过学生的读书、写字、唱歌、跳舞、劳动、兴趣活动、升旗仪式等生活激发小学生的写作灵感,丰富写作素材。
2、走出课堂,放眼大自然。自然界的博大,既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提供写作素材。春天,学生们来到风景秀丽的溧阳天目湖畔,那绿色的田野、远处的群山、清澈的湖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学生们的心情愉快,爱美之心由然而生,乘船湖中,真有一种 “舟行天目湖,人在画中游”的感觉;金色的秋天,学生们走出校园,放眼秋野,近处的豆荚棚,金黄的稻谷,不远处的小河,河边整齐的芦苇,飘飘悠悠的苇絮,远处的隐隐约约的群山,笔直的村道……这充满生活情趣的现象,带着绚丽色彩和抑扬的音响,深深地留在学生心中,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3、走向社会,认识生活。有人说:“社会是个大课堂。”的确,社会是五彩缤纷的。各式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真假、美丑、善恶随处可见,无处不有。沸腾的现实可拓宽小学生的接触面。如何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生活;教师必须刻意诱导,潜心点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引导他们从普通的平凡小事中,发现摄取有意义的材料,弃恶扬善,歌功颂德,这样不仅能使小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理可讲,有情可抒,而且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