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474
“任务设计”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重要性研究
[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进行教学设计,但在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许多模糊的认识。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和体会,就任务设计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试图通过探析论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任务设计的实效性,更利于达到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目标。
[关 键 字]:“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设计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教改计划,以《信息技术》课程取代原有的《电脑》课程,这不仅仅表现在课程名称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一种崭新的教学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都必须进行彻底的改革。传统的《电脑》课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目标、讲授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新课程的需要,我们必须尽快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探索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积极主动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传统的电脑教学,学生的学习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学生上课不知该做些什么,该如何消化教师课堂所传授的知识;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较快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剩余的时间做什么?玩游戏!导致了部分学生宝贵时间的虚度。如果仅为教而学,学生单一地跟随教师被动的接受与学习,就像北京烤鸭店的填鸭。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出现改变了教师单向地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吸取知识的过程,使教育过程以人为本,把教育过程转变成了师生双向主体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任务驱动”是使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全过程中,是指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比如在讲文字处理软件WORD时,让学生设计一份报纸,一个通知,写一篇日记,画一幅画及修改一篇文章等,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同时也培养了探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开展“任务驱动”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的设计。要设计好一节《信息技术》课的任务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只有了解了任务设计的意义、目的,把握好任务设计的方法,精心构思和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任务,才能真正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达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设计“任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任务设计的生活性和趣味性
“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的设计首先要有趣味性。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设计的任务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很难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学生的兴趣往往来源于生活,如何用电脑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因此,任务设计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是紧密相关的。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之中,给学生创设用中学、学以致用的学习情境,更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WORD模块的学习中,结合学校举办的第六届“小家务劳动”活动,我设计了为本班所承办的项目设计宣传海报的任务,该任务的提出,正切合了学生创造需求,激发了学生巨大的思维潜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设自己的作品。又如在讲插入表格的时候,我给学生一个制作课程表,并自己去修饰它的任务,修饰的时候至少要用到表格自动套用格式。由于课程表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而表格自动套用格式中的样式又很多,所以学生都觉得非常的有趣,因此整节课都忙碌于课程表的制作与修饰,非常的专心。课后我又把学生的作品打印出来,送给他们,他们都非常的高兴。有的同学还说这不是自己的最高水平,要我下节课再让他们重新制作、修饰一次。这样的任务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