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368
鼓舞式教育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摘 要】鼓舞式教育在小学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提高都有着不小的影响。本文从鼓舞式教育的理论理解、鼓舞式教育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的作用、鼓舞教育的实践操作三方面对鼓舞式教育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鼓舞式教育 应用 鼓舞式策略
一、关于鼓舞式教育的理解
“鼓舞”是指激励,使人更加振作。“鼓舞”强调某一具体事物或品德、精神对人的积极影响。“鼓舞式”教育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鼓舞”的形式,运用尊重、赏识、激励等手段对学生的各类学习表现和学业成绩进行评价,激发其学习兴趣、提升整体素养的教育形式。鼓舞式教育与赏识教育有极其多的共通之处,但与赏识教育又有所区别,赏识更注重对被教育者现有表现的评价和赞赏,鼓舞更注重对被教育者成长的促进和期待。
二、鼓舞式教育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1、鼓舞是一种聚能之招。班级德育、同组教研、学校整体发展都离不开凝心聚力,发挥团队力量。所以,教学首先要求我们多鼓舞,少训斥,讲团结,减内耗。儿童正处于成长时期,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矛盾最为集中的时期。面对孩子的诉说,老师一定要认真、专注地倾听,这本身既是对孩子的一种尊重,也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千万不要以为孩子说话没什么意思而不耐烦,甚至打断孩子的话敷衍几句甩手而去,这会极大地挫伤孩子。心理激励是一把挖潜启智、培养孩子奋发努力、快速成长的金钥匙。因此,赏识教育更加注重激励的作用,而且强调实行“正向激励”。正向激励,就是以表扬为主。善于表扬,就意味着会赢得教育上的主动权。每个孩子,总是想把自己最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这种愿望会比社会上的其他人更强烈。“没有不对的孩子,只有不对的方法”,当孩子遇到问题时,我们不要过分去追究孩子的责任,要查找原因,并努力去改变这种现状,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等待孩子的转变。不能发现孩子有了差错,有了不足,就恨不得马上让孩子改得一干二净,成为十全十美的人,“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应引以为鉴。针对孩子身上出现的缺点和错误,也要大胆地批评。不过这种批评是孩子乐于接受的“提醒式”,总的原则是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2、鼓舞是一种快乐之招。鼓舞因轻松而快乐。只要一瞥赞许的目光,一句热情中肯的话语,只要抚一下头,拍一下肩,鼓一次掌,喝一次彩……可鼓舞的作用却是出人意料的。它能架起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桥梁,滋润着爱与被爱者的心田。鼓舞因双赢而快乐。对于小学教师而言,学会运用鼓舞式教育,就不会抱怨生源;在教学中不只是责备学生,对孩子淡然漠视;也不会批评家长,对服务对象冷眼相对。
3、鼓舞是一种智慧之招。因为他需要教师有内功,需要经过德行的修炼,才能熟练掌握,否则使用起来形似神不似,甚至走火入魔,教育效果适得其反。
鼓舞绝招要这样分解:要帮助孩子确立目标,鼓励学生增强成就感,激励其不断追求新的成就。教师要善于在学生中发现、培养、树立各种先进典型,以此激励全体学生,使他们学习有榜样,有奋斗目标。信任激励。教师信任学生,对学生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有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相信学生,使学生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和主人翁意识,从而从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小学教学中鼓舞式教育的常见策略
1、目标引领
目标引领是指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学习实际,将教学目标细致分解,让其更加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稍加努力即可达成目标。
如在语文教学中,很多孩子学习语文是因为觉得语文太难,作业写起来复杂而量大,从而产生严重的恐惧感,以致产生惰性,放弃努力。为了让学生轻松达成每日学习目标,笔者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将学习目标进行细致分解,按照专门的表格进行学习,命名为“语文常态学习‘鼓舞式’评价记录表”,表格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