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925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摘 要] 小学生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的重要研究方向,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要从小抓起,所以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1996年由我国教育部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国家教育委员会令第26条《小学管理规程》在其总则中阐释了小学的培养目标是: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集体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我管理、分辨是非的能力。其中明确提到了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目前国内对于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仍不成熟,尚未形成一个完整、适合国情教育的系统的框架和体系,因此对于如何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还需要进一步地总结和探索。
[关键词] 小学生 自我管理 素质教育 小学教育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概念范畴及其在小学生教育中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现状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受教育者依靠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转化控制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是在自我认识、自我评估、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概念
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目前尚无一个统一的标准概念。有人认为,小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小学生自己主动采取的用来控制和协调班集体、小组、个人以及各种环境、物质因素的行为。还有人认为,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小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和实际生活中对自己身心及所拥有的时间、财物、信息及生活行为方式等进行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服务、自我计划、自我选择能力的总称。综上所述,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也就是小学生通过一系列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控来控制及支配自己情绪及行动的能力。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理论研究
国内外教育界中很早就有有关自我管理的阐述,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指出,“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的人。”我国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与其把学生当做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虽然从1992年到1996年我国教育部在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中都明确提到了加强对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但近年来尚未发现太多的文献对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从理论和实践上做出系统、完善的探讨和总结。近些年来,教育者的关注点发生了稳定的转移,从关注对学习的解释、强调能力的外在表现以及强化对环境刺激的反应等,逐渐地转向更为关注学生如何使用好自己的努力,即怎样通过启动努力、使努力指向特定目标并坚持努力等活动,来管理自己的努力。这种包括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过程的自我调节或自我管理理论在国外许多教育心理学论著中都有详尽的阐述。因此,对于我国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理论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深化。
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