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907
新课标“空间与图形”教学实践的困惑与反思
一、乱花渐欲迷人眼——“动”之困惑
新课标实施几年以来,老师的教学观念,学生的学习方式,课堂的组织形式,都发生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化。“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尝试更是走在了联系实际,重视操作,勇于探索的课改最前沿。教材编排更生动了,老师的教学革新更主动了,学生操作更活动了,课堂气氛更灵动了……每个人都在“动”中收获着成功,也免不了在“动”中引发困惑。
故事?数学?
[案例1]:某老师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观察物体》时,发生以下片段:
·引入片段
师: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播放恐龙在野外生活的动画片)
师:看过画面,你想对恐龙说些什么?
生:这些恐龙真可爱!
师:为什么现在已经没有恐龙了?(简单交流后适时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情感教育)
师:今天我们也来走近恐龙,仔细观察观察它。老师为每一组的小朋友准备了一只玩具恐龙,既然是我们一个小组的玩具,那么应该……
生:不要把它弄脏!
生:放在桌子中间。
生:要爱护它……
·探究新知片段:
师:你看到了恐龙的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师:如果你要看清楚它的全貌应该怎么办?
(生刚回答绕着转一圈,边走边看,就有学生提出疑问)
生:如果是真的恐龙怎么办?
师: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
(生争先恐后抢答)
生:“离它远远的,偷偷看。”“坐在飞机上看”“用望远镜看”“躲在草丛中看”……
(又引起争论,没有真的恐龙了……)
老师一一肯定会动脑筋的小朋友。
·练习片段:
师设计了电脑显示恐龙局部,猜是什么部位,再次引起全体小朋友的大讨论。
课末,师: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生:“我学会了用不同的方法观察恐龙”“我能从恐龙的一个地方猜出它什么样”“我认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