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518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问题为导向,更多关注的是学生心理方面的消极层面,对于学生心理健康、品性培养、素质提高缺乏针对性,致使其心理健康标准界定与衡量存在误区与偏差。积极心理学从研究人自身的积极因素入手,通过不断激发人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来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力。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标准必将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标准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我们都知道,良好、积极的心理健康标准为学生人格塑造、素质提高提供了比较大的帮助。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已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我国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尤其是近十年来教育部特别加强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是近年来一些不幸的事件还继续在少数学生中发生,如上海大学生饮水机投毒事件、西安大学生的抢钱杀人事件,北京大学生网购跳楼事件等。在笔者看来该类事件的发生更多的被我们认为是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看,这些祸首只不过是表面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存在误区和偏差,他们感觉不到生活的目标,学习无意义,没有深刻的幸福和快乐体验。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心理健康标准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