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给孩子配手机,一般都考虑便于联系,方便掌握孩子的行踪,可以放心一点,孩子有事也能第一时间向家长或老师求助。
二,获得更多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和传统课堂相比,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互联网终端逐渐取代了厚重的教科书,笔记本,学生可以把重要的知识点储存在手机里,方便随时查阅复习。学生可以随时通过手机联网获取更充实的资源,最及时前沿的学科知识,开阔眼界。
三,便于沟通
首先便于同学交流,现在有些班级会有微信群QQ群,有通知、活动都可以在上面发布,关于作业的问题也可以在群里面提醒或交流。其次是便于家长与学校沟通,以前的沟通主要靠电话、家访、家长会等,现在通过学校的教育网络平台或微信群,家长可以很方便的了解自己孩子再学校的情况,及时和老师及其他家长沟通。
四,改变生活方式
青少年群体是很有激情有创新思想的一个群体,他们渴望发出声音,渴望得到认同,互联网是一个开阔的平台,他们可以在上面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人生观价值观,由此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积极的社交会让他们更自信。
同时青少年使用手机或者说过度依赖手机带来的更多的负面问题:
一,早恋的媒介
青少年对异性以及情爱有着极度的好奇,原本在学校和家长的监督下,早恋的幼苗都被掐灭在萌芽阶段,但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成为了学生谈情说爱的媒介和帮凶。
二,给考试作弊提供方便
现代手机小巧便携,连接互联网后功能强大。 虽然学校想尽各种方法杜绝学生把手机带进考场,但还是有同学千方百计携带手机进入考场进行作弊行为。 这不仅违反考场规则,影响成绩的公平性,还助长了学生依赖作弊和取巧的习惯。会对未来的成长和价值观的构建造成恶略的影响。
三,攀比的风气
一些家长提出,给孩子买手机一方面是方便联络,更主要是别的学生都有,自己孩子也不能落后。但现在手机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完善,加上很多游戏应用不兼容旧的系统,还有铺天盖地的广告,让青少年不断追求更新更贵的手机,攀比现象越来越严重。初高中学生没有收入,如果父母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有些学生甚至会通过违法甚至极端的手段获取钱财去买手机,比如偷盗、抢劫、诈骗等。更有新闻报道有学生卖肾只为买新款的手机。这些为了攀比虚荣不惜一切代价的行为在青少年中产生的及其恶略的影响。
四,手机陷阱
关于青少年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和分析(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