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怯懦胆小
意志薄弱的离异家庭子女易形成怯懦性格。他们胆小怕事,容易屈从他人,无反抗精神,在困难面前惊惶失措,感情脆弱,经不住挫折和打击等。夫妻离异后,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对孩子管教严格,使孩子望而生畏,总是担心自己使父亲或母亲失望,时时体验着恐惧的情绪。
(五)态度粗暴
在不和睦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争吵、打闹,极易使子女产生冷酷、悲戚的心情,并由此导致惊慌、恐惧、心绪不定,长此下去,就会形成粗暴的性格。
(六)冷漠仇视
父母离婚后的孩子,面对着温暖家庭的解体,一时往往无法接受,心理很容易失去平衡,在家容易与父亲或母亲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在外由于感受不到家庭温暖,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行为的影响,行为的反社会倾向与对立情绪比较严重。在这种心理支配下,他们很容易对周围的人产生对抗行为和仇视心理。
二、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成因分析
离异家庭子女的不良心理的形成中,有各方面的原因,但最根本的因素便是父母离异而导致的家庭破碎。在这种“残缺型”的家庭中生活,不可避免地会在心理上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家庭教育因素
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或问题家长。离异家庭是最容易产生问题的家庭。家长是教育的执行者,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和教育方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成长。不当的教育方式是造成孩子消极心理和不良性格最主要的因素。
1.粗暴式的教育
有的离异家庭家长对子女要求过严,采用粗暴专制的教育方式。有的家长由于婚姻的变故,情绪不稳定,性格扭曲,心理压抑,习惯把对夫(妻)的不满情绪迁怒于孩子,在孩子身上发泄,使孩子身心受到摧残。
2.占有式的教育
有的家长因家庭破碎后,把所有的原因都推到对方身上,对孩子采取占有式的教育,认为孩子是自己的,不允许对方及对方亲友看望孩子、接触孩子、关爱孩子,让孩子只存在一方的亲情,克制了孩子情感的正常发展。
3.溺爱式的教育
有的家长为了弥补离婚后对子女造成的伤害,他们过分宠爱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孩子做错了事,大人不是进行思想教育与引导,而是采取包庇的做法。过剩的亲情造成孩子任性、自私、娇气、野蛮、粗暴等不良习气的滋生。
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二)相关范文